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收藏传播中华文明

2015-04-29韦田

中国周刊 2015年2期

黄宏,1946年生,1962年入伍,少将军衔、教授、著名理论家。从任军宣传处长时就开始收藏,他的收藏人生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他坚持自己的收藏理念,坚决不卖藏品,现已有上万件藏品,类别丰富多彩,已整理出的藏品多达17个系列。退休后,黄宏提依托自己的收藏规模来传播中华文化,现已举办、开展过一系列展览和讲座。

走进黄宏将军的家里,各种藏品扑面而来,到处都是文物,连沙发上也堆满了他收藏的书籍。他是一个收藏家,他更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将军、一位红色理论家,他参加过三次保卫边疆的自卫反击作战,并立有战功,他负责全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研究中心和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工作,在理论上颇多建树,写有60多部理论专著、6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也是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的获得者。2013年,中宣部推出了他的《理论家自选集》,他长期担任所长的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也因此被中央军委荣记了一等功。但他在采访中强调:“我的收藏与将军身份无关,我不做保管员式的收藏家,要作有研究的鉴赏家,更要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贯穿三个人生的收藏

年过花甲的黄宏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气铿锵。当他与《中国周刊》记者讲起自己的收藏时,侃侃而谈。

新华社曾对黄宏做出军旅人生、理论人生、收藏文化人生的概括。写收藏方面的文章、办展览、出画册、做讲演,是在黄宏退出领导岗位及教学科研后主要在做的事,“但是我的收藏绝不是我退休以后才开始的,我的收藏是贯穿我的三个人生的。”

1979年,一大批书画家到前线慰问,当时的黄宏正是军宣传处长,便与他们有过交往。1984年老山战役,他在主攻部队当政委,也与许多书画家建立了友谊。“我现在藏有王琦、范曾、袁运甫、袁熙坤、李延声、贾浩义、吴休、史国良等很多当代著名书画家的字画"”。

从一开始,黄宏就不是以投资的目的去搞收藏,“我是一种喜爱性的收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痴迷,导致我率性而为地收藏一些东西。”

老山战役胜利后,黄宏被调到北京,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和军队建设方面的理论教学研究工作,后来又到了中央政策研究所。不管是做什么工作,他的业余时间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从事收藏。

黄宏的许多东西是在地摊上淘来的。现在的潘家园是北京一个大型的古玩市场,“在它还是一片荒郊野岭的时候,我就是那里的常客了,我没有像一些古董贩子清晨四点就打着手电去,但我是坚持得最久的,一坚持就是30年。”那个时候,黄宏每周都会去逛潘家园。在玉泉山给中央起草文稿的时候,虽然距离很远,他也是雷打不动,每个周六早上五点钟从玉泉山骑自行车到苹果园,坐地铁再换公交去潘家园,淘完再赶回去上班。包括在春节期间、下大雪的时候,他都依然坚持去逛这个地摊。黄宏对《中国周刊》记者说:“这已经成了我生活里的一部分,尽管我也很喜欢音乐,喜欢体育,但我把这些方面的爱好都搁置了,就来做这么一件事。”

长期的坚持,换来了今天丰厚的收藏规模。

金代梨花馆玉壶春瓶北齐黑釉注子

依托收藏规模传播中华文化

黄宏的上万件藏品类别丰富多样,他的家堪称博物馆。如今,已经整理出的藏品多达17个系列。他依托自己丰厚的收藏规模,通过写文章、办展览、出画册、开讲座来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到目前为止,黄宏已经在全国重要刊物上发表过六十多篇有关收藏方面的文章。黄宏关于收藏的书籍《至善唯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审美追求》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二册的编辑工作目前也在筹备中。

黄宏将自己的收藏加以整理,然后在全国举办一些展览。他收藏的瓷枕大概有近四百个,其中有一些唐代的,但以宋代的为多。2013年10月,黄宏在上海举办的《海岳堂收藏古代瓷枕展》引起很大轰动,3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编辑出版了一本近400个瓷枕的画册,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欣然题词:“块冰岚染,千年梦华”。

黄宏也在自己的家乡云南举办了《茶和天下——黄宏藏中国古代茶具展》,目前仍在展出。文化名人余秋雨看过展览后感叹,这是他近年看过的最精彩的展览之一。当时正值世界茶叶大会在云南召开,很多国家代表都参观过这个展览,阿联酋阿卜杜拉亲王参观完展览后很激动,他认为在中国古代的茶具上有他的祖宗,并提出,希望由他出资把这个展览办到迪拜去。

汉代铁错金双螭龙带钩

中国古代的带钩非常具有文化内涵,涵盖了春秋战国六百年间中国青铜文明发展的一个历程,其鎏金、错银、铸造、镶嵌的工艺都堪称奇迹。“一个小小的带钩上面可以镶嵌几百片绿松石或其他的宝石,至今三千年过去了,竟然一片都没有脱落。”黄宏说道。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展览,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在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的协助下,黄宏去年在北京举办了带钩展,“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带钩展。”"囊括了400多个带钩的《视钩各异"——黄宏集藏中国古代带钩四百品》画册已排出清样,春节后即将出版。黄宏还计划将他收藏的200多个汉镇出版画册和研究专著。

配合自己的展览主题,黄宏还在中央美院开办《逝去的风韵》系列讲座。目前已经开展过四讲。“这些曾经辉煌过的东西已被淡忘,我现在让它们重新被人们所认识,让它重新辉煌,我计划不光在中央美院讲,还要在全国各大高校讲,在北京的社区讲,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黄宏说道。

让中华文化活起来

采访中,黄宏一直强调:“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响应习主席的号召,让中华文化活起来。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宫禁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除了写文章、办展览、出画册、开讲座这些形式外,如何让中华文化活起来?黄宏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收藏人生中也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他说,其一,“我的收藏理念就是人舍我取、人取我舍,市场上什么不受重视、价格落到最低了,我可能就会收藏。比如说砚台,我觉得它里面文化内涵很丰厚。但在改革开放之初,砚台是不受重视的,因为在新富阶层的眼里,砚台既没有实用性、又没有观赏性,黑不溜秋的,而且很多老砚都有使用过的痕迹、有破损。”黄宏回忆道:“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收藏唐宋的砚台,大概就是一百元,还是很好的名砚。那个时候的瓷器,比如青花笔筒,明晚期或清早期的也就三、五百块钱。”后来市场经济下,青花开始受人追捧,黄宏就转向收藏老窑了,当时老窑的东西没有引起重视,价格也很便宜。“犹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凋落梅花,我把它们一朵一朵地捡回来。无意中做了一件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事情。”黄宏这样来形容自己的收藏。

其二,他只收藏那些有比较多的文化符号、未破译的东西。与其他一些投资性的收藏家不同,他收藏的时候不太在乎品相,是否完好,即使有点破损,但只要有较好的画面,他都会收藏。“恰好那些亮丽光鲜的东西我兴趣不大,我崇善的是宋人的审美观,清新质朴,简约大气,现代人的审美和古人的审美有很大的区别,我收藏的东西都是不入人法眼的。”

其三,他认为收藏一定要形成规模,让整体的价值大于个体的价值。黄宏现在有十七个系列的藏品,从单个东西的价值来看,不算是很高,他收藏的最便宜的瓷枕才八十块钱。但他在一次会议上说:“有的收藏家很牛,一个多亿买一张画,但是一个多亿买不了我四百个瓷枕,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文物市场上根本没有四百个瓷枕可以让你买。”他的四百个瓷枕,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我国瓷器从唐到宋再到金元这个时期的发展史,每个窑口的都有,各个窑口的代表性文化都能通过这些瓷枕体现出来。“如果只是一件两件,哪怕是国宝,也不能归纳中国瓷器发展的全貌。”

鎏金牛首人身图腾带钩
宋代银鎏金镂空如意形枕金代白地黑褐彩花卉纹虎形正枕宋代喜鹊登枝如意形台座枕金济源勋掌窑三彩童子执莲长方形枕

其四,要深入的发掘收藏的文化内涵,要把收藏和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我这些年的收藏也是不断地在开阔自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的在收藏中吸取营养,向社会学习。每进入一个领域,就学到了某一个门内的专门知识。在收藏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只是收藏不研究的话,我认为你只是一个保存家,仓库保管员。”在采访中,黄宏说道,他不喜欢收藏家这个名词,因为保护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没有为收藏带来新的价值。他认为不光要做收藏家,还要做鉴赏家、传播家。这样才能对藏品的价值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保护它们,才能做中华文化的保护者和守望者。

错金银山林动物绘画带钩(春秋战国)长19.8厘米 "宽3.41厘米 "高0.18厘米 "重34.9克琵琶形带钩,兽首,钩身有两道突起的棱,青铜质地,通体错金银,多为动物纹、花草纹和抽象几何形纹,表现了山林之中瑞兽自由生活的仙境。钩钮为椭圆形,带钩背部还保留有合范痕迹。
虎形镂空镶玉带钩错金银镶绿松石犀牛带钩 (春秋战国)长23.1厘米 "宽8.21厘米 "高0.52厘米 "重128.2克全兽形带钩,犀牛形体粗壮,形象栩栩如生,青铜质地,表面施以金银错,多为涡卷纹,眼部和身上镶嵌圆形和水滴形的绿松石,制作精美,四川昭化宝轮院有类似带钩出土。
虎凤合体镶嵌绿松石琉璃珠镂空错银大带钩(春秋战国)长25.5厘米 "宽9厘米 "高0.8厘米 "重212.5克全兽形带钩,老虎身体扭曲,回首咆哮,呈现出S形动态,青铜质地,部分镂空,表面错银,多为涡卷纹和勾连纹,并镶嵌以绿松石和琉璃珠,整只带钩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阳刚之美。
鎏金猎豹带钩"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部主任周亚到访2013年赴日本参加崔如琢美术馆落成典礼鎏金猎豹带钩三凤合体饕餮纹错金银带钩(春秋战国)长9.86厘米 "宽7.09厘米 "高0.81厘米 "重36.8克兽面形带钩,钩首为凤凰头部,同样的两个出现在钩身的兽面头部,左右对称分布,兽面为传统的饕餮,怒目圆瞪,气势骇人。青铜质地,通体错金,多为涡卷纹,类似的带钩在陕西临潼也有过出土。

其五,现在的收藏一定不能和旧式的收藏一样,旧式的收藏家都是将藏品藏于密室,个人独赏或约三五好友一起交流切磋。“我的收藏是要把个人收藏变成社会收藏,不是被个人或家庭所拥有,是要被社会所拥有,这也是我办展览的目的。”黄宏最大的愿望是能依托自己上万件的藏品,在自己的家乡云南建一个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让死文物活起来,是黄宏一直坚持的核心理念。“依托这批收藏来弘扬中华文化,这将是我的一个使命。”正如黄宏自己所说,这条路没有止境。

春节前,黄宏的《唐镜如画》展将在河北省博物馆开展。春节后,他的中国艺术史讲座携系列展览,也将在河南省博物院、浙江大学博物馆启动。他在人民出版社主编的《弘扬革命精神丛书》的第十八本,也在紧张的撰写编辑中。新的一年,这个曾带领主攻部队收复老山的军人、已年近七旬的老者,仍然在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