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另类婚俗形态流变探析
2015-04-29李芳菲邓安琪孙婧
李芳菲+邓安琪+孙婧
内容摘要:“公公背媳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源于江汉平原天、潜、沔三地的一种极度变形的另类婚俗,婚礼上公公和新郎的角色发生置换,以戏谑公公和媳妇作为婚礼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种另类婚俗的表现形态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本文将对天门市另类婚俗的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进行比较,探究其流变原因,并考察现今该婚俗在当地的接受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天门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独特民俗文化。
关键词:天门 另类婚俗 形态 流变原因
一.传统形式与当代形态
《礼记·昏义》中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①自古以来,婚俗就是一种重要的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礼仪过程,更是经历一定时间、反映一定区域特征的民间文化,具有地域性、群体性和时代性,与当地的社会生活面貌与民众精神面貌紧密相关。天门市“公公背媳妇”这一另类婚俗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其表现形态也在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处于不断演变之中。
最初“公公背媳妇”的另类婚俗兴起于江汉平原天、潜、沔三地的民间乡村。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从下车到进婆家门之间的路由公公及其兄弟合作背新娘,二是到婆家门前时进门前或是婚宴上由公公和新娘出场玩一些“匪夷所思”的游戏。娶亲当天, 家族长辈都着古装衣帽,画大花脸,尤其是公爹和婆婆都须着浓妆,并把脸抹黑,像传统戏曲中的丑角一样,同时公爹的帽子上还要贴红纸,上面写“今天我值班”几个大字,身前挂一把“火剪”;婆婆的脖子上挂两个醋瓶,表示“吃醋”。公婆和家族的其他成员组成迎亲队,迎亲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督促并与公公共同完成“背媳妇”的环节。婚宴前后还夹杂诸多调侃戏谑公公和新娘的游戏,比如“鏖驴子过桥”等。在婚礼中,翁媳受到调侃、戏谑,公公和儿子的角色发生了逆转,造成社会角色的错乱,这种婚礼形式以其极强的娱乐性,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在长期民间流传过程中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婚俗习惯。
随着近年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各类文化相互影响碰撞,天门市“公公背媳妇”这一另类婚俗的当代形态也有所改变,它简化了传统形式,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新郎与新娘上来,并和现代西式婚礼相融合,仅作为一个环节镶嵌到整个婚礼进程中。与此同时,该婚俗在当代婚礼仪式进程中地位、性质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在传统形态中,除了公婆需要穿传统戏服,手持各种道具,媳妇通常也要适应中式婚礼的装扮,且“公公背媳妇”并不单纯指公公取代新郎迎娶新娘这一过程,还包括整个婚礼上淡化新郎身份,突出公公这一社会角色,遵奉“结婚三日无大小”,进门前或是婚宴上由公公和新娘出场玩游戏,将公公与新娘的关系大肆戏谑、调侃。然而在当代形态中“公公背媳妇”这一婚俗的众多传统因素都在悄然改变。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服饰、脸谱、道具等方面的变化,新娘不再穿传统中式婚礼服装,而是身着西式婚纱,且公婆脸谱简易化,一般多为象征性地在公公脸上“扒灰”、涂颜料等,婆婆则相对简单地着戏服,挂醋瓶,执蒲扇,不再涂画脸谱。接送新娘也由花轿改变为花车,并用“洋鼓洋号”的乐队增加喜庆氛围。外在表现形式的变化实质上折射出“公公背媳妇”这一婚俗在当代婚礼庆典中性质地位的变化。虽然戏谑对象仍然是公公和新娘,也包括公公的所有直系兄弟和妯娌,有的甚至包括宗族里的其他男性成员,但整个婚礼过程新郎主要地位对比以前得到了凸显,省略了婚宴上由公公和新娘出场玩游戏等活动环节。“公公背媳妇”仅作为整个仪式的环节之一,这样的改变既保留了这一另类婚俗的精髓,使婚礼与普通模式相比更具喜庆气氛,又避免因过度调侃导致媳妇、公公的尴尬。除此之外,这一婚俗在婚庆公司的介入和统筹安排下增加了更多的观赏性与娱乐性,比如婚庆公司会提供服装、道具租赁等服务,且活动形式以诙谐搞笑为主,活动道具都需要与象征隐喻的用途相关。
可见“公公背媳妇”的婚俗作为一种民俗,在延续继承中也不断地经历变化。现在,它的娱乐成分更加浓重,主要目的是活跃婚礼气氛。尽管如此,其当代形态依旧彰显出了“楚文化熏陶下的楚人奇隽与偏狂的审美品格, 以及敢于悖逆主流传统而富于创新意识的文化精神。”②正如所有的习俗一样,发展到最后,其性质会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社会功能渐渐减弱,甚至可能仅作为一种民众的消遣娱乐手段留存下来,但习俗本身仍然浓缩了特定区域的民俗心理积淀。
二.婚俗形态流变原因
1.中西文化交融
从古至今,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都未曾间断,尤其是当今的全球化时代。21世纪以来人类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此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由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河。在当代,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力度也大大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内部也进入了深层次的文化转型时期,国家层面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等领域的系列变革已经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力极其巨大,民众的视野也随之拓展,西方文化便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涌向传统,涌向广大民众,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冲撞、相互交融下,反映在社会生活习俗中便是传统的变更与发展。就湖北天门市“公公背媳妇”这一独特婚俗来看,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改变其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民众社会文化心理。“公公背媳妇”的风俗现象并没有随着西式婚礼的流行而逐渐减少,反而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部分新人都会要求将这一习俗加入到整个婚礼过程中,但是与该婚俗的传统形式相比,当代形态又有所取舍和变化。比如,西式婚纱取代了婚俗中新娘所穿的传统礼服,花车取代了传统花轿,而“公公背媳妇”原本一系列的戏谑调侃活动也删繁就简、加以改造,可见该婚俗的当代形态主要保留了传统的精华之处作为整个婚礼仪式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与当代盛行的西式婚礼靠拢。
2.婚庆公司等新媒介的介入
通过在天门市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天门市的婚庆公司主要以某几个区域为中心点集聚,且近年来各婚庆公司承办婚礼的数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生活资料消费,开始着眼于对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消费需求,我国婚庆行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破冰,2000年到2005年是中国的婚庆服务行业快速成长的生长期,如今正日趋成熟。它为即将结婚的新人们提供一系列有关婚礼的服务,包括婚礼策划,婚车,婚礼用品等,此外还提供一系列与婚礼相关的“增值”服务如主持人,摄影摄像,婚纱礼服等。而它注重个性、创意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也正契合了当下年轻人求新、求奇的社会心理,因此婚庆公司对于婚俗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婚庆公司等新媒介的推动下,“公公背媳妇”这一独特婚俗也随之改变着传统面貌。一方面,婚庆公司所提供的“公公背媳妇”相关服装道具租赁及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一独特婚俗的传承、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婚庆公司的介入对于该婚俗的表现形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婚礼更具有可观赏性,在宾客们的开怀大笑中,这一另类婚俗的基本内核得以延续保留并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相契合。endprint
3.人口迁移、流动
据调查采访得知,多数来自外地的媳妇对于天门当地独特婚俗传统形式难以接受,但为了与 “公公背媳妇”这一已成为当地众所周知的婚礼习俗相适应,便在举办婚礼时将其进行简化,去掉过分调侃部分,保留“背”的环节。由此可见外来人口迁入与人口流动也成为了影响该另类婚俗当代形态的一大因素。人口迁移与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诸多因素都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根据人口数据统计,天门市总人口161.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47万人,占总人口的27.51%;乡村人口117.18万人,占总人口的72.49%。男性84.97万人,女性76.68万人,城市常住人口388559人,城市流动人口178792人(只计市区人口)。③作为一个欠发达城市,天门人口流动呈现外向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男女便会结识外地伴侣,人口流动和迁移不仅改变着当地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结构,同时也对当地风俗产生一定冲击和影响,“公公背媳妇”这一另类婚俗便是典型例证。随着人口流动量的增加,天门市外来媳妇(外来女婿)的数量也在增加,随之而来反映在民俗文化上的问题,便是对于本地婚俗传统形态的接受情况。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公公背媳妇”逐渐淡化了传统形态中极度变形、过分调侃的部分,着重突出了渲染喜庆气氛的娱乐化功能。
三.当代形态的接受度
社会的变迁与时势环境变化对天门“公公背媳妇”的另类婚俗从表现形态、习俗性质、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析经历演变后,其当代形态在天门民众中的接受度,笔者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天门市区、市郊和农村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据统计,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97份。通过笔者对调查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发现,77.17%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这种另类婚俗并成为迎亲队伍中的一员,64.13%的调查对象愿意在婚礼中采用这一传统习俗。调查问卷中的数据结果和不同人群的采访记录表明,这种另类的婚俗在现今天门群众中仍然有着较高的接受度,民众认为它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理应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婚俗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必然需要以社会生活为存在土壤,以民众心理为演变源流,中华民族漫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统的社会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习俗在逐渐地被淘汰和取代,而流传下来的习俗也须深入思考如何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传承与创新这一问题。天门市“公公背媳妇”另类婚俗形态的流变正反映了当代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思潮的变更,在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下,“公公背媳妇”的另类婚俗并无式微之势,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融入新的元素,这种既传承又革新的当代形态以更具生命力和活力的面貌为民众广泛接纳并将继续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注 释
①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年版,第913页。
②孙正国:《文化转型催生狂欢化新民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第100页。
③“天门市市情概况”http://hb.sina.com.cn/city/csgz/2012-12-17/180539960.htm,(2012/12/17)。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杨权喜:《楚文化》,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3]高丙中:《中国民俗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雷丽:《破解江汉平原“另类婚俗”的社会学密码》,《文化学刊》,2008年05期。
[5]陈俊秀:《天门地区当地婚俗中的泛民俗现象》,《科教文汇》2006年02期。
[6]余园:《性禁忌调侃性反抗与强化的公开映照——鄂中南一种奇特婚俗的功能思考》,《民俗文化论坛》2005年05期。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