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2015-04-29孙斐娟

文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和高校专业改革的需求,该课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在困境中努力寻求一条突破之路,以带动中文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内容优化 教学方法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实用主义、商业利益至上观念的强化和高校专业的日渐细分,中文专业在就业市场遇冷,在大学也遭遇种种挤压进一步被边缘化,导致学生对文学课不够重视,甚至一些中文专业的学生因急于为求职增加筹码忙于考取各种证书而对本专业课程的关注程度也大大减弱。此外,课堂教学的模式化,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么全程主讲不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要么一味迎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将课程内容娱乐化、简单化,缺乏严谨活泼的课堂教学品格,导致学生对文学认知出现严重的偏差,偏离了专业教学的目标,违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从而导致文学课程教学质量令人堪忧。特别是在当前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调整的阶段,如何在文学课程课时被大量压缩,学分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既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从事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慎重思考并大力探索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重要课程,更要在困境中寻求一条突破之路,以带动中文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拓展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优化教学内容,才能从基础上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中国当代文学时间跨度长,作家队伍庞大,作品数量惊人,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密切,文学审美标准多样,文学评价争议较多,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尤其是它还在发展变化中,是处于开放的知识体系中,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还需经过时间的检验,不可轻易下结论,有待仔细斟酌。面对这一问题,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果断地抛弃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从问题出发,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将课程的核心内容讲透。

中国当代文学在减少讲授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等内容的情况下,以突出作家作品的分析带动文学史线索的勾勒,强调文学作品审美性的体悟、鉴赏。[1]通过具体的文学现象与文本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重要作家的写作风格,领悟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从而把握当代文学整体的创作面貌。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陈旧和刻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在与中学语文做好衔接的同时一方面要体现“史”与“著”的结合,保证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致力于学生艺术审美分析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性,用流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整个教学内容体系,适当地引进学科热点问题。当前的很多教材对当代文学的论述止于新世纪初,不利于学生了解当下文学的鲜活性。当然,这些热点问题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一一讲授,但需简明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中。如当代文坛动态的捕捉,作家新作品的简介,以全面开放的视野来把握文学的新变。

当前,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在以作家作品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限于学时原因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着眼于赵树理、柳青、杨沫、梁斌、郭小川、王蒙、张贤亮、王安忆、莫言、余华、韩少功、阿城、汪曾祺、陈忠实、舒婷、北岛、顾城等作家作品解读,虽然让学生对重要作品的审美价值有了较多的了解,但对作家所处的具体时代状况和作品产生的文学背景了解较少,难以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来理解复杂的文学史构成,对文学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政治力量的博弈知之甚少,从而造成理解的片面。与此同时,对作家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得失也缺乏客观公允的评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遭遇类似的问题,即学生站在当下的文化立场以当下的写作水准来衡量某些经典作品认为其幼稚可笑,这种缺乏历史视野的判断大多源于接受过程中一鳞半爪式的印象,尚未形成基本的文学整体观。

因此,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点解读重要作品的审美价值,以文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文学史现象的特殊性和作家作品不同的创作特点选择不同的理论方法对此加以阐释,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化认识。如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王安忆与张爱玲的上海书写等,可以挖掘出文本的不同主题内涵。另一方面也要部分地选择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引导,让学生大致了解文学史的多幅面孔。例如,对赵树理作品的分析,如脱离了《延座讲话》精神和十七年的政治环境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赵树理40年代和50—70年代作品的变化也需借助相应的文学史线索加以说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史呈现的课程内容设计要兼顾二者,难度的确很大,虽难免顾此失彼,但需勇于尝试,在文学教育与历史素养二者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得以很好地传达离不开教学方法的综合性运用。要在课堂外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宏观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嬗变轨迹,并理解中国当代文学中优秀作家作品的内涵,以做到教学的审美性和系统性,以及教学的实践性三者并重。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讲解文学思潮等文学史基础知识通常是以概括的讲授法进行,而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多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实行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教师以问题探讨的方式重新建构教学内容,着眼于文学作品审美性的挖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共同讨论;可以围绕某一“话题”让学生在课下组织材料做好书面准备,届时在课堂上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作专题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及时展开总结,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如在讲解陈忠实的《白鹿原》时,就以白嘉轩人物形象的评价为核心来进入《白鹿原》文本的分析,通过这一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小说复杂的思想主题和作家的情感取向。学生各抒己意,出现辩驳,教师通过及时点评和总结,解除学生的疑惑,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又如,在讲授新世纪文学时,学生比较熟悉的网络文学部分可以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即网络文学的特点是什么,它带来了文学的哪些特质,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看待等等,这些讨论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文学知识介入当下的文学现实,启迪他们的思维。[2]课堂讨论作为考察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作正向的教学激励。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双向、多向的互动拓展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因头脑风暴而充实丰盈。endprint

知识不是教学简单传递的对象,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产物。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建构意识,首先在上课前要开列好基本的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自学研读,要在课堂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是培养学生读原著,感受文学之美,提升作品分析能力的根本所在,也有助于驱除文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弊端,即以理性思考代替感性体验,重理论思辨轻文本细读所导致的概念先行的痼疾。阅读原著和重要的文学史料是重返文学现场的必经之路,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其次,在教学中期阶段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研究某个作家作品或者某种文学现象分析的小论文,题目自选,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换写出评语,最后由教师打分并详细地讲评,并把它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会加深学生对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理解,激发文学创作与理论探究的热情。例如,学生完成的郭敬明小说之我见,后宫小说类型分析的文章都有问题探究的意识。多给学生更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大力鼓励他们进行一点文学创作与论文写作的尝试,学会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自主解决问题,不在乎答案的惟一性,做到自圆其说即可。中国当代文学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鼓励学生通过写作与评论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使教学的历史感与现场感交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上的不足,促进课程内容的深化。例如,通过课余观赏作家传记片和作品改编成的经典影片,话剧排练、诗歌朗诵,小说人物配音等方式,解决学生对年代久远的文学阅读兴趣不浓,容易产生时代隔膜的问题,调动其学习信心。例如笔者曾让学生观赏影片《芙蓉镇》,学生在看了影片之后去看原著,感触很深,写的影评和作品评论带有个人体悟。学生还自行组织了当代配乐诗朗诵比赛,改编排练了高行健的《车站》,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合成人物录音,制作背景PPT画面,把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文学教育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了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文学课程的教学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提升了人文素养,也让学生所学的现代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并且,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一些作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与文学名家直接对话,让他们真切地了解学者们的学术思想和作家的创作路数,缩小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感,将鲜明的当下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带进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请过方方等知名作家来校与学生面对面谈文学。另外,适当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湖南凤凰、浙江乌镇、天津等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乡、故居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临文学现场,感受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文化氛围,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

注 释

[1]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杨俊国.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介入意识[J].常熟工学院学报,2007,(1).

基金项目:2012年文华学院教改项目“《90年代小说导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0900740437)成果。

(作者介绍:孙斐娟,文学博士,文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思考探讨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绘本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