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书俱不老,德与才皆有光

2015-04-29杨涵素心

求学·素材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周有光仁者智者

杨涵 素心

他被媒体誉为“文化巨擘世界公民” “中国汉语拼音之父”,他是作家沈从文口中的“周百科”……他,便是华语文化圈的文化巨匠、思想大家周有光。2015年1月13日是周有光110岁高龄的生日,“被上帝遗忘”的周有光继续编织着“人与书俱不老,德与才皆有光”的美丽神话。

{关键词一}

命运的

“错位”与人生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正是对周有光先生人生“错位”却依然精彩的最好注脚。

——《中国教育报》记者王志强

人生·“错”出来的圆满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本可以到美国留学,可由于经济原因,他却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后向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不料河上肇却被捕入狱,他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周有光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随时可以把你的计划都打乱了。”

考场速用:命运是失败者的借口,是成功者的谦辞。从美国华尔街到中国,从金融高管到文字工作者,从洋房到陋室,周有光都没有怨艾。他顺应时代潮流,以大局为重,在“错位”中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之真、之圆满。

{关键词二}

世界的眼光与汉语

周先生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虽已届耄耋之年,但是论学术思想他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周先生之所以能够这样,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

语言·让汉语拼音走向世界

1958年,在汉语拼音是以“国际化形式”还是以“民族形式”表述的问题上,周有光主张采用拉丁字母呈现汉语拼音字母。他说:“拼音字母的可贵,不在于它的珍奇,而在于它的实用;不在于它有独特的传统形式,而在于它有便于文化交流的共同形式。”汉语拼音制定好以后,周有光代表中央政府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1982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承认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考场速用:周有光用大历史的眼光,与时俱进地调整着自己的思想,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接轨,以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这展现的是一位知识分子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胸怀。

{关键词三}

多向思维与环境

人格的最高实践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周老正是做到这种境界的完美的人。

——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

思维·从不同角度保护环境

周有光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圣人出,清河黄》的文章,主题是论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文中,周有光说:“‘圣人出,黄河清这一句古语说的其实是反话。实际上应是‘圣人出,清河黄。意思是尧、舜、禹等圣人领导群氓开辟山林,刀耕火种,经过几千年,森林变良田,却导致了水土流失,清河也就变成了黄河。新中国成立后情况也是这样。为发展经济而引发滥砍滥伐的行为,导致黄河和长江两岸的森林都被砍伐殆尽,致使黄河更黄,长江也黄河化了。”周有光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引领着我们去保护环境。

考场速用:以不同的思维视角去看问题,不是刻意地去标新立异,而是用深厚的知识积淀还原一份真实,从而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实际,并引发人们多维度的思考。

名人深度考

考点 1〖大师智慧〗

考场必记:得道者

读周先生的博文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就像是听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在聊家常,如逢春雨,如沐春风,润物无声,却又沁人心脾。悠长的岁月在他身上已经演化成为人生的智慧,点点滴滴寻常之事,都能透视对人心幽微的观照。比如他说:“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不会慌。”如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遇事不慌而平心静气呢?实在是少之又少。

所谓得道,其实是生活之道,而非道学之道。许多人总以为得道之人生命境界必较常人超越、洒脱,其实不然。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常人,因为生活中有了种种难以超越的困惑,才思解脱。坦白说,这点“自知之明”,才是得道之人所以得道的根本,是他们从生活入手、参透人心幽微的结果。

考点 2〖大师幸福〗

考场必记:仁者寿,智者乐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仁者。他不仅以自己的语言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为中国的学术事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而且还以自己的思想启迪国人的公民意识,鞭挞特权腐败和政治愚昧,为中国的社会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周有光先生也是一位智者。他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学识渊博,风趣幽默,不仅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险阻,使自己的人生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现实环境中也能变得快乐和淡定,而且以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和知识,使之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古人说,仁者寿,智者乐。这是充满哲理的名言。仅长寿并不足以使人幸福,生活还得有智慧才能变得快乐。仁者有寿,智者有乐,这两者结合,才能幸福。周有光先生既是仁者,亦是智者。有仁有智,便既有高寿,又有快乐,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考点 3〖大师爱情〗

考场必记:多情人不老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周有光夫妇到北京生活后,一直到张允和去世,每天都保留着上午10点喝茶或喝咖啡的习惯。喝茶、喝咖啡的时候,他们喜欢举杯齐眉。周有光说:“这是为了好玩,也是我们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周有光和张允和晚年时,合著了散文集《多情人不老》。所谓合著,其实是各写各的,书的正反面互为封面。张允和的文章横排,书页向左翻;周有光的文章竖排,书页向右翻。

人世沧桑,岁月无情。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各种浩劫,那些折腾人的和被折腾的人都已经离去,唯独周有光与张允和还恩爱如初,相濡以沫,幸福得像一对初恋的情人。回望两人的人生履历,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都成为背影,而他们的爱情,却依然有着穿越岁月的力量,引起后人悠长的向往。

大话 |语言大家的魅力

王力: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王力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4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术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极其突出。此外,王力的语言学研究始终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才,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笔记:学则博览群书著作等身,授则不遗余力桃李满天下。王力用半个多世纪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代语言学大师的风范。

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以其对语言学全面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开拓者和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他从西方语言学中“拿来”所需,结合汉语语言实际,构筑中国现代语言学并将其推向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赵元任谱写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乐章。

微笔记:知识的领域没有边界,应善于采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走得更远。赵元任将中西语言经验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语言学的魅力。

吕叔湘: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

吕叔湘极其重视语言学的普及工作,写出了大量深入浅出、取材精当的文章。194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文言虚字》一书中,吕叔湘选取了最常用的二十多个文言虚字,条分缕析,详细举例,说明它们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此书备受欢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了十三次,新知识出版社印了四次,上海教育出版社印了十三次。

微笔记:文化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被广泛理解和熟识,做到雅俗共赏。在这条路上,吕叔湘为中国语言学的前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有光仁者智者
仁者甘死如饴
智者说
推己及人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周有光的处世观
智者老子
酷图爆语(3)
点点读《论语》
烦恼如拣挠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