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的境界
2015-04-29何小军
人生需要接纳,更需要拒绝。接纳是丰富人生内含,拒绝是提升人生境界。拒绝是接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敢否拒绝,拒绝什么,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开国上将吕正操的长子吕彤羽,退休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副所长,参与组织研发“红旗9号”地空导弹系统。退休前,吕彤羽有机会升到正局级,但不能再做科研工作。他去询问父亲的意见,吕正操说:“不要考虑当多大的官,重要的是你能做多少事。”于是,吕彤羽拒绝了升迁,继续从事军工科技的研究直到退休。吕彤羽说,这也成为吕家后辈们毕生的准则。给国家做实在的工作,比炫耀一些虚的东西,心里更感到踏实。
拒绝是一种舍去,是另一种选择。拒绝贪欲,就选择了清正;拒绝丑恶,就选择了美善;拒绝虚浮,就选择了务实;拒绝媚俗,就选择了高雅。因此,拒绝随着心的方向,需要胆略和勇气。
东晋陶渊明家里很穷却志趣高雅。当他被推荐做彭泽县令时,郡里派督邮来检查公务,要求他恭恭敬敬地迎接和热情招待。他气愤地拒绝:“我决不为当这个小县令混口饭而向那些老爷低头弯腰。”说完,交出官印,辞职回乡。他的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上世纪40年代,齐白石在字画上就盛名远扬了。卢沟桥事变后,当地日本驻军和汉奸仗势向齐白石索要字画,遭到拒绝。后来,齐白石为了摆脱这些人的纠缠,愤而辞去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还在门口贴上“白石已死”的字条。“齐白石愤拒日寇之求”成了家喻户晓的美谈,彰显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然而,这世间不懂得拒绝的人也不是少数。他们往往身居一定职位,认为中国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表达情意的“礼尚往来”都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中国人具有人情味的特殊表现,非常具有普遍性;更不拒绝以拜年、过节名义的“礼尚往来”。所以,对熟人、“朋友”及企业家们以拜年等名义送来的钱物,都照单全收、一一笑纳。甚至久而久之,累积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其实他也在拒绝,不过他所拒绝的是法律、法规,拒绝的是党纪、党规,拒绝的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拒绝的是党的宗旨。

人生必定会有许多东西难以拒绝,但又必须拒绝。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说:“人总是对被禁止的事跃跃欲试,对被拒绝给予的东西梦寐以求的。”由此看来,拒绝是透视人生境界的一个窗口,也是一门必修的人生大课,每个人对这门课都要过关。学会在拒绝中完善自己的人生内质,在拒绝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梁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