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奉献点亮教育梦想

2015-04-29刘伟林范宏芳

江西教育A 2015年3期
关键词:老师孩子教师

刘伟林+++范宏芳

初冬的暮色早早地从山林里铺天盖地而出,掩去了山茶花楚楚动人的皎白容颜,给大山环绕的村庄增添了几分静谧。送走了学生,钟顺铭把作业都批改完,备好第二天的课程后,才发动自己的摩托车,向着5公里外的家缓缓驶去。这是一条盘山的小道,寒来暑往,已记不清道路旁的山林有过多少次荣枯,也数不清坐落在这道路旁的小小的村小走出了多少学生。钟顺铭像一株山竹,咬定这片美丽的青山,一咬就是32年。

1980年,钟顺铭高中毕业,在村民们的推举下,接过三尺教鞭,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在泰和县右坑教学点的一间公用仓库里,钟顺铭第一次走上了讲台。两年多后,钟顺铭受上级安排,又前往盆形村小学任教。

1985年,泰和县的富足村(原北康村)划归老营盘镇管辖,政府在当地兴建了一所村完小,钟顺铭因调动,来到这里和另外4位老师共同主持教学。而在富足村小任教刚刚一年,钟顺铭就遭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那是1986年夏天,富足村村委会缺额几名干部,当时的村领导很赏识正当年且有高中学历的钟顺铭,亲自上门请他担任村委会的会计。这对于当时的钟顺铭来说,算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作为民办教师的他,不仅收入低,还面临着将来要下岗的风险。而在这样一个原本无比简单的选择面前,钟顺铭却犹豫了。几年间辗转的教学生活不仅磨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更将他的心牢牢系在了大山里的孩子身上,虽然他也渴望有这样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但他更舍不得那黑瓦白墙里的三尺讲台和孩子们的笑脸,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1991年,因教学成绩斐然,钟顺铭被调往老营盘中心小学任教,因为牵挂大山里的孩子,一年后他还是选择重新回到了富足村小学。

从这以后,除了中间两年在外进修的时间,他就再也没离开过。在这期间,钟顺铭通过自学,考上了泰和师范,获得了文凭和教师资格证。1998年,由于生源锐减,富足村小学只剩下了四个年级和包括钟顺铭在内的两名教师。而到了2003年,富足村小学只剩下一二年级和一个学前班,教师中也只剩下钟顺铭,他从此开始了一人一校的教学生活。

如今,富足村小学唯一的一间教室仍是1991年建造的,钟顺铭的办公室则是借用村委会2003年修建的房子。

30余载的春夏秋冬,几经辗转的教学生涯,钟顺铭把自己扎在这大山深处,无怨无悔。当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当教师时,钟顺铭说自己是富足当地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根在这里,多教些孩子,多传播点知识,都当是为家乡做点贡献。特别是看到自己一辈的人中没有一个大学生,仅有的一名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同学还因病退学,钟顺铭更感到山村偏远地区的可怜与悲哀。他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不一样,能够比他们强,这也是支撑他在一所又一所村小和教学点间辗转而从未放弃的信念。

简陋的教室、破旧的讲台,山村学校的条件不比城市,然而正是自然的环境和简单的条件,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纯洁而不掺任何杂质。质朴的教师和纯真的孩子在这松林竹海间,汇成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位于老营盘镇与中龙乡交界处大山里的富足村小,距离当地镇中心19公里,距离县城68公里。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山间小道,而且几乎全是上坡路,即便是年轻人徒手步行,至少也要走两个多小时。没修通水泥公路时,每逢开学,钟顺铭就得扛一根扁担、拿两个编织袋步行下山到中心小学,将学生的书本及教学用品挑上山。

艰苦的条件对钟顺铭来说,并不算什么,而学生入学率不高,失学、辍学现象严重才是他最忧心的事。每学年开学前,钟顺铭都要挨家挨户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旦学生没来学校,他就立刻给家长打电话,询问缘由,有时还上门把学生接到学校。如今在兴国县法院供职的黄贤亲在读五年级时,曾因家庭经济拮据险些辍学,正是钟顺铭和另一位老师及时赶到他家中,做通了他父母的工作,还允许他缓交学费,才挽救了他的学习生涯。看到钟顺铭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来学校。考虑到富足村没有幼儿园,钟顺铭便将年龄太小的孩子编入学前班随班就读。如今富足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不同于城市学校里的岗位分工明确,山村小学里的教师既是教授多个科目的全能教师,还是照顾孩子的保育员,像钟顺铭这样一人一校的教师,更是集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司钟员、炊事员、清洁工等多重职责于一身。在学校里,钟顺铭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夏天,他给学生备凉茶、驱蚊虫,带学生学算术;冬天,他给学生热饭、生火取暖,教学生读古诗。2013年冬天,一名叫刘浩的学生因父母在外打工,照顾他的祖母生病住院,无人照看。钟顺铭便把他带在身边,给他洗衣做饭,一直到他祖母病愈出院。

农村医疗设施落后,学校离医疗所比较远,往返极不方便,而年纪小的学生经常会有身体不适的突发状况。钟顺铭回忆说,有一次一名叫钟子豪的一年级学生在下午放学前突然腹痛难忍,他立刻背着孩子直往医疗所跑。等到了医疗所,医生又不在,钟顺铭便背着孩子往医生家里赶。结果医生家里没有药品,他只好跟着医生背着学生再赶回医疗所。来来回回奔走了十多里山路,他的衣衫在数九寒天里也被汗水湿透了。自那以后,每学期钟顺铭都要花钱买一些常用药品,以备学生急用。记者采访时,见到钟顺铭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注射器和许多药品,以为又有学生身体不适,后来才知道,用药的居然是钟老师自己。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山村中的留守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加,遭遇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时,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钟顺铭经常亲自护送学生回家。2008年罕见的冰冻灾害中,钟顺铭顶风雪,冒严寒,穿山坳,坚持把学生一个个送回了家。山里小溪木桥多,走上去摇摇晃晃,每逢春季发大水,木桥被冲走,他只好背着学生过河。山泉冷冽,露水浸衣,长年累月,钟顺铭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但他无怨无悔。

钟顺铭认真负责的名声渐渐传开,许多家长都乐意把孩子交给他来教,邻村的村民都想把孩子送到富足小学来读书。二年级学生马钰是老营盘乡大庄村人,父母因为要外出务工挣钱,就把她放在富足小学读书,晚上住在富足村的外婆家。她的父亲说,钟老师教学水平很高,而且对学生很照顾,他们在外面务工很安心。还有一名叫杨宝隆的学生,也是被父母从3公里外的北康村专门送到这里读书,父亲每天都会骑车接送,尽管路程远,但他们觉得只要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好的照顾,就值得。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钟顺铭更能体会农村生活的艰辛,也能理解农村家长在教育、照顾孩子上的力不从心。在钟顺铭看来,坐在教室里小板凳上的不仅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孩子。俗话说“不打不骂不成材”,提及教育学生,钟顺铭说:“发火、生气也会有,但为人师表,绝对不能说粗话、打学生。”

每年新春正月里,家人总是很难和钟顺铭聚到一起吃饭,因为这段时间,钟顺铭总会被村中各家各户请到家中吃饭。这是富足村早年就流传下来的习俗。每年正月,家长都会拾掇出一桌最好的饭菜,宴请孩子的老师,表达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谢。因为学生比较多,所以家长必须提前和老师打招呼,要是几家时间碰到了一起,大家就互相商量轮着来。年年正月,每一顿饭,在钟顺铭看来都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

广袤的大山赋予了富足村村民淳朴的天性,每到农忙时节,村里的青壮年总会到钟顺铭家里帮忙。1992年,山里下起了大雨,靠山而建的钟顺铭家遭遇了山体滑坡,危急时刻是闻讯赶来的村民帮忙,这才保住了家里的房子。钟顺铭常说:“我吃了乡亲的饭,得了老表的力,就应该好好教书,为他们的孩子多做点事。”

时光匆匆,钟顺铭记不清所有他教过的学生的姓名,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记得他。每到节日,特别是教师节,很多学生都不忘给他发短信,打电话。毕业于江西师大的刘林娇如今在赣南师范学院任教,每次回家,她都要到学校来看望钟顺铭,与老师聊聊有关教学的事情。还有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的张运来同学,经常打电话询问钟顺铭的身体状况,向老师推荐健康养生之道。

35年的坚守和努力,换来的是村里年轻一代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成绩在镇上一直名列前茅,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群众一致的认可。以校为家,钟顺铭把人生的大好时光全部献给了山区的教育,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

2014年7月,第二届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结果揭晓,钟顺铭以高票当选。赞美和掌声伴随着荣誉纷至沓来,而钟顺铭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一直支持着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妻子卓健妹。

自从钟顺铭当上了教师,卓健妹就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两个孩子也基本是她一个人拉扯大。2000年,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卓健妹毅然走出大山,加入到涌向城市的农民工队伍,而这一去,就是8年。30多个年头的陪伴,一万多个日夜的支持,提及妻子,钟顺铭几度哽咽地告诉记者,是妻子的体谅与理解给了他走下去的勇气,荣誉和赞美都应该归属于这个他亏欠了大半生的女人。

岁月无声,当年高中刚毕业的大小伙子如今已年过半百,还有6年就退休了,对此钟顺铭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反而愈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时刻警醒自己,这最后一班岗,他是一定要站好的。

有些人说这大山深处的学校离不开钟顺铭老师,事实上,钟顺铭自己又何尝舍得离去。他对记者说:“如果将来身子骨还行,只要学校和政府还需要,我还会继续坚持的。”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年轻的教师能够到大山深处感受大山的情怀,看看山区的人情风貌,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山风沧桑了他黝黑坚毅的面庞,但对孩子永远保持着年轻的微笑;山雨浸湿了他挺拔清瘦的身体,但为孩子始终撑起那片教育的蓝天。钟顺铭用坚守和恒心绘制了大山深处一幅美丽的教育画卷,用青春和奉献点亮了山村的教育梦想。

猜你喜欢

老师孩子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