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出京味儿南水

2015-04-29周群锋

中国周刊 2015年2期
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黑脏水可以被处理成黄水,这个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功劳,水里的污染物就是它们的食物,污水和微生物亲密接触后,氮、磷等污染物在这个处理环节就基本都能去除了。要从“黄水”提高到“清水”的标准,需要用到超滤膜,超滤膜的使用也是处理过程中的最核心环节。

“我宣布,开闸!”2014年12月27日,北京虽有轻霾笼罩,但是在团城湖明渠广场上依然洋溢着喜庆气氛。10时许,随着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一声命令,周围群众欢声雀跃。随即,团城湖明渠起点处闸门打开,雪白的江水,争先恐后地涌入明渠……开闸放水时,第一股水头最为汹涌澎湃,随后水流放缓。明渠两岸的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目送水流游向远方。清澈江水长流去!欢声笑语乐开怀!这一天,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首批接纳‘南水’水厂共有6座。分别为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郭公庄水厂、长辛店水厂、门头沟城子水厂。郭公庄水厂是专为接纳南水而建的大型现代化水厂,也是北京城区最先接纳南水的新建主力水厂。”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宣传部工作人员马宁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2012年4月20日,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于正式动工,2014年9月30日具备了通水条件。一期工程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南水”进京后,郭公庄水厂处理原水量将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日供水能力最终将达到50万立方米,使城区总日供水能力从322万立方米增加到372万立方米。

一期工程包括引输水工程、净配水厂工程及配套工程,新建输水管线4.6公里。“南水”进入郭公庄水厂后,将依次通过格栅间、提升泵房、预臭氧接触池、机械加速澄清池、主臭氧接触池、炭砂滤池及紫外线消毒车间进行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经过8道工艺处理后,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最终将被输送到市政大管网中,流进千家万户。郭公庄水厂还将规划建设二期、三期工程,使该水厂远期日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

“我们通过一系列工艺,把水中的色、味等去除,确保江水调出的是‘北京味儿’的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基建工程管理部工程科科长张周强告诉记者。

八道国际化水处理工艺

南水经由地下输水环路到水厂、再到居民家中的路途是怎样的?

张周强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原水从调压池分水后,进入到南干渠,再经过郭公庄水厂分水口至水厂提升泵房,进入水厂制水工艺流程,大约六小时后,经过八道国际先进水处理工艺生产出来的自来水最终将经过配水泵房,源源不断流入到城市配水管网,进入到千家万户。

为确保水质安全,郭公庄水厂共设有12个澄清池。工作人员每小时通会过小量桶中的絮凝液与清水的对比,检查机械加速澄清池絮凝反应的效果,及时做出调整。

郭公庄水厂紫外车间配备了8套由中压紫外灯组成的紫外线消毒设备。

“紫外消毒有三大特点:一是杀菌时间短,按其流速只用1秒即可起到杀菌作用。如用氯消毒,"杀毒时间20分钟;二是杀菌广泛,水中绝大部分菌类都可被紫外杀灭;三是杀菌成本更低,杀菌的成本只有氯消毒的一半。最后,还要再次投加次氯酸钠,进行再次消毒,以确保自来水在进入用户龙头前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郭公庄水厂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运行初期,郭公庄水厂取用南水量为每天20万立方米,丰台区、大兴区的部分市民将率先用上南水。实际上,在2014年12月初,郭公庄水厂已开始试验运行,丰台、大兴部分区域的277个小区、56.08万人尝鲜南水,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水黄”现象。

水厂内的机械加速澄清池,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原水进入南干渠,再经过郭公庄水厂的分水口和水厂的提升泵房,进入水厂制水工艺流程,这标志着北京城区最先接纳“南水”的新建主力水厂正式通水。

48个“炭砂滤池”确保水质"

初期处理的江水,通过主臭氧接触池进入到炭砂滤池,这也就进入了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主要环节。在这里,48个滤池整齐地排列着,每个滤池的滤板上都铺有石英砂和活性炭,进一步吸附和过滤水中的有机物和难以沉淀的杂质,

据了解,郭公庄水厂采用了预加氯、预臭氧和预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多道前置处理工艺;创新性地采用活性炭和石英砂叠加式一体化净水处理工艺,提高了水处理效率,节省了占地,节约了投资;运用的紫外线消毒工艺在国内是规模最大的。

整座水厂共需使用720吨活性炭和8000吨石英砂,它们在哪里发挥作用?原来,郭公庄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主要环节进入炭砂滤池。水处理到这个环节,作用是进一步吸附和过滤水中的有机物和难以沉淀的杂质,去除水中的色、嗅、味,确保南水调出“北京味儿”。

据介绍,每组炭砂滤池长14米、宽8米、高近6米,滤板上铺有1.2米厚的石英砂和0.6米厚的活性炭。所以,为了把南水调出“北京味儿”,需要有如此多的石英砂和活性炭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