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聚焦岗位需求的装备类课程建设与优化
2015-04-29黄景德黄义
黄景德 黄义
【摘要】装备类课程建设是实施装备岗位任职培训的重要基础。按照课程建设服从训练规律和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了装备类课程建设思路,探讨了装备类课程建设途径,并且围绕装备类课程建设的具体问题及举措展开深入研究,为装备类课程贴近实践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任职培训 装备类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1-02
任職核心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根本,必须体现出学科的前瞻性、应用性。立足装备面向应用是装备类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随着军事训练转变深入推进,跟踪分析装备发展特点,在实践中努力破解其内容、方法、形式与要求,促进装备类课程按照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要求可持续建设。
1.装备类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落脚点,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以课程发展环境建设为龙头,以实践平台建设作保障,以提升课程水平为着力点,形成良好的促进课程建设发展的课程体系、激励机制和课程生态环境,形成“注重人才质量、注重科学研究、注重部队特色、注重岗位任职”的课程建设思路。
(1)以培养适应新装备发展和需求的知识结构优化、专业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军事人才为总体原则。从事装备相关技术与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学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比较熟练的动手实操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核心,以重点教材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主干课程为主,一般课程为辅”的原则,确保特色课程在教学及研究水平和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
(3)以特色、优势创“精品”专业,实施“品牌”战略。在继续保持已有课程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加快重点课程建设步伐,以课程交叉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一般课程的建设,不断促进各相关课程的迅速发展。
(4)注重协调发展,按照课程建设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重点建设的原则。注重教学与科研、重点课程与一般课程协调发展。既有教学改革工程,又有质量监控保障;既有总体发展目标,又有单元发展计划。
2.装备类课程建设的技术途径
(1)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
装备是岗位任职的立足点,装备类课程建设应围绕培养人才展开,确立高质量人才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归属。用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衡量综合办学实力,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院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水平。对于装备类课程而言,没有高质量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没有先进、合理、符合内在要求和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就不能建立起一批在军内外享有盛誉、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专业,便难以实施高水平的教育训练,也就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把岗位任职需要摆在课程建设的突出位置和优先地位,以课程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以培养质量和军事斗争需要为前提,牵引并带动课程建设,并促使两者步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的轨道。
(2)以科学研究发展为动力
首先,课程建设必须适应军事科技的发展变化和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以现实军事斗争需要为牵引,通过承担能够提高新型装备技术水平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推动科技创新向部队现实战斗力的转化,并以此带动并促进相关课程及专业的建设。其次,要把培养人才贯穿到从科研项目申请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真正使科研活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协调共生。第三,充分认识到装备类课程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要发挥让教员的主观能动性,将科研贯穿于教学,用教学激发科研背景。
(3)以交叉创新为目标
课程交叉创新可以使原有课程发现新的生长点。但是,课程交叉不是在人员组成、专业布局、课程点设置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重组,而是满足新装备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部队建设需求为导向,发展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针对优势课程、特色课程、有发展前景的课程进行交叉、渗透,以应用课程和交叉课程为主,真正实现课程间的内在融合,同时积极扶持和催生面向高新技术应用、为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所急需的新兴与交叉课程,以适应军事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部队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3.装备类课程建设的具体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
立足岗位任职教育实际,着眼课程建设特色发展,通过加强已有课程资源整合、优化课程配置组合,紧跟装备技术前沿深入课程发展理论研究,做好课程建设规划设计,围绕重点建设课程专业,重点建设以部队急需的应用型课程,重点扶持优势课程,协调发展配套课程,大力培育新生课程,加强军事基本技能、军事指挥、管理等专业要素建设,着力营造与部队实战化训练相接近的课程实践环境。坚持装备类课程建设“特色化、针对化、优势化”的发展策略,形成系统配套、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装备类课程群专业群建设格局,坚定在军地行业领域中的地位。
(2)教材体系规划
着眼新装备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结合装备实际训练和信息化建设,按照“突出任职教育需求、突出高新技术、突出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路,更新教材体系内容,实施精品教材战略,突出抓好与重点建设课程专业相配套的主干课程专业教材的编写,编著出版一批代表课程专业水平、体现任职教育特色的学术专著,稳步推进新战法新训法教材的编写,形成立体化的新型任职教育教材体系。
(3)实践平台建设
围绕重点装备类课程建设任务,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配套实践教学平台发展,优化组合模拟训练设备,实现各型相关装备教学器材资源的互补,发挥整体资源的配置效应,突出抓好体现专业特色的重点实验室和教学训练基地的建设。实现实战化教学、模拟训练一体化教学;专业训练改革、模拟演练仿真数字化;各战位专业操作科学化的实验实作体系。为课程专业建设提供科学研究条件,为专业教学提供贴近实战的教学环境,促进课程专业教学逐步向模拟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4)信息资源开发
加强校园训练网、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实现自动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及训练信息收集与查询立体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充分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媒体示教软件和模拟训练器材,逼真模拟实装实战场景,定期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4.装备类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1)以重点专业建设推进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点,要正确处理课程与专业、特色与创新的关系,找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点,在发挥装备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根据专业培养装备指挥与管理专门人才的总目标,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着眼点,把具有任职需求和课程优势的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
(2)以交叉课程作为建设切入点
装备类课程建设要突出专业建设特色。装备类课程要能反映本课程、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反映部队建设需要的交叉课程、新兴课程的成果。选择能体现院校教育思想,符合部队需求,适应装备发展,有利于提高学员任职能力的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通过重点课程辐射其它装备群课程建设,促进重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以精品教材促进课程建设
树立精品意识,在原有各级教材规划的基础上,坚持教材的择优选用原则,确保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进课堂,保证教学质量。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强化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意识,以课程改革建设成果为依托,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任职教育系列教材;重点支持特色教材建设。同时也要兼顾高层次人才培训教材体系建设,避免各层次培训任务用一本教材,或无合适教材可用的情况。
(4)以重点课程成果优化信息资源
加强重点课程的资源建设,将重点课程建设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完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建设的机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是实施装备教学计划的载体,将优秀的课程专业建设成果转化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是实现以装备类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最终目的。
(5)以重点课程成果引领发展趋势
在重点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将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任职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重点课程建设的龙头作用,从而促进一般课程建设水平的发展,带动学科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5.結束语
课程建设牵涉到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装备类课程建设在任职专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里程碑意义,只有贴近岗位任职需要、贴近实战需要、贴近作战环境、贴近作战对象进行建设,才能为部队建设输出更多优秀人才。课装备程建设也只有满足院校、部队双向推进,才能建立强化学科专业群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马乐梅,徐明.任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09(1)
[2]胡江,黄景德等.加强任职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2(5)
[3]孟庆操.重视枪炮专业实习,研究组织实施方法.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12(增)
作者简介:
黄景德(1973.09-),男,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