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风口,你够硬吗?
2015-04-30
“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但是,搭乘风口是好容易的么?
今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打车软件市场上,一直火拼的滴滴和快的却宣布甜蜜牵手。两三年时间,两家企业从起步到猛烈交火到最终合并,在行业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风口”故事。
你能想像这个风口的“烈度”吗?从企业的爆发性成长可见一斑:滴滴由王刚和程维于2012年5月创办,启动资金80万,至2015年初已市值上百亿美金。去年5月双方开始补贴大战,也呈现了市场的火爆与火药味。
但是,一场风口大战,为何能胜出的只是极少数?
在媒体的采访中,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透露了些端倪。金沙江创投是滴滴的A轮投资机构,2010年时就非常看好本地出行,在接触滴滴之前已接触过易到和摇摇招车,但都没有投。究其原因:易到当时想给司机送手机以拓展这个群体,这样做会成本高、效率低,且当时智能手机普及率低,打车软件时间点还没到;摇摇招车团队太弱而且互联网思维也不对,当时用摇摇招车必须先注册还要充值。滴滴团队思路很清楚,团队士气和程维过去的BD和地推经验正好匹配这个业务,所以谈了半个小时就基本定下来了。
不过,滴滴打车虽然由此接通了资本的康庄大道,极速发展,但给团队带来的工作状态是“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王刚说,“滴滴的团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滴滴的董事会没有超过一个礼拜是平静的——不是竞争出状况,政策有风险,就是开打价格战,两三年来没消停过。”而程维“已经迅速地从一个BD经理成长为眼光独到,能纳贤用人,能应对复杂局面的年轻CEO。”
这就是抢风口的节奏,不仅产品要好、思路要对、时间点要准,还需决策者给力,而团队要有士气更要跟得上企业发展节奏。
风口来了,看似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可占,但抢吃这份“软饭”,也需要你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