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面杭州

2015-04-29黄四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5年1期

也许一面是平价的大众餐饮,一面是保有匠人态度的美食精神,才形成了杭州在中国美食版图上的奇趣地位。请和《悦游>一起,跟随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金沙厅的主厨王勇,一同尝遍杭州的双面味道。

到达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时已是午时,穿过酒店的回廊、层层叠叠的绿植,幽静深处便是金沙厅。11个独立亭阁的包间,外加一个中央茶亭,让这间中餐厅占尽了酒店最美的风景。走进任意一间金沙厅的包房,心情都会很好。推开精致的木门,眼见的风景是杭州的经典——湖水、楼阁,还有嬉戏的野鹅……金沙厅的主厨王勇为我们安排了几道蒸点:素蒸饺、蟹粉小笼包、叉烧包…..本以为只是顿果腹的简餐,结果却颇有惊喜。蟹粉汤包,皮极薄,看上去通透,夹起来却不漏汤,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十分鲜甜。我问王勇:“市面上很多汤包第一口吃下去很鲜美,多吃几口就腻味,你的汤包倒十分清爽?”“这是汤汁的原因,我们汤包里的汤汁是慢火炖煮的上汤,但大部分的汤包里放的是皮冻。”

吃完包子,喝一口龙井,舌尖立刻变得清爽,继续吃叉烧包,这里的叉烧包不是粤式茶点那样的白面皮,外形倒像是港式菠萝包。奶黄色的酥皮膨成半球形,底部外围颜色略深的一圈十分酥脆,内里的叉烧也很清新。说清新是因为肥肉少,勾芡薄,我一直认为勾芡太厚的叉烧馅是心虚的做法,唯恐食客尝出叉烧的瑕疵。“这叉烧包的内馅和客人单点的叉烧冷盘是—样的,绝不用边角料。”王勇说。

熟悉王勇的人都知道,王师傅对食材颇为挑剔,一盘酒香豌豆苗,只取最嫩的部分,买来的豌豆苗常常是四五包才能挑拣出一盘的量。这次,他推荐给我们一道新品凉菜——十九上素。颜色各异的蔬菜切成均匀的丝状,铺开,顶端是油炸粉丝,最后淋上微甜、微酸的梅子酱,在口感和味觉上都很有层次。

除了讲求食材,王师傅认为,好的厨师还要有眼界。除了拜访名厨、四处游历,王师傅十分喜欢买食谱,拿他的话来说,每个月除了吃,大部分钱都用来买书。身为一个中餐厨师,王勇喜欢看西餐的食谱。“倒不是要学他们做的菜,是学另一种烹饪的思路”。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金沙餐厅这一味葱油饼配鹅肝酱。这道点心的好在于味觉的平衡,两种重口味的碰撞反倒成就了一种平和。葱油饼的油腻被鹅肝酱压制,鹅肝酱的腥昧又被葱香冲淡。和中餐强调的入口有味相比,王师傅在这道菜上尝试西餐所强调的口味层次:葱油饼的香气、鹅肝酱的润滑,还有拌在鹅肝酱中的果碎的脆劲儿……

其实,所谓的厨师眼界就是一个厨师的积淀如何影响他的出品。如此,舌尖的味道就与厨师产生了奇妙的联系,好比吃到这口菜,就知道出白谁手,而内里这种不可归纳的联系成就了食客一次无可复制的经历。一年要做八季菜单的王师傅就像个勤勉且热忱的手艺人,为食客带来更多的口福。这顿饭的高潮在眼前这道乳猪卷中到达,不同烹饪思路的融合让这道菜十分惊艳。传统粤式烤乳猪干紧的外皮,在西餐低温烤制的工艺下变得松脆,外皮中的汁水也牢牢锁住。通过这层酥脆,抵达表皮下软糯的胶质和脂肪,吃起来并不油腻,因为大量的油脂已被内里包裹的糯米和菌类吸收。黑松露成为点睛之笔,本以为美味就此而至,哪知暗香犹存,颇有余味。

对于食材颇为挑剔的厨师而言,逛市场是必备的行程。第二天,我们跟随王师傅六点半出发去往酒店附近的东山农贸市场。清晨的杭州天青、微凉,对于北方人而言,空气中满是水气。有人说,异乡人要和当地人一起食早才算做了半个本乡人。在我看来,去赶个当地早市,又何尝不是做一回本乡人?相比超市,市集总是更热闹,档口与档口的老板都是老相识,互相攀谈,市民也融入其中。摊位上的蔬菜还带着泥土的清香,让相熟的老板抹去一个零头、送一把青葱也是常事。市集像个按钮,肩动了整个社区一天的气息。跟着王师傅游走于不同的档口才发现,他与很多老板都相熟。走到一个海鲜的档口,老板直接告诉王师傅,今天又从哪里运来了好货,下午到,到了直接打电话让王师傅来取。这位老板已经在这里摆摊十几年,做熟客生意。上到二楼,一个鸡蛋摊位老板招呼王师傅看看新进的土鸡蛋,当即敲开两枚,油亮的蛋黄是鸡蛋优质与否的关键。这些新鲜的鸡蛋、蔬菜、河鲜、海味……就幻化成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

早市满载而归的我们转过街角,看到前方的包子铺大排长龙。王师傅说,那是杭州时下很火的早餐铺——甘其食。我们也凑个热闹,在店员的推荐下,我要了一个鲜肉包、一个香菇青菜包。一口下去,馅料很足,鲜肉包肉质比较松软。“这跟肉馅的细腻和汁水的保有都有关系,很多肉馅蒸出来很紧,口感不好,顶多是弹牙。”王师傅说。不过,到底是松软可口,还是弹牙美味,这是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青菜包的蔬菜十分新鲜,吃起来还有一丝清甜。问及店员,才知道所有的蔬菜都由附近的农场当日统一配送,不用隔夜菜。包子的面皮蓬松度很好,也不粘牙。“这很不容易的。酒店做点心,随点随做,包子铺不一样,人多的时候,包子即做即卖,口感自然好;人少的时候,一些包子不能马上卖掉,如果这时买来口感还是不错,就是好包子”。

午餐时分,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法喜寺附近的江南驿。能约访到江南驿实为不易,老板在圈内人称“兔子”,是个泼辣、直爽的杭州姑娘。“江南驿”的名字取得恰到好处,整个餐厅的布置透着驿站的江湖气息。前台摆着餐厅白酿的酒水,除了内堂,餐厅外还露天摆放了十几桌散座,午餐时全满,十分热闹,菜单就写在餐厅的外墙和悬挂的黑板上,不远处是法喜寺传来的钟声。我们落座时,桌上已满是菜肴。所谓“见菜如见人”,兔子的菜带着爽利。新鲜的蔬菜切得“潦草”,每道菜的分量也不小,尝起来不是金沙餐厅的精致,但让人难忘。好比一碗飘着香菜的羊汤,喝下去直呼过瘾,只让人想再盛一碗。做法倒也不高深,不过是用大量的孜然炖煮上好的羊肉,熬出这一碗看似简单的汤羹。还有王师傅最爱的椒麻鸡,姜片、葱段、花椒厚厚地盖在整鸡上,翻开大料,将鸡肉蘸着汤汁,嫩滑咸香。和王师傅一样,兔子对食材的态度极其严谨,餐厅每天的用料都由她起早去菜市场采购而来。她指了指停在一旁的面包车,那就是她每日运输食材的交通工具。兔子爱吃,吃是旅行的目的,每当尝到好吃的东西,回来后总要反复试验,直到融汇于自己的菜单。在江南驿也许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招牌菜,对于兔子来说,每道菜可能都会有变化,但一入口,就还是江南驿的味道。这是美食人格化的体现,也恰是击中食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