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就是问题
2015-04-29
理论与当代 2015年1期
陆地在第11期的《特别文摘》上撰文指出:看一个地方有什么问题,看街头的标语就可以了。一位内蒙古客人到浙江来,乘车从320国道经过,看到农居墙面上写“千方百计为拆迁户着想,全心全意为拆迁户服务”之类的标语,十分奇怪。我问他你们那里常见的标语是什么,他答:“草兴牧兴百业兴,山清水秀牧歌扬”。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江浙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征地拆迁,一北一南,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一个问题,大致会产生一个标语。如果你来到江南的一些欠发达的小县城,标语几乎成灾,从打击卖淫嫖娼、赌博陋习、逃税避税到随地大小便、人行道上车让人……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你不会感受到这里安居樂业.而是这地方的问题一大堆,让人沉重得透不过气来。前些年,国内民间保钓运动兴起,我看到小区里不少日系车在车后窗上贴上了标语:“车是日本车,心是中国心”。是不是“中国心”,只有车主本人知道了,但咱们都有一个习惯思维,一个问题只有上升到标语的高度,才说明我们很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好几代人生活在标语的环境中了,如果你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上学后一进校园,教室里大致会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劝学标语,从小学到大学,你不知要接受多少这样的劝学标语,你被“潜移默化”了多少,谁又能说得清呢?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仍然很难摆脱标语式的语言和思维,“网络暴力”在网络上无处不在,这种“语言暴力”有一个特性,缺乏人文关怀,喜欢上纲上线,不是平等沟通,而是强势压制弱势,或是一群人压制另一群人,一群人企图教化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