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思路
2015-04-29黄利军
黄利军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诊治后疼痛感在6h内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降压治疗后15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4~6)h内达到目标血压。1例患者夹层呈现出向血管内部方向破裂的趋势,待其病情保持稳定以后出院。1例没有进行CT急诊检查,依照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诊治后明确诊断。结论 针对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要求急诊科医生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尽最大可能避免误诊漏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方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思路;分析
主动脉夹层主要指主动脉腔内部的循环血液由主动脉内膜撕裂口部分进入主动脉壁内层,导致主动脉中层产生夹层血肿,且其顺着主动脉纵轴不断扩展的重型心血管系统性疾病,往往促使患者猝死[1]。早发现早诊治,能够让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获得最佳手术治疗时机,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36例患者均通过磁共振成像、B超及CT检测确诊。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11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0.6±14.9)岁。4例表现为头昏、肢体瘫痪;10例表现为胸闷气短;5例表现为疼痛无力;12例表现为胸背腹腰部撕裂性疼痛,5例为休克。
1.2 实验室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 36例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详细问诊并检查体格,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其中20例为白细胞升高,心电图检查18例为左心室肥厚改变,8例为非特异性ST-T改变;心脏B超检查9例没有特异性表现,胸片检查5例为纵膈变宽,通过急诊造影剂增强CT扫描33例诊断明确。
1.3诊断方法 用GE宝石CT HD750三维血管重建,其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位置直至盆腔下边缘。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置,上肢位于头上部,先实施平扫,初步了解主动脉与胸腹部情况,随后加强扫描。当完成扫描后重建图像数据,要求患者主动脉层厚度及层间距达到0.75mm,然后将数据传送至图像后的处理工作站实施CTA分析。再用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一级仿真内窥镜、最大密度投影来显示。主要分析患者AD内膜、真/假腔等,要求两名医生共同给出诊断意见。然后仔细观赏患者主动脉病变范围、类型、附壁血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包分析所得各项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诊治后疼痛感在6h内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降压治疗后15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4~6)h内达到目标血压。1例患者夹层呈现出向血管内部方向破裂的趋势,待其病情保持稳定以后出院。1例没有进行CT急诊检查,依照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诊治后明确诊断。
3 讨论
3.1急诊诊断 主动脉夹层通常发病急,病情危重,患者发病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2d存活率在10%以下。相关医学专家[2-3]通过研究认为患者首发症状为脑供血不足、且该病很难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肾动脉栓塞相混淆。临床出现误诊主要因为对主动脉夹层认识不到位,警惕性低。故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疑似病例时必须提高警惕性,对病例严格实施详细的体格检查,同时对敏感系数较高的患者实施造影剂增强CT扫描或者磁共振检测,结合其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快速明确诊断情况,在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3.2 治疗 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镇痛镇静,并快速降低其左心室收缩力等。药物疗法是目前无并发症远端夹层的第一选择,同时也是巩固其他疗法效果的重要措施,其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能够及时快速降低患者用 受体阻滞剂产生的喷射速率,左心室收缩力及用乌拉地尔静脉制剂导致的外周动脉压。同时主动脉夹层若确诊,必须立即治疗,预防其主动脉夹层破裂威胁生命。治疗目标为:促使患者心率保持在(55~60)次/min,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平均动脉压在(60~70)mmHg,如有必要可进行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最终有效稳定并促使夹层继续分离停止,缓解不良症状,消除疼痛,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据文献资料[4]显示:很多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发病几个小时内死亡,其中1d内死亡率达到38%,2d内死亡率达到50%,7d内死亡率高达70%。故需要及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做出正确诊治。
本研究结果表明:36例患者通过诊治后疼痛感在6h内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降压治疗后15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4~6)h内达到目标血压。1例患者夹层呈现出向血管内部方向破裂的趋势,待其病情保持稳定以后出院。1例没有进行CT急诊检查,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诊治后明确诊断。这与相关文献报道[5]结果相吻合。
总之,针对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要求急诊科医生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尽最大可能避免误诊漏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方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柴青芬,阮伟丽.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06):109-112.
[2]李臻.主动脉夹层9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9(19):147-148.
[3]王燕妮,卿希亮.主动脉夹层140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7(02):196-199.
[4]付刚.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19):163-165.
[5]于政.主动脉夹层66例的急诊诊断[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59-161.
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