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04-29蔡文伯伍开文
蔡文伯+伍开文
收稿日期:2014-08-21
作者简介:蔡文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伍开文,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石河子/832003)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新疆民族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变迁中的政策失真与制衡研究”(XJEDU020312A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通过对797名2013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选择高校的1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在对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时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高校师资因素;低收入家庭的少数民族子女受“学费和生活费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新疆少数民族子女家庭背景的差异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选择;家庭背景;新疆
一、问题的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接受各种层次、类型的高等教育。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对少数民族子女的教育优惠政策,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同等条件优先录取”、“适当降分”、“单独划线,单独招生”、“民考民,民考汉”、“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等。[1]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子女由于先天族群因素影响而相对于汉族子女获得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阶层结构发生分化,同时,分化也存在于少数民族族群内部,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子女所获得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由此存在一定差异。“各少数民族教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地区差异扩大,导致各少数民族之间和同一少数民族内部出现了差异和分化;同时,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和社会公正的追求也更为敏感和迫切。”[2]少数民族族群内部阶层分化的现状导致现行的以民族为标准而推行的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略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稳固发展。1978年,新疆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为7890人,到2000年达到31989人,到了21世纪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少数民族在校生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102358人,占当年新疆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72818人)的37.52%①。可见自1978年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迅速,少数民族子女获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然而,少数民族在校生总量的增加仅仅是少数民族子女获得更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一个方面,与汉族子女相比,少数民族子女获得高考优惠政策的支持而使自身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但在另一方面,仍不清楚少数民族群体内部所有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少数民族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否公平,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子女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就读高校的质量和层次上。少数民族子女在族群内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否公平,值得研究者探讨。在少数民族内部,不同的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各影响因素有何侧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影响因素有何关系?家庭收入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产生何种影响?对于这些疑问,研究者往往使用质化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而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量化的方法,通过对新疆8所高校797名2013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分析家庭背景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二、 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对新疆地区高等院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②。该调查涉及新疆8所各种类型高校的2013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08份,回收率达95.4%。剔除无效问卷和生源地为新疆以外的样本后,新疆生源有效样本数为1611,问卷有效率为84.43%,其中少数民族样本797份,占有效问卷的49.47%。该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受访者除姓名外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资料和对高校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本研究参照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职业划分为十个阶层[3],并进一步合并为三大阶层类型——基础阶层、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根据这三大阶层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的社会阶层进行统计处理。新疆各社会阶层构成比例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全区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③的推算。样本涵盖全疆55个少数民族中的16个,其中13个民族为新疆各民族人口数排名前13位的民族,说明样本具有代表性。为了分析各因素对影响三大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重要性程度,我们通过分析样本对问卷所列出的16项因素的重要性评价等级,计算各因素的“重要性指数”[4]。重要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重要性指数 =∑4i=1aixi/4
ai表示在由“完全不重要”到“非常重要”的4个重要性等级中,第i个等级的加权系数(即当i=1时,ai=1;i=2时,ai=2;i=3时,ai=3;i=4时,ai=4);xi表示在由“完全不重要”到“非常重要”的4个重要性等级中,对某个项目回答其重要性为第i个等级的人数占该项目有效回答总人数的百分比。
三、结果分析
(一)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对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
表1为可能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16个因素在家庭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进行高校选择时的重要性指数及排序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三大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在择校时均比较看重“就业前景”、“学科专业声誉”、“大学师资”,而较少考虑“离家较远、较近”、“有亲朋好友在本校”、“朋友、同学、学长(姐)的影响或建议”等因素。由此可知,三大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在择校时均非常看重完成学业后的就业前景以及体现高校办学实力的学科专业声誉和师资等因素,而较少受到高校离家庭距离的远近和亲戚朋友建议的影响。然而,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与“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两项影响择校行为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具体来说,首先,在“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这个项目上,中间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重要性评价位列第3,其次分别为优势阶层(第6)和基础阶层(第9)。可见,在选择高校时,少数民族子女受父母和家人的影响程度因家庭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相比于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子女在选择高校时受父母和家人影响的程度较小。其次,在“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项目上,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该项的重要性评价位列第4,仅次于“就业前景”、“学科专业声誉”和“学校知名度”三大因素,而基础阶层和中间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比优势阶层子女更不看重“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在该项的排序分别位列第7和第10。此外,在“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个项目上,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重要性评价均位列第8,而基础阶层子女对其重要性评价位列第2,可见“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学校知名度”,三大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的重要性排序位置也不同。中间阶层和基础阶层子女对该因素的排序均列第6,而优势阶层对该因素的排序位列第3,说明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择校时更看重学校是否为“名校”(见表1)。
(二)家庭文化背景对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对不同影响因素考虑的优先度不同。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父母的建议在对子女高校选择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排序不同,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对更加不看重“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因素。除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外,以下将对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作进一步探讨。
1.分阶层少数民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如表2所示,样本中各阶层在校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基础阶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71.28%)远远高于中间阶层(16.37%)和优势阶层(6.77%),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职中专的比例(22.57%)与中间阶层(22.12%)和优势阶层(20.34%)父母相差不大,而受教育程度为高等教育程度以上的比例(6.14%)远远低于中间阶层(61.56%)和优势阶层(72.88%),可见样本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阶层差异明显。具体来说,基础阶层父母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仅占1.39%,而中间阶层达到了33.63%,优势阶层更是高达54.24%。与此相反,71.28%的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只接受过初中及以下水平的教育,而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中这一比例仅为16.37%和6.77%。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父母学历的不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父母的学历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而对子女高校选择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培养观念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父母在子女高校选择的过程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一影响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隐性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大学师资”这一大学质量的隐性因素作为因变量,用SPSS多重比较检验(LSD)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考察样本“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师资”这一子女高校选择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评价“大学师资”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首先,父母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子女比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职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子女对“大学师资”这一影响因素的平均差分别高0.165、0.259、0.211、0.343;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子女比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的子女在“大学师资”这一影响因素的平均差低0.343、0.178(见表3)。因此,当父母学历为小学及以下时,子女选择高等学校时“大学师资”因素的影响相比于父母为更高学历的子女更大;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子女对“大学师资”这一因素影响显著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子女。
较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父母而言,基础阶层少数民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不能传授给子女更多的文化知识,因而子女在进行大学选择时更加看中表现院校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师资。而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子女的父母普遍拥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大学师资”这一因素对这两类子女的影响力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子女,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视野较开阔,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熏陶使子女更加看重院校的学科声誉与院校知名度等外在因素。“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父母不仅有能力提高子女的文化素质,增加其获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善于运用其自身的文化优势指导子女进行教育选择。”[5]
(三)家庭经济背景对新疆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表1中“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优势阶层、中间阶层和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重要性排序分别位列第 8、第8和第2,说明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比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虽然本研究的阶层划分是按照父母的职业类型进行,但同时应该考虑到的是,父母所处的职业阶层决定家庭收入,因此,探讨家庭经济背景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能够得出家庭经济因素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程度。
1.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家庭收入的差异
对样本的问卷调查显示,各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基础阶层子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占93.27%,10001-40000元的占6.34%,40001元以上的仅占0.40%,可见基础阶层家庭绝大多数都为低收入家庭。中间阶层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1-40000元和40001元以上的分别占42.04%、3.54%,而优势阶层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层次所占比例分别高达57.63%和18.64%(见表4)。可见,绝大多数基础阶层家庭收入水平远低于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
2.家庭经济收入对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家庭人均年收入”为自变量,以“学费和生活费因素”为因变量,用SPSS多重比较检验(LSD)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考察家庭经济收入对“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一子女高校选择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评价“学费和生活费因素”这一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由于家庭收入情况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0元以下的子女比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1-40000元和40001元以上的子女在该因素的均值差分别高0.563、0.178,说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低收入家庭子女选择高校的重要性程度高于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而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1-40000元的子女在“学费和生活费因素” 这一影响因素的平均差比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0001元以上的子女低0.377(见表5)。
可见,“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等学校的影响最大,而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相对较小。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家庭,“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子女选择高等学校的影响最大;但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001-40000元的子女对“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因素对选择高校的影响小于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0001元的子女。总之,“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对低收入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在高校选择时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家庭经济背景相对薄弱,更多低收入的基础阶层子女在进行高校选择时需要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需要更多权衡学费和生活费因素,选择收费较低的高校就读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由于家庭经济背景不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子女,更容易受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高校的选择。
四、分析与讨论
以上结论仅限于对新疆8所高校2013级少数民族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新疆不同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的高校选择,既受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家庭文化背景与家庭经济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又受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倾斜政策的影响,十分复杂。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在对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时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高校的师资;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子女受“学费和生活费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少数民族子女家庭背景的差异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上述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疆少数民族族群内部的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了不同阶层子女高校选择的不公平。处于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少数民族子女,由于父母职业层次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其在进行高校选择时相比于优势阶层和中间阶层子女得到父母指导意见的机会更少而担心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更多。由于基础阶层父母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家庭文化背景的代际传递方面可能存在障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素质有限而缺乏对子女文化知识方面的辅导,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而导致对子女的教养观念和教养目标发生偏差,家庭经济收入的限制而导致更多的消费被用于维持家庭生计而用于子女教育的消费投入不足,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因此需要选择收费较低廉的高校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产生影响。
“新疆在高校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降分录取政策,成为国家对新疆实施整体教育优惠政策中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影响面最大、政策目标实现最具规模化的一项优惠政策。”[6]虽然普遍性的加分政策和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政策能够增加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这项政策为少数民族子女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提升仅仅是相对于未享受加分的汉族子女而言,而在少数民族族群内部,普遍性的加分政策对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高考分数既定的前提下,加强对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家庭及其子女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加强大学奖助政策宣传,提高经济资助比例和幅度,才可能为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子女的高校选择提供更公平的机会。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公平逐步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庭背景对少数民族子女高校选择的影响,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家庭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保障弱势社会阶层子女获得相对公平的高校选择机会,逐渐实现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高等教育公平。
注释:
① 相关数据由《新疆统计年鉴2012》中“主要年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和“主要年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② 调查问卷来源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谢作栩教授主持的“2007级大一新生调查问卷”。
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人口普查统计中,除“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外,将全区人口职业划分为六类。本研究在划分学生父母所处职业阶层时进行了一定处理,将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归为基础阶层,将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归为中间阶层,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归为优势阶层,以此近似地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的社会阶层构成比例。
参考文献:
[1] 敖俊梅.个体平等,抑或群体平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70-74.
[2] 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5):10-18.
[3]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9.
[4] 钟宇平,陆根书.收费条件下学生选择高校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2):31-37.
[5] 杨倩.我国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2):161-169.
[6] 吴福环,葛丰交等.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08(2):47-63.
(责任编辑 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