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从大陆逃到台湾之后
2015-04-29
1949年,蒋介石精心部署的上海战役失败后,逃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议论纷纷。当时,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部队装备精良,但只抵抗了十多天就全线崩溃。为了弄清失败原因,蒋介石指示陈诚在台北主持召开一次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
“开检讨会就是批汤”
1949年7月2日,检讨会在台北一所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军政大员以及参加过上海防卫战的师级以上军官,汤恩伯在会上作情况报告。
轮到其他人发言时,一些高级将领都把矛头指向汤恩伯。原第三十七军军长罗泽闿,他的部队驻扎在浦东,条件最差,汤恩伯对他的部队另眼相看。更恶劣的是,汤恩伯下令各部队撤退时,唯独不通知三十七军,导致三十七军全部被歼,他和副军长王大均等少数人化装成平民才死里逃生。王大均在随后的发言中,对汤恩伯也做了诸多抨击。
散了会,汤恩伯走出会议室时,一直低头不语。回家后,汤恩伯大发牢骚说:“国民党在大陆打了那么多败仗,死伤的人比上海防卫战要多得多。为什么一次检讨会也没有开,而独开上海防卫战的检讨会?”
汤恩伯心里很清楚,他以后在台湾的处境肯定不妙。
要汤恩伯处决陈仪
1949年初,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受共产党影响,到上海策动汤恩伯起义。
汤恩伯早年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名额是陈仪争取的,费用也由陈仪资助。为感谢陈仪,汤改名“恩伯”,并拜陈仪为“义父”、“恩师”。
陈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汤恩伯后,引起汤恩伯的反感。为了表示自己大义灭亲,汤恩伯竟将自己的恩师出卖了。蒋介石下令逮捕陈仪。据汤恩伯后来讲,他接到命令后,曾向蒋介石提出条件,不能处死陈仪,蒋介石答应了。但1950年6月,蒋介石违背诺言,决定处决一批为共产党效劳的高级“叛逆”,其中就有陈仪。
为救陈仪,汤恩伯几次找“政学系”首领张群,并请求面见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大怒:“陈仪犯那么大的罪,他汤恩伯心里不清楚吗?”蒋介石不但不见汤恩伯,还要他亲自处决陈仪,以此来检验他是不是真正的“大义灭亲”。但汤恩伯坚决不干。
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得下令由陈仪的妹夫、“国防部”政务次长袁守谦等人执行陈仪的死刑。此后,蒋介石就更不喜欢汤恩伯了。
令军警强拉汤下机
“陈仪事件”及政治上不受重用,对汤恩伯刺激很大,他感到无脸见亲友,很想到日本去度过余生。
1949年7月,汤恩伯命亲信花3万美元在日本东京近郊给买了一栋有22间房间的豪宅,但不久走漏了消息。1950年2月2日,路透社从东京发出条新闻:《蒋介石透过一个中国高层官员在日本东京近郊购豪宅》。蒋介石得知后大骂道:“混账!怪不得上海和东南沿海败得那么快。原来他(汤恩伯)早作了逃往日本的准备!”
1950年3月,汤恩伯以招募日籍志愿军反攻大陆为由,决定去日本。汤恩伯上飞机后,机上验票人员要他出示赴日证件,汤恩伯声称是受政府委派到日本执行特殊任务,未办签证。机上工作人员要他下飞机,他坚决不下,并与工作人员发生激烈争吵。
蒋介石判断汤恩伯想逃往日本,于是下令阻止。几名军警接到命令后,强行把汤恩伯拉下了飞机。
死在日本手术台上
汤恩伯在台不受重用,逃日又未成功,思想包袱十分沉重。
由于长期生气,导致汤恩伯身体消瘦。医生说他肝部有问题。后来,汤恩伯申请去日本治病,蒋介石讽刺说:“有大过的人,还要到日本去治病!”随后,在汤恩伯的申请报告上签了“就地医治”四个字。
1954年4月,汤恩伯突感腹部疼痛,医生发现他的十二指肠部有肿瘤,判断可能是癌症,建议他到国外做手术。汤恩伯的家人立即给“总统府”打报告。蒋介石同意了。1954年5月26日,汤恩伯在家人的护送下,搭乘日航班机去日本东京。汤恩伯一下飞机,就被送往当地医院。汤恩伯做手术时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终年56岁。
30日,台湾多家报纸刊登了汤恩伯在日本病死的消息。蒋介石得知汤恩伯死了,反应冷淡,只说了一句:“死了也好。”
(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百年春秋:从晚清到新中国·家国轶事》 "主编:汪晓东 " "本文作者: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