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搞活”课堂

2015-04-29魏胜祥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结构语言

魏胜祥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教师妙语连珠,教学手段和方法交措应用,使学生心情愉悦笑声不断,课堂从始至终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搞活”课堂更是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应该着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语言 思维 活跃

“搞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做到难易适度。同时,教学思维要做到张弛有致,注意控制问题的深浅、训练的松紧。而课堂结构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得当及教师语言的相宜,对于“搞活”课堂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下面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

一、课堂结构,疏密相间

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1)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设计课堂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思维特点是逐渐由集中—亢奋—疲劳三个阶段组成。据此,课堂教学结构应该使有序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结构的有序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有程序有步骤,环环相扣,但这会减少信息对学生的刺激,抑制学生情绪的振奋,因此需要用波动性来调节,使课堂由直线进入曲线,由平衡到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活跃,然后回归到系列。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结构的突破点,使教学从一个高潮过渡到另一个高潮。教师的导入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状态。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思维处于松弛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尽量提高信息输入的强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中心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此时教学密度小,只要提示课堂教学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导入可采用衔接、悬念、情境、故事、激疑等方法。当学生逐渐进入兴奋状态时,输入信息的强度下降,教学的主题全面展开,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解疑点、释难点,使教学内容和进程有相当大的密度。在大密度之后,学生逐渐进入疲劳状态,教学密度逐渐减小,节奏由快而慢,输入信息的强度又要逐渐增大,教学处于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实践阶段,教师要设计能围绕重点、引人深思而又使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情绪曲线保持比较平缓的状态。如此安排课堂结构,使课堂呈现意趣盎然的生动格局。

(2)从信息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筛选、贮存、输出信息的过程,教师输出的信息要精,也就是要精讲,以点拨为主,尽量把知识点分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去,要加大训练的密度,使学生自己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实实在在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师生的信息交流才是高频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才能真正提高。

二、教学方法,虚实相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些教学方法,始终使学生在“实”的空间里学习,实而不虚,难以见神。以作文为例,教师出一道作文题,如果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都要详细讲解,讲得明确而又实在,其结果,学生的作文不是鹦鹉学舌就是东施效颦。教师的指导填满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的才气抑制了学生的灵气,封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事实上,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文体特点、开头结尾技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写作情趣的培养。这种务“实”的教学,促使学生生搬硬套,诱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冲动,写出的文章与八股文何异!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甚至以讲、问代练,越俎代庖,教师的活动倒是实实在在的,而学生的学却是虚无缥缈的。

要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就应做到“多退少补”。“多退”,即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或思考,能感知的内容和理解的问题,教师退而不讲;“少补”,即在学生困惑、难于理解的地方,教师适当梳理、补充。没有多余的讲解,没有多余的提问,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这一对矛盾的过程,教师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由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由“学会”走入“会学”的必然王国。

虚实关系要做如下处理:(1)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相结合。教师要善于设疑、激疑、启疑,引导学生质疑、析疑、辩疑;(2)传统的有益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不能丢弃,但现代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更要发挥作用,它可以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强化教学信息,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3)教法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在教学中融入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学到本领和形成能力,教学也才能落到实处。

三、教学语言,讲演相宜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字正腔圆,娓娓动听,丰而不余一字,略而不失一词。讲述要注意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或沉郁顿挫,或慷慨激昂,都要以声引人,以情动人,这种有文化含量的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的提问精当巧妙,明确清晰,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学生求知探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思维。

课堂教学仅靠有声语言是不够的,很多时侯,要借助动作、表情、姿势乃至衣着等无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恰当的手势,和蔼的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增大师生感情交流的强度,减轻学生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如某教师在提问后,一个学生想举手回答,但犹豫不决,教师投以热情、信任的目光给予鼓励,当学生回答到中途停顿下来,教师点头肯定其回答再一次鼓励;这时候,学生的紧张感消除,又有了成功的体验,思维的闸门豁然而开,顺利地答完了问题;这时教师竖起大拇指予以表扬。此时无声胜有声!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结构语言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语言是刀
论结构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日出》的结构
我有我语言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