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的婚丧嫁娶习俗

2015-04-29

现代阅读 2015年2期

西方国家在婚姻制度上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在普通的平民家庭,女子出嫁要陪嫁财产,在贵族社会,女子出嫁要陪嫁土地;为了保持国王的高贵血统,坚持在各国王室成员之间通婚。这样,在欧洲各王室中,还存在陪嫁封地的事情。男子在择偶时,要充分地考虑女方的陪嫁,而女子在择夫时,则要充分考虑对方的门第、血统、声誉。男子到了婚娶之时,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而女子出嫁,则完全不能自主,要由父母决定。如今的欧洲妇女在家庭中享有一定地位:她们享受着财产继承权;可以提出离婚;离异或丈夫去世一段时间后,她们可以和他人重新结婚。欧洲世俗的婚姻必须受到教会的认可,得不到教会的认可,婚姻本身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教会认可婚姻是有条件的:一是男女双方要加入他们信奉的教派;二是要由教士组织结婚典礼,结婚仪式要按教规规定的方式举行。

婚服,新娘一般着传统的白色婚纱。婚服也随着时代而发展,如今的年轻人结婚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礼服,不少新娘穿迷你裙或套装裤。新郎不再穿晚礼服,而是穿化装晚宴服,其中最流行的是短上衣款式,长裤是黑色或白色,也可用彩色或格子纹。

根据基督教教义,行善之人死后是可以升天堂的;一生不曾行善,但在临死之前进行过忏悔的人也可以升入天堂;那些一生为恶,临终没有来得及进行忏悔、但后人将其按基督教的礼仪进行下葬的人,同样可以升入天堂;只有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才必须下地狱。欧洲人流行土葬,盛敛死者的是木质棺材。无论其社会地位多高,在丧葬制度中只有棺,没有椁,没有更多的随葬,不得陪葬、殉葬。埋葬死者的仪式简单易行;所有的亲属必须参加葬礼;棺材入穴后,由教士举行仪式,念祈祷文;由最亲近的人先铲第一铲土入墓穴,然后大家排成队,依次向墓穴里铲土;封土齐地,上砌石圈;在墓前立十字架,十字架大多数是木质的,也有石质的。

死者近亲在与遗体告别时要穿黑色礼服,但近年一般葬礼不要求近亲属穿正式素服。丧服背心必须用黑色的且要与衣服用同一种布料来制作。长裤可有条纹,但不可用粗条纹。领带要用黑色,鞋子也应是黑的,袜子也是黑的,要避免一切发光和彩色的东西。女子在葬礼中也要穿素服,正式的素服是黑色礼服,非正式素服可以是短外套与裙子的搭配等。鞋子、袜子、腰带等也都要求用黑色,款式要庄重。

不是死者的近亲,参加丧礼的宾客,可以穿一般素服,也是以黑色为主,但可以褶边、刺绣等。普通的吊唁者可以穿非正式素服,只要求颜色暗,款式平实、庄重就可以,但忌讳领口太大,没有袖子,衣服皱折太多,上下服装颜色不一致。

(摘自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西方文化漫谈》 " 作者:赵秋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