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性别教育的缺失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2015-04-29赵润轩金丽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缺失策略

赵润 轩金丽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项目《社会性别视野下女辅导员的生存状态研究-以河南省独立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MFD-131)

摘要:目前高校的性别教育,在学生认知、教师认知、学科设置及校园文化建设上,都存在较为突出的缺失问题。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级人才,他们性别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其人生发展。因此,重视和开展性别教育十分重要,对高校性别教育缺失现状和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性别教育;缺失;策略

我国自1995年将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来,政府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成为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女性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年9月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分别为52.1%和51.6%,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中的女生比例为36.9%。但伴随着高校男女比例的改变,高校性别教育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求学、就业阶段普遍存在性别冲突、性别偏见现象,这种性别不平等将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提高性别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性别认知纳入高教改革主流,对学生、对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性别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学生性别认知上的混乱。目前大学生“毕婚族”增多,学生中流传“工作找的好不如老公找的好”的类似想法,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男强女弱”思想对部分女大学生的浸淫,使得其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认为家庭才是女性的最终回归之所;另一方面是因为就业压力遽增,性别角色歧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机会不平等、就业成本增加,据统计,女大学生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

(二)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思想上的隐形性别偏见。教师对待男女学生态度差异和言行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性别意识的建立,然而,高校在教育和管理里鲜有关注性别教育,也少有针对教师的性别意识教育培训,这导致教师整体上缺少性别意识,甚至在教育过程中暗藏性别刻板和性别偏见,如在课堂上多提问男生,在学生核心干部的选拔上倾向于男生等等,这种肯定男生、忽视女生的现象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女生,使其丧失信心、进取心。

(三)高校在学科设置与建设上性别刻板印象突出。近年来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分化日趋严重,形成所谓的“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调查数据显示,女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师范、外语等人文学科,理工类专业的男生显著多于女生,专业选择的性别趋向明显。这种人为划分造成的学科上男女比例不平衡,实际上是男尊女卑腐朽价值观在高等教育领域上的一种体现,成为实现教育平等的障碍,也是女生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极大障碍。

(四)高校校园文化上性别偏差过大。目前的高校教育环境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度缺失严重,学校在制定的各项政策上体现了两性事实上的不平等,且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在设置各项校园活动、比赛时,鲜有考虑到两性差异,如篮球赛、建模比赛等竞技类活动参与者多为男生,女生普遍降为旁观者的地位;在主流宣传中也极少体现性别差异和性别平等,这些现象限制了女大学生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加深了高校学生的性别固化意识。

二、大学生性别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的性别意识培养。“教师是推行性别公平教育最直接的传播者、施予者和参与者”,所以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性别意识的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教育平等的基本前提之一。作为教师,应该接受社会性别认知的培训,并把社会性别意识内化。在课堂教学中,将社会性别认知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别意识。例如,在课堂互动时,调动男生、女生的积极性,分组讨论中,注意各组组员的性别比例,课堂作业考虑考虑男女两性的不同特点等。

(二)强化性别角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待。学生应该积极主动接受性别教育,将其内化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这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收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社会性别认知的相关理论,认可并接纳社会性别意识。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会性别认知的教育,使社会性别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做事原则。

第三阶段:指导行动。在这一阶段,使学生在社会性别意识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学习工作。

(三)优化课程体系,将性别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可喜的是这已不再仅仅是理论性的探讨,已被付诸于实践中,2007年“性别平等教育”被列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必修课,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大力开设与社会性别认知有关的课程,如女性学、妇女社会学等。同时将这些课程分为公修课、选修课、专业课等。在学分上,考虑增加此类课程的学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在考核标准上,将性别教育纳入到老师、学生、课程设置的考核体系中。评价教师教学成果时,应考虑把性别教育纳入考核体系中,这样可以激发教师进行性别教育的热情。对学生进行测评时,把社会性别认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使其同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评定挂钩,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别认知的提高。在对课程设置的考核上,把性别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作为课程设置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促进社会性别认知相关课程的设立与发展。

(五)创建先进的校园性别文化。校园文化日益成为高校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思想以及外在行为。首先,要重视学校宣传媒介,多渠道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有助于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性别平等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性别素质。其次,加强女子社团的建设,多举办性别教育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两性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

总之,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是大学生素质的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对老师、学生、学科设置、考核标准、校园文化等方面中的社会性别认知的介入,多管齐下,将性别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管理主流,以促进性别平等,维护性别公正,增进性别和谐。

【参考文献】

[1]周丽丽.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J].贵州社会科学,2007(10):17-21.

[2]刘燚.女大学生成才的性别文化背景及教育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06(02):22-24.

作者简介:

赵润,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轩金丽,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猜你喜欢

缺失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缺失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