APP下载

浅论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困境的外部原因

2015-04-30唐贵英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高职院校

唐贵英

摘 要: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的现实主义导致高职教育的功能越来越简单化。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当中的地位越来越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就变得越来越难。当前中国的高校教育是一种很功利的教育,眼前的现实利益驱使人们关注对人们比较实际的话题,大学语文这种学科无法让人尽快获得现实的利益,这就导致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不被重视的问题。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着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使大学语文教育越来越处于一个边缘的可有可无的地位。中国高职教育只有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才能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其进行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进步。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培养素质更为全面的人才,才符合社会不断进步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育困境;外部原因

中国英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语文教育却一直得不到重视。本科院校中是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中这种情况则会更加严重,出现这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原因。当高职教育的功能不断的被简单化,高职教育也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现实主义教育当中。眼前的经济利益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现实主义也就不断蔓延。当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的现实主义不断形成,高职语文教育被边缘化也就不可避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过分强调其专业性与技术性,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着高职语文教育本身的教学原因,更多的也是因为存在着外部原因。

一、主管部门的现实主义管理理念

教育部门作为大专院校的主管部门,一直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的行政政策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现实主义的驱使下,教育行政部门过分的强调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与实际运用当中的作用,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需要健全發展的诉求。很多人认为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基础教育的不断改善,学生语文素养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当中。于是,专业技能课占据了学生学习的绝大分时间,基础性课程则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挤压下,空间越来越小。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学培养,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忽视语文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而大学语文课程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个体发展诉求,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这样也才符合中国教育的目的。

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着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使大学语文教育越来越处于一个边缘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观念没有改善,对于大学语文的教育的意义持着怀疑的态度。大学语文教育在一系列的政策下,发展的空间不断的被压缩。教育内容更多的被用于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带着强烈的功利性的应用文写作的培养,极少数高校将高校语文教育定位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外语、计算机等应用性强学科的挤压下,大学语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空间越来越小。

二、企业生产的现实主义需求

高职语文教育面对的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现实主义的诉求,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的现实主义诉求,这里的社会主要是指的企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一线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在供不应求市场状况下,企业面对毕业生进行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只能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对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则无暇顾及。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现实主义愈来愈强,高职教育的功能愈来愈被定性为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教育部门。在现实的市场当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就可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社会企业的这种现实主义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高职教育的功能也就越来越简单化。大学语文教育的开设在社会特别是众多企业看来是可有可无的,语文的教育的多少对于企业来讲更是无关紧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要在技能和应用能力上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可以满足企业给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任务就可以了。语文教育看似阳春白雪的大学语文教育就不可避免的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因此,企业的现实主义直接导致高职教育当中大学语文教育不被重视,使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困境。

三、学校现实主义教育理念

在中国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当中都是怀着一定的现实主义目的来学习的,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学业的标志。生源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只有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高职院校才有继续发展的支撑。因此,重视家长与学生的现实需求也就成为了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专业技能培训在学生日常培训中占据着大部分时间,而大学语文基础课程则被挤压到可有可无的地步。高等教育院校在这种情况下变为教学技能训练场,更多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谋划着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在日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对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语文教育则是视而不见。在课程的编排上,大学基础课程的教育时间愈来愈小,最少的已经到了只有一个学期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即使有些语文学习爱好者也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只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的学习当中。为了让学生尽早的工作,尽早的实现学生最初进学校的愿望,降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成本,高职院校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年限进行压缩,变成只有三年或者两年的学习时间。我们知道学生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实习的时间,学生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根本无法获得很好的技能,也就更没有时间来进行大学语文的学习。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这种教育模式下的高职毕业生或许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学生个体错过了素质培养的最佳时间,最终会导致高职学生群体素养不高。学校的现实主义教育理念在市场需求的催生下产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现实需求,或许也实现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那些素质更为全面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结束语

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的现实主义导致高职教育的功能越来越简单化。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当中的地位越来越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就变得越来越难。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就需要在政策上重视学生综合的素质的培养,重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其它基础性学科的学习,转变当前高职教育过分功力化的现状。同时,企业在人才选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考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需求上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作为高职教育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必须转变现实主义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培养,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素养。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进步。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更为全面,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龚云普,王红椿.由“公共基础课”走向“综合文化课”——现代建构主义与大学语文教育[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2]吴燕娜.大学语文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J].石油教育.2003(01)

[3]邓玲.关于大学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

[4]田玮莉.大学语文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5]谢兰香.大学语文教育症候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24)

[6]林亦农.大学语文教育三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04)

[7]田玉军,陆季春.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8]薛亚玲.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5)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高职院校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