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自立小提琴作品民族化创作分析

2015-04-29李达

北方音乐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小提琴

李达

[摘要]李自立,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的教育家,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其创作的小提琴音乐作品题材广泛,内容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化特点。本文以此为依托,对李自立小提琴作品创作中的民族化创作进行分析,领略其作品民族化独特风格,赏析音乐形态中的“情、景、思、忆”。

[关键词]李自立;小提琴;民族化

前言

无论是在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上,还是在小提琴作品的教学中,李自立都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中做出独特的贡献,如今,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仅仅是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教授,而且,他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尤其是他将西洋作曲技巧与中国的民族成分相结合,体现出了他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

一、民族化的审美思想与民族化的审美形态

在李自立的小提琴作品中,民族化的审美思想和民族化的审美形态是时刻存在的。这不仅仅在于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我国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还在于李白立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在李自立作品中所谓的民族化体现在作品的具有“中国韵味”。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韩里的一席言论讲得很精彩:“中国接受了小提琴音乐,外域的成就吸引了我们,使我们爱慕这门艺术。但是,我们不能不了解它的历史,不能不弄清它的根源,不能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而把它来自民族民间的这一基本事实忽略掉。我们要发展我们自己国家的小提琴艺术,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做的事很多,但创作我们自己民族音乐的作品这件事则永远不容忽视。”而李自立作品中体现出的民族特色,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用音乐的语言来阐释民族艺术。

二、作品民族化审美形态中的“情、景、思、忆”

在李自立的作品中,他的民族化审美形态的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情、景、思、忆”四个方面,他通过将“情”与“景”、“思”与“忆”的结合来体现作品的民族化特征。

(一)情景交融

古来文章将就“情景交融”,音乐也是如此。若想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必须要与景色相联系。而情感的释放又进一步加深了听者对景色的想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作品《黄土土黄》中,李自立就先以一段高亢的主旋律将听者带人到一种西北的音调之中,特别是将泛拍在强音上连续运用,这样的处理手法所创造的令人激动、兴奋的音乐更容易激发听者的想象,仿佛听到了山歌,见到了那里的人和事。对于熟悉西北民歌的人来说,也可以直接感受到西北人豪放的性格。与前一段音乐不同,在乐曲的中间部分,则不再以音调的音高为主,而是增加了演奏的力度,旋律也更为粗犷,这更能让听者感受到情感时,释放自己的想象,想象着生活在黄土高坡中那些背朝天劳动的人民。

而《椰林迎春》也是如此。在乐曲的前半部分,作品十分轻快、明亮,一下子就将听者带人了一个热闹、欢愉的气氛中来。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看,这样的前奏反映的正是四人帮倒台之后,整个民族欢欣鼓舞的场景。通过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等等,我们不难想象当时椰岛南国所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其实每一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仅仅限于南国风光,可能并不恰当,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听者在听到这样的作品时想到的是自己家乡的改变,又或者是新时代下,自己生活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而具有彝族民族特色的《唱山》又道出了少数民族对山深深地眷恋,其中轻快地一声“哦嗨”更是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彝族人民的欢快爽朗;《雁北情思》叙述的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和一个音乐家患者的故事,这首曲子中不仅有患者对大夫的感激之情,也有患者被治愈之后愉悦的心情……音乐中的情感,总能将我们带人一种自己熟知的情境之中,又或者带领我们去想象、去体悟生活。当然,除了“情”对于“景”有塑造作用,作品中的“景”也反衬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

古语有云:“借景抒情”。李自立的某些作品就通过音乐塑造景色,然后抒情的方式来引发听者的共鸣。《美》作于1991年,李自立从青岛返回广州,被旅程中的美景所吸引,于是想要创作这样的作品以表现作者领略的风景。云南是个七彩之乡,作者以云南民歌音调为素材,结合了中国民族音乐,以小提琴之音诠释了祖国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丰收渔歌》则描绘了丰收季节渔人打鱼的景色。这个作品中掺杂了劳动人民的渔歌声,交谈的人声以及捕鱼成功后的庆祝声,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融入这样的场景中,将“景”进行了高度提炼,最后转化为音乐来激发听者的共鸣。可以说,李自立的作品之所以带有民族化风格,是因为他擅长将中国的美景与西洋音乐相结合或者是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融入创作中。他作品中的景与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割裂开单独对待。

(二)思忆结合

思和忆,即想和念。作者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对历史的怀念都体现出作品民族化的特色,作品《盼》是思议结合的代表作品。从作品的名称来看,我们不禁会问,他到底在盼什么?是盼亲人、盼归期、盼知己还是盼佳音?作品中包含了作者的思和忆,但是它没有具体的时间、背景,而是通过中国特有的五声民族调式来创作,从c羽转入c宫调的方式,将听者带入想象之中,给人不一样的体验。“旧城三月雨纷纷,残灯孤影泪沾襟。杜鹃啼血悲别离,家书序情念归期。”也许,他的《盼》就如同这首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再比如《海峡情思》,表现的是祖国对台湾同胞的想念,《久久》表现出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忆延安》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怀念。这些作品都很好地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融入作品之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是作品中的情感,它的“思”与“忆”让作品拥有历久弥坚的魅力,也正是李自立音乐中的“情、景、思、忆”让我们足以窥见民族化的审美形态,在乐曲创作中,其通过丰富的演奏经验,运用的民族化的创作技巧,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通过音乐的曲调,暗含民族情感,使人产生共鸣,是李自立作品民族化的体现。

猜你喜欢

民族化小提琴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演奏之心理“意识”初探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