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的职业准备教育
2015-04-30侯相增
侯相增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我们的中职毕业生大部分将直接就业,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我们就必须搞好中职生的职业准备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职业准备教育的目的、内容,其次要明白搞好职业准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准备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而我们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除少数对口升学外,其余大部分将直接就业,要想使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必须把职业准备教育放在首位。
一、职业准备教育的目的
职业准备教育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选择职业的一项工作,是沟通教育与职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其目的在于使中职生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自觉地把社会需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使自己比较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二、职业准备教育的内容
1.认识职业的作用
让学生在全面认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与己有关的职业群体作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分工情况,了解本职业群体在当地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自我潜能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潜能、兴趣,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去全面开发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3.进行观念教育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坚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献身的精神。
4.培养决策能力
明确告知学生毕业后有可能进入人才市场,也可能进入高校、高职深造。他们即使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以后也可能转岗。因此要使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明智地选择升学、就业和发展方向。
职业准备教育,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和专业,而是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中职生,让他们能够具备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选择职业或专业方向的能力。
三、搞好职业准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职业准备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中职生毕业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就业,故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好一技之长,还要教育学生必须摒弃陈腐的等级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热爱自己的专业,将个人即将从事的职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结合起来,搞好自主择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间的双向选择,确立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以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升学、就业等多项选择。
2.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那么学生要当好学徒,必然要求教师当好师傅。怎么让教师变成师傅?其关键是造就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首先是把好“进口关”,进来的都是“双师型”,非“双师型”教师不进。其次是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每个教师都要制订达到“双师型”计划,计划要结合所从教的专业来确定,可以结合教学岗位自学自练,也可以脱产到工厂、企业顶岗学习。通过多种的形式学习,每位教师都要拿到本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再次是要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四是对于学校急需,而又引进困难的师资,可采取聘任方式,建立聘任教师资源库。
3.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接触丰富多彩而又异常复杂社会的过程,学生从中亲自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到苦中有乐的真谛,他们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悟,从而认识自我的价值,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中職生到某企业顶岗实习,他就可瞄准将来就业岗位,结合所学专业,学深学透一门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形成一专多能,既适合将来岗位的要求,又适应未来岗位变化需要。这种活动把学生与社会广泛联系起来,搭建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出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小圈,投入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职业准备教育的有效途径。
4.切实帮助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从求学开始,到选择职业,直至退休的整个人生历程的职业安排。一般来说,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在求学期间完成,我们在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遵守以下原则:①按社会需要选择的原则;②发挥个人能力特长的原则;③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生对自己的兴趣、个性、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有清楚的认知,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准备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本领,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工作,使每一个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接受社会的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