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词点击:微时代之阅读

2015-04-29

求学·素材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微信时代

时下,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微电影、微旅行等,我们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粉丝、关注、转发,这些微时代特有的关键词,形成一股“微力量”,推动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

【调查】

少年儿童被“微阅读”掌控

“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据报道,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上海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其中好友动态、娱乐明星、星座运程之类的话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热点。

解读:“微阅读”无疑是信息爆炸时代的症候之一。如果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

【叩问】

微时代里的微表达

微博红人张发财写历史八卦的微博被其结集成《一个都不正经》,80后资深相声爱好者东东枪紧跟其后,其作品《俗话说》由诸多MSN签名档加微博段子汇集而成,网络红人奶猪“段子集”《我呸》标题惊人……即便人人都在批评“碎片化”的阅读倾向,可仍有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微博体作品仿若雪花飞舞般出现在当今的出版界中。

抨击:试问,这样的写作怎能深入问题的核心?专业话语的失效,粉丝效应的大行其道,使得讨论不再向深刻赶赴,而是奔趋于最大公约数的浅平。当这一切浅平聒噪被再度印制成书,读者得到的也不过是另一种的浅平聒噪,仅此而已。

【发声】

“微阅读”时代更需读经典

曾经,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场景,而现在,我们演绎了什么?累死在网吧的少年,一部部错字病句连篇的网络小说点击率超万上亿……现代人的阅读,早已从精神的云端回到市井社会。而放眼当今的英国人,依然大都是优雅的、绅士的,这与读书有关吗?有关。他们的这种文明,就是一部经典古书,不能沉静下来的人是无法阅读这样一部书的。不能沉静下来的人,更是无法写出这样一部书的。

结论:不能说网上的疯传之作没文化,但那些轻微的文化是无法让我们沉静的,相反,只会让人更加躁动不安、丧心迷志。经典则不一样,它教人领悟的是以德润身、以智化身、以神塑身,以大我行事处世。

【共鸣】

回归传统阅读,怀念不如行动

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在其文章《回到80年代阅读中去》中提到微信、微博等网络阅读对人们精神的侵蚀,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拔掉网线,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中去。这番言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认为,网络阅读固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极大丰富的阅读资源,但沉溺于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能给人带来心灵和精神上的抚慰和启迪。相比之下,往昔那种传统的阅读方式确实更令人怀念。

快评:与其怀念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如真正行动起来。放慢一下脚步,我们就会发现,读书得到的快乐,远比网络阅读一扫而过的快感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持久,也更能让人感受生活本来的真实面貌。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信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微信
微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