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研互动、教管结合推动研究型教学制度建设

2015-04-29李捷枚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1期

【摘  要】 在我国高校强调教学与研究并重,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服务教学,加强内涵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努力创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及具体教学制度改革和措施实施,以该校法商学院举办“学术周”教学活动实践为基点,探讨了以教研互动、教管结合推动高校研究型教学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教研互动  教管结合  研究型教学制度

【作者简介】 李捷枚,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财政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42-02

武汉工程大学“学术周”(简称工大“学术周”)是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大工程观”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夯实“三实一创”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而安排的主题集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学术教学安排,其目的在于积极探索工程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具有“工大特色”的研究型学习制度。

从2013年秋季学期举办第一届“学术周”至今,工大“学术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法商学院举办的本届“学术周”从规模到质量较前两届都有较大进步,“学术周”活动在强化教师教学及研究意识,促进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增加学生专业学习及学科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初步显现,学院通过“学术周”活动,促进了教学研究互动,借助教管协作,确保了“学术周”的活动秩序,为“学术周”活动达到预期目的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建立研究型教学制度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学术周”活动实施情况

1. 各类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次学术周,法商学院共安排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师生“学研”“面对面”(包括学术成果展示、学科竞赛辅导、学生科研指导、专业视界讲座等)、校长基金项目交流、教师科研成果发表指导共计五大类19项活动,较为充分地落实了学校“学术周”活动的要求,并结合学院学生学习及科研实际细化了“学术周”原则规定。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活动内容充实具体,营造了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

2. 各项学术活动组织严格安排紧凑

本次“学术周”举办初期,尽管学校举行校运会,但由于提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组织准备,强调有关老师必须确保学术活动周的教学安排按计划落实,同时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严格学生考勤,严肃“学术周”教学纪律,规范“学术周”活动秩序。本次“学术周”,主持学术活动的院内教师和校外专家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的学生全部到位,较好完成了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及学术汇报等活动计划;学生总体出勤率较前两届“学术周”情况好,与其他学院相比,学生出勤情况良好。

二、确保“学术周”效果的具体措施

1. 精心组织,创新“学术周”活动

法商学院在学期初动员各位老师积极准备“学术周”活动的基础上,还公布了“学术周”活动详细计划,并制作宣传牌展示各项学术活动明细。本届学术周,除教师主持学术论坛外,还安排了学生学术活动专场,由学院七名主持校长基金的学生做中期汇报交流,同时指定有丰富指导经验的老师做现场点评,借学术周东风促进大学生在研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通过推进学生在研项目激发大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研项目交流专场成为本届“学术周”活动中富有创新意味的亮点。

2. 严格考勤,严肃“学术周”纪律

为维护正常的“学术周”教学秩序,确保“学术周”活动效果,保护教师参与学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尊重校外专家及专业人士的劳动,法商学院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明确由院教学副院长牵头,院学工与教学部门协调配合,由学生工作办公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落实考勤,详细记录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的情况;教学办公室则统一安排各类学术活动,确保有关教师及校外特邀专家到位。

3. 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学术周”意识

法商学院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一本“学术周”活动记录本,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每次学术活动的内容,谈参加学术活动的收获、感想及建议,学院在“学术周”活动结束后开展了“学术周活动积极分子评选”,对在“学术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4. 广泛宣传动员,力争“学术周”活动上水平达规模

本届“学术周”活动,法商学院共八名教师主持学术论坛,三名校外专家及专业人士做学术报告和“学研”指导,各教研室主任、各专业责任教授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师生学研面对面”活动,对学生科研、学科竞赛、专业认知、考研择业等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受到学生欢迎;校外专家的“学研”指导直接面向全院教师及研究生,指导内容涉及师生学术成果发表,探讨互联网状态下大学生创业空间拓展等热门话题,引起广泛共鸣,受到师生好评。

三、“学术周”活动存在问题

1. 校运会对“学术周”活动有一定影响

法商学院本届“学术周”共19项活动中,有10项集中在周一、周二两天,其中教师学术论坛两场、师生“学研”“面对面”一场和学生学术交流一场(含7项学生校长基金交流汇报),而这两天学校召开运动会,时间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完成。

2. 毕业年级学生参与率很低

由于毕业生面临职业资格证、研究生、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压力,他们大多对“学术周”活动或无暇顾及,或兴趣不大,甚至将其视为“停课周”自行安排其他事项,致使“学术周”规定的参与对象事实上只能在2013级本科生中落实。

3. “学术周”活动对学生参与范围的规定不合理

2014年春季学期学校第二届“学术周”规定2011级和2013级在校本科生参加,本届“学术周”仍指定他们为参加对象,间隔时间过短,一则没能给学生足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这显然不尽符合学术教学规律,二则两届连续的“学术周”没能实现对在校学生的全覆盖,这显然不尽周全。

四、改进“学术周”活动的若干建议

1. 合理规定“学术周”参与学生范围

基于设置“学术周”的目的,可考虑将全体本科生纳入当期学术周,全校在学术周期间统一停课;本着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之间互动互促,活跃全校学术气氛的原则,可鼓励在校研究生参与“学术周”活动。

2. 建立科学的“学术周”考评体系

“学术周”活动对象既然包括全体在校教师及本科生,那么学术活动考评体系应包括两大块:对教师“学术周”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对学生参与“学术周”情况的考察。前者可从教师学术报告的质量、教学态度及学生反映等方面设定具体的指标;后者可从学生参与学术活动情况、学生出勤率等方面设定具体指标,针对毕业生实际,建议将毕业年级学生出勤率作为参考指标,而不纳入出勤考评。

3. 严格规范校外人员学术报告标准及审批程序

对于校外专家参与“学术周”活动,要注意其学术身份及学术地位,结合其学术成果安排恰当的学术活动,确保外请专家的学术报告对学生的适应性及吸引力,真正起到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和增长见识的作用。为此,对于聘请校外专家参加“学术周”活动,规定由学院各教研室结合专业要求拟定计划,报院教学办公室审核,经院长批准后落实。

4. 建立教务学工协同机制,加强“学术周”管理

“学术周”活动,作为一种推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安排,通过教师公开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和学生广泛参与带有学术性质的教育活动,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其活动主体实际上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强力主导与学生积极参与是“学术周”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除教务部门对“学术周”进行严格规范的安排外,还要充分发挥学工部门的作用,配合教务部门,对学生强化学术意识教育,加强“学术周”纪律教育,提高学生对“学术周”活动的认识,重视并积极参与“学术周”各项活动,使“学术周”真正成为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充满兴趣,始终热情参与的学术教育实践过程。

最近,学校就实行学季制度改革广泛征求意见,准备在2015级新生中全面实施学季制,届时一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将分为四个学季,分别是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学季,过去培养方案中在上下两学期举办两届“学术周”,将调整为每学年第二学期春季学季和夏季学季之交的第十周,并且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和冬季学季之交专门安排设置一周的文体活动周,这在制度层面为学生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也将有效规避文体活动与其他正常教学活动的时间冲突,保障广大教师集中精力实施“学术周”各项活动计划,确保学生“学术周”活动参与率,实现“学术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叶大鹏.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建设问题——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教育与现代化,2008,(2).

[2] 孙建三,金胜利.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