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人”2号头骨的发现

2015-04-29李雅楠邢颖

寻根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人类头骨许昌

李雅楠 邢颖

河南许昌灵井许昌人遗址原是一片泉水区,属古颍河阶地的后缘凹地,现在的颍河已向南滚动了约7公里,是地质上新构造运动致使地壳局部抬升的结果。地壳的不均衡运动形成岩石断层,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地下水从断层岩缝中流出形成泉水,泉水积聚成若干小型湖泊,该环境是10万年前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灵井许昌人遗址原来的名称为“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自2007年发现“许昌人”头骨化石后使用今名。

遗址的地层形成于颍河的后缘凹地,属颍河阶地的一部分,上覆在一套中更新统棕红色含大量灰绿色钙核的地层之上。发掘区地层又可分为上下两个单元:第4层及以上地层,为新石器仰韶文化至汉代文化层;第5层至第11层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其中第5层为细石器文化层。以往的研究也曾将第7层称为“上文化层”,第10、11层为“下文化层”。“许昌人”头骨化石出土于第11层,以往的发掘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化石出土的所谓“下文化层”。

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缘于2005年泉水的突然断流,至今已连续发掘10年之久,其中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文介绍的是2014年新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的内容。

发现“许昌人”2号头骨化石

2014年3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又有重要发现,新出土了27块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化石断块有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面骨和颅底骨等,这些骨骼多数可拼接复原。其中,面骨和颅底骨属首次发现。这批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布在9号探方西部约3平方米的范围内,和原发现的头骨化石相距较近,属同一地层,地层年代经测定距今10万年左右。9号探方以曾出土著名的“许昌人”头骨化石而闻名。

2007年年底,在考古发掘将要结束的最后时刻,出土了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大量的人工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因古人类头骨化石处在现代人起源敏感时段的距今10万年左右,从而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之后,该头骨被命名为“许昌人”,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8年,发掘者在9号探方东部的地层中,又找到12块属同一个体的头骨断块,两次出土的头骨断块,已成功复原一颗基本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标本。

在以后的几年中,9号探方内连年积水较多,不利于继续发掘,考古发掘工作只能转向较高的位置进行,如近年发掘的第10、11和12号三个探方,虽然在石器类型上有所增加,动物化石也出现了一些新种类,但新的人骨化石却一直未再出现。

2013年以后,灵井地区旱灾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后,发掘者利用了这一难得机会,在对9号探方的继续发掘中,有了上述重要的考古收获。

2014年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是遗址中第三次古人类头骨化石的集中出现,发掘者根据化石断块在人体解剖部位上重复出现的情况,推定化石来自另外一个个体。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和赵忠义高级工程师现场观察,确认是一新的古人类头骨。

新发现的头骨可称为“许昌人”2号头骨,以区别于2007、2008年发现的“许昌人”1号头骨。

2号头骨的发现,不仅为遗址增加了新成员,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证和参照,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认识。比如1号头骨的脑量非常大,现通过2号头骨脑量的测量对比,便可清楚知道,此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更为珍贵的是,在头骨内壁发现有成组的石片划痕,可能是古人食脑或其他行为直接证据。

2014年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第10个考古发掘年份,已发掘面积近450平方米,完成发掘的面积仅为120平方米,而整个遗址面积有3万平方米以上,遗址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但丰富的地下水使出土头骨化石以下的层位发掘更加困难。“许昌人”2号头骨是9号探方出土的第二颗古人类头骨,在同一探方出土两颗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在世界上还不多见。目前正在发掘9号探方以西且与之相邻的13和14号探方,因为这两个探方仍在被推断的埋藏人类化石的范围内,发掘者期待着新的古人类化石的再次出现。

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出土数以万计的古人类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性质(第11层)为古人类在泉水边屠宰动物、制作石器和其他工具的工作营地。就地层而言,以第11层和第5层收获最大。第11层现已发现l、2号两颗“许昌人”头骨化石、众多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距今10万年左右。古人类头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第5层出土了大量的细石器、小鸟雕像和早期陶器,时代距今约1.35万年。早期陶片的发现,对于研究华北陶器的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也是十分重要的。 “许昌人”2号头骨发现的意义

“许昌人”2号头骨化石刚刚发现,对其加固复原工作即将开始,之后将进入研究阶段。灵井许昌人遗址第二颗头骨化石的发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就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以下初步的认识。

一、在颅骨内侧有用石片划的痕迹,这种痕迹不存在“许昌人”l号头骨中。推测一:食脑所留,以往的考古中也有资料发表。动物化石中存在大量与之类似的现象,比如食用牛角腔内的营养物质的结果,使地层中出现了大量的牛角断块。另外,10年间的考古发掘中注意到,绝大部分骨骼上不见火烧痕迹,这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说明当时生食仍很流行,这和目前学术界通行的熟食观有很大出入。推测二:做盛水容器时将头骨内侧的杂物剔除后留下的,因为该层发现过用鹿头骨做的舀水用的容器。

有关“许昌人”头骨的破碎原因,在考古发掘的早期阶段虽然对地层中众多标本破碎进行过报道,但对于古人类的行为未过多探讨。

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为破碎的,破碎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敲骨取髓,如上述牛角大量的破碎。二是利用长骨制作骨器,现已发现数百件加工制作的骨器和大量骨器的半成品。

l号头骨上有砸击痕迹,并在头骨附近出土一件长近20厘米的石锤,可推断为工作现场砸碎头骨的工具。2号头骨内有划痕,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工具可能来自遗址上锋利的石片,此种划痕以往常见于动物骨骼长骨的两端表面,应是剔肉时留下的。这表明,敲骨取髓和制作盛水的容器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二、脑量问题。已复原的“许昌人”l号头骨,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许昌人”脑袋很大,脑量1800多毫升,已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所有化石人类,也超过现代人的脑量。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任何物种都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来的,并且进化是渐进性的。表面上看,我国已发现的古人类也和这一理论不矛盾,如距今100万年前的蓝田人的脑量为780毫升,距今70~50万年的“北京人”为1059毫升,现代人为1400毫升,距今10万年前的“许昌人”应当不会超过现代人的脑量,但是,“许昌人”的脑量大大超过了。更超出人们想象的是,从初步观察的结果看,“许昌人”2号头骨脑量应和l号头骨接近,也就是说比现代人的脑量大。这样,“许昌人”2号头骨排除了1号头骨脑量为个例的情况,所蕴含的是一个很大的学术课题,以往未曾遇到过。

关于发现“许昌人”2号头骨的意义,“许昌人”1号头骨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认为,2号头骨和1号头骨同样重要,它不仅为遗址增加了新的古人类材料,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证和参照,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认识。发现证明,在10万年前河南这个地方,生活着一批脑量很大的古老人类。他们从哪里来,还是一个谜团。

三、在相距1米左右出土了两颗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加上以往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哺乳动物化石等,并且还有第5层出土的小鸟雕像、细石器、早期陶器等,灵井许昌人遗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猜你喜欢

古人类头骨许昌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索古人类基因
细胞里的古人类
头骨祈福
龙人——新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初到许昌
神奇的水晶头骨
许昌诗群
许昌青春诗会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会说话的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