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业银行经营调整见效

2015-04-29周玉龙

证券市场周刊 2015年41期

在中国相对同质化的上市银行中,兴业银行(601166.SH)是家有意思的银行,长期处于始终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地位,在快要退休的李仁杰行长近十年领导下,兴业银行的规模与业绩增长首屈一指。从股份制银行中曾经的小不点儿,一路向上,目前仅次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

目前兴业银行已拥有兴业信托、兴业租赁、兴业基金、兴业消费金融、兴业期货、兴业国信资管、兴业财富资管、兴业研究8大类业务牌照,董秘陈信健近日透露,未来兴业银行还计划争取证券、保险牌照,构建金融全牌照的综合经营体系,并将考虑通过新设或者收购的方式,在香港等境外设立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或者证券投资、资产管理、私人银行等专业金融服务机构,加快综合化、国际化发展。

近两年,兴业银行碰上两件事,导致其进入经营业绩调整期,一件是监管部门约束规范由兴业银行创新的同业业务,迫使兴业进行业务调整,为兴业强大的银银平台大量资金寻找有利可图的出路,又一次创新了“应收款项类投资”业务,通过年内努力,这块业务规模达到1.76万亿元,比上年末足足增加1万亿元,增长148%,其总量竟然超过信贷总额,达到三分之一的总资产占比。试想,一家中型银行占总资产三分之一的资金业务,竟然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其经营方向的创新并实践,其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与执行力可见一斑,这就是灵活的兴业银行。

另外一件事是李仁杰行长的到点退休,面临管理层新老更替,导致2015年大量的人事变动,这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才流失,同时也带来了资产质量潜在隐患的暴露或者说资产质量快速下降。

但从现在的财报来看,兴业银行的业务调整已经呈现出效果了。

资产质量有所好转

相对于兴业银行资产质量相当稳定或者说不良率相当低的过去来看,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其资产质量迅速恶化,大幅超出本人的预期。从反映资产质量的先行指标“三个月以内逾期贷款”与“关注类贷款”数据看,一个季度高于一个季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导致新增不良率相当难看。兴业的关注类贷款从2013年末的87亿元,增加至2015年中的471亿元,在一年半时间内增加了384亿元,增幅442%;关注类贷款占信贷之比从2013年末的0.64%,提高至2015年中的2.73%,提高整整2.1个百分点,这是相当恐怖的资产质量恶化趋势,这个先行指标趋势预示着未来两个季度的不良贷款继续大幅增加。

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从2013年末103亿元,增加至2015年三季度275亿元,在一年三个季度时间内增加172亿元,增幅166%;不良贷款比率从0.76%提高至三季度的1.57%,提高0.8个百分点。很显然,不良贷款增加幅度或者说增加速度远低于关注类的增加幅度。相对来说,不良贷款产生滞后于关注类贷款的产生,所以,三个月以内逾期贷款与关注类贷款的波动趋势。

值得欣慰的是,兴业银行2015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427亿元关注类贷款相比半年报中的471亿元关注类贷款已有所减少,这是个好现象,也是所有银行中少见的现象,多数同行还是在继续大幅增加过程中。从目前来看,还不清楚这个关注类减少是阶段性波动还是趋势线减少,换句话说,还不清楚这是资产质量好转的拐点还是阶段性波动,还需要从2015年的年报中去证实。

兴业银行三季报显示,总资产528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38%;主营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23.67%;不良贷款余额275亿元,比上半年末增长56.67%,不良率1.57%;坏账准备余额5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5%,拨备覆盖率189.64%,拨贷比2.97%,满足监管指标;坏账损失准备计提276亿元,同比增长82.38%,信用成本年化2.096%,这是个非常高的信用成本,随着未来资产质量的稳定,降低的信用成本将直接转化为利润增加;实现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7.62%;前三季度实现每股净利润2.164元,同比增长7.62%;每股净资产14.51元,同比增长18.18%,比上年末增长12.90%。美中不足的是,相对于大幅增加的不良贷款,兴业银行的坏账损失准备计提略显不足,但也高于行业平均数。

应收款项类投资成亮点

按目前的情况,兴业银行四季度的主营收入将继续季度环比增长,这是目前情况下为数不多优势银行的专利权,我估计招商银行也很难达到四季度环比增长。这是因为兴业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业务的快速增长。据其半年报披露,应收款项类投资2014年7084亿元,2015年半年报达14312亿元,三季度末17604亿元,年内三个季度整整增加了1万亿元,这一块业务总量已与信贷总额平起平坐,成为兴业总资产的三分天下之一。

什么是“应收款项类投资”?经咨询业内专家,银行投资类资产中除债券外的“应收款项类投资”包括“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系本集团投资的信托受益权或证券公司作为管理人运作的资产管理计划,该等产品由第三方信托计划委托人或资产管理人决定投资决策,并由信托公司或者资产管理人管理和运作,最终投向于信托贷款。

那么,这块业务的收益或者说年利率情况如何?

我们先看一下相关资产利率,公司贷款2014年上半年平均利率6.51%,2015年上半年是6.14%,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或5.68%;个人贷款2014年上半年平均利率6.61%,2015年上半年是6.3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或3.32%;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正在逐步调整或者说压缩的同业业务)2014年上半年6.15%,2015年上半年5.22%,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或15.12%;应收款项类投资资产(正在大力发展,替代上款同业业务)2014年上半年平均利率6.10%,2015年上半年是5.92%,下降0.18个百分点或2.95%。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不仅仅是投资类资产的年利率与信贷资产相差不大,且这块资产利率下降幅度也小于信贷资产,利率下降幅度更小于同业业务。

从负债利率看,存款2014年上半年平均利率2.37%,2015年上半年是2.49%,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或5.06%;同业业务负债2014年上半年平均利率5.46%,2015年上半年4.19%,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或23.26%。很明显,同业负债利率的下降幅度远大于投资类资产利率的下降幅度,也与存款利率呈现了一上一下之态势。而且投资类业务在上半年竟然存在着1.73个百分点的利差,2014年只有0.64个百分点的利差。假如不出意外,按目前的利率趋势,下半年乃至2016年的同业负债利率将继续下降,意味着这一块业务的利差将继续扩大,也意味着兴业的主营收入继续增长。

同时,在增加了1万亿元应收款项类投资以后,兴业加权风险资产从2014年末的29111亿元,增加至2015年前三季度的32839亿元,增加3728亿元,其中风险权重百分之百的信贷增加1607亿元,其余业务增加风险资产2121亿元。如此,假设其他业务的加权风险资产不多不少,1万亿元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仅增加2121亿元风险资产,意味着这一类资产的风险权重比较低,不超过20%。

我们知道,在未来严格的“巴III新政”资本监管环境下,一家银行的长期竞争力或者说长期增长潜力,其风险资产收益率高低至关重要,这也是银行家们常在口头上说的大力拓展资本节约型业务,节约资本消耗的意义所在。以不超过20%的风险权重去取代100%风险权重的信贷,且差不多收益的资产,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兴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假如下半年这个投资业务的利差继续扩大0.5个百分点,以1.8万亿元的规模,意味着四季度将增加22亿元的主营收入,相对于三季度400亿元的主营收入,就是5个百分点的环比增长。实际上,2015年三季度的利息净收入比二季度增加了47.44亿元。

另外,由于兴业银行看错了汇率趋势,导致三季度投资及汇兑损益亏损了28亿元,这个因素在四季度应该不会存在了,所以,兴业在四季度的主营收入季度环比增长没问题,年报也应是相当漂亮的。

就2016年来说,随着同业负债到期的重定价,按目前的利率趋势,我相信负债利率将进一步下降,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增加0.5个百分点的利差,如此,按2万亿元投资资产规模计算,就可以增加100亿元的主营收入。

一般来说,就存贷利差趋势来看,除大力拓展小微贷款或个人信贷的银行外,2016年大多数银行的存贷利差是下降的,考虑到兴业这一块业务的快速增长,其利差不一定下降,这就是兴业2016年相对于同行的增长看点,也就是说,兴业2016年的报表相对更好看。

本人预测,兴业银行年末实现每股净利润2.80元或同比增长13%左右;每股净资产15.15元或同比增长18%左右。相对于10月30日的收盘价15.27元,动态市盈率5.45倍,动态市净率1倍,相对于一份平均年收益不低于20%的资产,目前的市场价严重低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因本人持有兴业银行股票,应当注意敝帚自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