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微
2015-04-29凤宽包代娣
凤宽 包代娣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如《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也很少,在常人眼里可謂简单易学,但是小学生毕竟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况且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当代小学生阅读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迥异的区别,更何况,文章所写的人和事等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相距千年甚至数千年。因此,学生对文言文既不感兴趣,学习时更感到困难重重等,便在情理之中了。鉴于此,下面笔者以《伯牙绝弦》为例,谈谈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对之既感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并学有所得。
一、将学生引入《伯牙绝弦》的历史时空
教学《伯牙绝弦》时,我们必须善于把学生引入这个历史故事发生的远古时空。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这个历史故事中,引导学生来到伯牙绝弦的历史场景中,走近历史人物俞伯牙身旁,与俞伯牙同呼吸共命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伯牙绝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亲眼目睹俞伯牙绝弦毁琴整个过程的见证人,仿佛自己就是历史故事中的主人翁俞伯牙,是俞伯牙绝弦故事的直接参与者等。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远隔几千年的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
1. 语言创设情境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言)要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必须在课前紧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等精心组织语言。新课伊始,教师便须运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伯牙绝弦的特定历史空间:“古时候,有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其中,一位名叫俞伯牙,一位名唤钟子期。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琴,钟子期善于欣赏琴音。两人曾于山中邂逅,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由此演绎一段“知音”佳话。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认为钟子期已死,天下再无知音。于是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请问,古人是怎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呢?欲知答案如何,请看课文《伯牙绝琴》。”
2. 多媒体创设情境法。这是引导学生走进《伯牙绝琴》历史时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上课伊始,教师不忙于板书课题和引出学习内容,而是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课前从网路下载的情境故事、音画视频《伯牙摔琴谢知音》供学生观赏。学生在观赏完之后,很快就会猜到这是课文《伯牙绝琴》中描写的历史故事,随即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走进课文之前,有情境故事做了先期铺垫,所以学生学习《伯牙绝弦》时的难度也会相应减少。如此,既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又起到了将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伯牙绝琴历史时空的作用。
二、将学生引出《伯牙绝弦》的历史时空
当学生在《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既掌握了课文的生字生词,又读懂了这个历史故事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将学生从历史时空中引领出来,引导学生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伯牙绝弦》这个流传千古的历史事件,正确评价俞伯牙、钟子期这二位演绎“知音”故事的历史人物,以便从中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和美好的品格熏陶。因此,我们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中的古代汉语知识,比如“绝”、“鼓”、“峨峨”等在这篇课文中的含义。更要引导学生从这个历史故事和其中的人物身上,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友情价值观等,因为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更为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如下:
1. 时空置换法。当学生在《伯牙绝弦》历史时空中尽情地欣赏这个凄美的故事时,当学生被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友情深深感动之时,说明学生已经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时,教师突然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课前从网络下载的我国“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音乐《高山流水》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技法一般,让课堂出现一个极速的时空情境置换画面,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古代时空迅速拉回到当今阳光灿烂的课堂中来,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
2. 质疑提问法。当学生完全读懂《伯牙绝弦》这个历史故事后,教师可以将精心预设的问答题展示出来,供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历史故事。(2)你如何看待这个历史故事?(3)你如何评价俞伯牙绝弦毁琴的举动?(4)你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5)你从俞伯牙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当学生思考或者讨论成熟之后,要求学生先在各学习小组中畅所欲言之后,各小组再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加以适当的提示和点拨。如此,则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诸如《伯牙绝弦》等文言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品格熏陶等一体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深入解历史故事,更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历史故事的欣赏,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如此,则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接受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美好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熏陶;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在“走进去”和“走出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导作用,既翱翔于历史的天空,又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