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俄经济合作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15-04-29姜振军吕明慧
姜振军 吕明慧
中图分类号:F125.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6-0025-03
中俄双边关系已经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对两国的经济社会及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国际局势下,尤其是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中俄经济合作互惠互利,形成两国经济合作利益共同体,同时负有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两者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中俄经济合作的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国和东北亚及亚太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稳定。
一、中俄坚持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利益共同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2009年下降7.9%,2010年增长3.8%,2011年增长4.3%,2012年增长3.4%,2013年增长1.4%。2014年第一季度只增长0.8个百分点,4月21日,俄罗斯财政部发布报告称,2014年余下的几个季度俄罗斯经济增长将接近于零。2014年3月世界银行预测,由于乌克兰危机的影响,2014年俄罗斯经济增长1.1%,2015年增长1.3%。2014年1月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预测,2014年俄罗斯经济增长2.5%;2014年5月预测,2014年俄罗斯经济零增长,2015年增长0.6%。2013年,卢布兑美元和欧元汇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滑,美元兑卢布汇率上涨2.33卢布,增幅7.1%;欧元兑卢布汇率上涨4.78卢布,增幅10.6%。从2014年1月1日至8月27日,卢布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跌幅为10.4%。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承认已无法控制住今年的通货膨胀,将2014年俄罗斯通胀率预期从6%上调至7%~7.5%。
西方步步进逼的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外国资本不断抽逃,而且俄罗斯国内资本也在外流。近日,俄罗斯前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投资者会议上说,西方制裁有可能导致数千亿美元的国民经济损失,并会遏止2014年余下时间的经济增长。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西方制裁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俄罗斯寻求“向东看”,实施亚太战略。据俄罗斯有关方面透露,普京计划向中国资本提供便利,取消对中国投资的非正式限制。俄政府希望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吸引资金,投向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等行业。同时,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在与一些国家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市场的存在。
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俄罗斯第四大投资来源国,中国现在和将来都无疑是俄罗斯的重要合作伙伴。俄罗斯将发挥优势,不断扩大进出口和吸引投资的规模,加强与亚太地区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和航天领域的合作。目前,中俄已经建立了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未来25年内向中方出口7亿吨石油。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合同》规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总价值达4560亿美元。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该合同的落实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两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7000多亿美元。普京还透露,俄罗斯与中国正在着手研究西线向中国提供天然气问题,以使供气多元化。中俄天然气合作,将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对保障两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同时,将对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将改变目前的地缘政治关系和世界能源格局。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最新定位是:“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对话具有战略意义。我们的合作项目切实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整个格局。”
在西方国家加紧对俄罗斯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后,俄罗斯已宣布多项针对从西方国家进口食品的禁令。俄罗斯市场食品出现短缺,物价有所上涨,这为中国扩大对俄罗斯食品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方有关企业应密切跟踪俄罗斯市场动态,认真研究俄罗斯关于食品的国家标准,积极组织货源,抓紧过货,以弥补俄罗斯食品短缺的市场空间。
从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来看,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估计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变。俄罗斯国内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性因素导致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定位选择的困境,从而其内生性限制了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能源、资源类初级产品依然会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并且可替代性较小。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使中俄两国原料类贸易更具有稳定性,其他能源类国家出于战略考虑,不会对该市场进行过度竞争。因而,中国是俄罗斯较为稳定的理想市场。而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现阶段,业已形成的贸易结构高级化趋势将进一步深化。
这表明,中俄两国经济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有利于两国经济共同发展,构建起双边经济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二、中俄经济共同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打造责任共同体
中俄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共识,来源于共同的行动方向。共识和共同的行动方向就是推动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此须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大环境。中俄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地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俄经济共同发展需要和平稳定、和谐合作的国际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中俄愿意为营造这样的环境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两国将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应对挑战,努力寻求包容性、可持续性、平稳的经济增长。中俄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理念,为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最终打造责任共同体。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要求我们从根本上破除追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武力至上的旧安全观,培育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特征的新安全观,积极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及可持续安全。中俄国家利益深度融合,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只要双方真正尊重和照顾对方的合理利益和关切,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契合点,努力求同存异,就能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中俄两国秉持新安全观,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就能肩负起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的责任。
三、中俄构建经济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命运共同体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关系,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关系,即现存的国际秩序。一般来说,国家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越高,就越有助于缓和国际形势并保障其稳定。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共同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政府视自己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中俄两国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禀赋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互为补充。从第一产业来看,中国农业主要出产谷物产品,俄罗斯多为麦类产品。从第二产业来看,中国轻重工业比重较为合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达;相比之下,俄罗斯产业结构畸形,即“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军工综合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民用产业落后,须进口大量日用消费品。从第三产业来看,中国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物流、卫生等行业较为先进,文化教育是俄罗斯的优势产业。
生产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互补成为中俄两国构建经济融合发展大格局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两国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从1992年至今,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整体呈现出稳步快速的上升趋势,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58.6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892.1亿美元,增长了14倍。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需求低迷不振,中俄经济合作增速有所下滑,但两国保持了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大格局,双边贸易额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势头会延续下去。今后,中俄经济合作的发展将逐步从注重量向重质保量的方向转变。中国将更关注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质量,推动两国经济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投资和经济技术领域大项目的实施,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大项目的落实,中俄经济合作将展现出巨大潜力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13年,双边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到2015年我们将努力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提高到2000亿美元。两国致力于扩大本币结算,以规避双边贸易中的外汇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双边经济合作为两国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俄两国经济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基本框定,相互依存度逐渐提高,将逐步形成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俄共同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14BGJ015)和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资助项目《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研究》(YJSCX2014-099HLJU)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