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用镜头捕捉良知

2015-04-29杜马卢广

中国周刊 2015年11期
卢广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原始森林中,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他与进山打猎的猎人一起,风餐露宿。

我不是只会拍“阴暗面”。我拍摄艾滋病村、中国的污染,我也拍摄北京奥运会、青藏铁路。我是在用我的良知拍摄中国社会的变迁。

卢广自由摄影师的身份让他在国内摄影师中间显得另类,不可避免地引起非议。在圈内地位重要的摄影师贺延光“揭发”卢广在2003年的“非典”拍摄中指挥医务人员“摆拍”;2008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取消了卢广作品《喜马拉雅的枪声》金奖的获奖资格,原因是图片说明“有意模糊、隐瞒新闻事实”。更多的,还是对他自揭家丑以换取国际荣誉的指责。

卢广对同行的非议不屑一顾,年轻时曾对媒体单位无限憧憬的他,如今骄傲于不受任何单位羁绊的自由。“我的拍摄时间和次数是体制内摄影师没法比的,新闻记者的照片表面上看也许还不错,但是缺乏深度。”他在老家的摄影公司,多年来为他的独立拍摄持续提供资金,“搞摄影一定要有钱。一个摄影师有钱才能独立。所以经济独立最重要。”

其实,卢广不是只会拍“阴暗面”。

生活在今日中国,到处是动人心魄的大型工程。青藏铁路、三峡、奥运场馆、南水北调,卢广不但都不缺席,还拿出了一系列过硬的作品,只不过这些被“揭伤疤”的作品盖过了光芒而已。

2008年奥运会,卢广获得一个很高级别的证件,可以进到场地里拍摄,甚至可以跟运动员一同吃饭。卢广早出晚归,一直拍了十几天。“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卢广怎么能在这里拍?他老是拍阴暗面的,不可能通过政审参加奥运拍摄啊。其实他们不了解我的政治表现,我是连续29年的县、市政协委员。”

的确,很多人不知道,从1986年起,25岁的卢广就成为了永康市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和他本职工作的做事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度重合的。他对家乡污水管网改造和文化产业升级都提出过针对性提案,并花精力大力促成实施并监督。“多想想怎么解决而不是只顾反对”,是他多年来得出的最关键经验。

“政协委员跟知识分子一样,都希望国家能变得更好,所发现的问题都想让政府来改变和解决。新闻记者可以不主观,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今天在哪里发生了一起车祸,死了几个人。但我们摄影师很主观,拍下照片来我要做调查,为什么这里会发生车祸?是经常发生吗?有没有斑马线?红绿灯的情况呢?或者是死者家里是什么现状?有没有孩子?

最后的调查结果,我会得出某一方面的结论,比如道路设置的缺陷,或者从人性角度来表现车祸给家庭带来的悲剧。所以我都是先很客观地去确定问题的方向,然后主观地按照确定的方向去寻找。”

今年,卢广又进入了另一个关注领域,即工业发展。这个题材他之前也有过拍摄,生活在这个经济翻天覆地的时代,他觉得有责任去记录下来。卢广不做则已,野心很大。他正努力说服相识的企业,让他以“初级阶段的发展史”为主题进行工业拍摄。

另外,他最近在拍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为什么经济发展会那么快?农民工是基础,个人收益又很少,所以想通过他们的居住环境、医疗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这些侧面,来展现一个完整的主题。

而目前卢广最想拍的一组照片,是“中国十大企业”。做高铁的、做轮船的、做纺织品的、做电子产品的、做汽车的……十家最顶级企业的真实场景。但是由于缺乏官方媒体身份,迄今没有一家企业答应他的请求。

但从他脸上看不出一丝失望,这个韧劲十足的汉子展望完他目前无法触及的理想,马上就踏实地俯向现实。

“没关系,那我就从家庭工厂开始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