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5-04-29梁泊唐欣甫陈策

果农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病果枝梢套袋

梁泊 唐欣甫 陈策

北京市平谷区栽培桃树1.5万公顷,年产桃19万吨,是北方重要桃产区之一。大约从本世纪初期开始,最先是在兴隆庄,发现桃果发生黑斑和裂果,发生范围逐渐扩展,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制约桃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2005—2008年,平谷区果品生产办公室,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退休研究人员共同研究,鉴别病害种类,探讨防治办法。经田间调查,参阅国内外资料,确认系核果类细菌性黑斑病,或称细菌性穿孔病所致,通过田间防治试验,找出了有效防治方法,为开展防治、控制病害损失奠定了基础。

1 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情况

此病在平谷区分布比较普遍,已发现兴隆庄、西樊各庄、东樊各庄、东杏园、西杏园、大庙峪等十几个村庄发生此病,24号、33号、14号、久保等桃品种发生较重。

2005年5月13日,看到春季溃疡。6月12日,初见桃幼果发生水渍状斑点。7月10日,果、叶大量发病。7月下旬,发病达高峰,病果果面出现黑斑,黑斑中心星裂。发病严重的果实龟裂,裂口深入果肉,病果不腐烂。8月中旬大量落叶,病果症状进一步加剧。

落花后到幼果期频繁降雨、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病重。

2 危害性和症状特征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主要是害叶和害果。叶受害严重时,夏季早期落叶,甚至当年再次绽芽发叶,以致产量质量大减,树势削弱,抗寒力下降,冬季易遭冻害,并诱发腐烂病等其他病害。果实被害发生黑斑,果面龟裂,丧失商品价值,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在30%~50%,甚至全园无收。病菌侵害枝梢,是病害循环的重要环节,但一般不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2.1 叶

落花后不久,桃叶开始发病。起初,叶片背面出现褪绿小点,渐形成深紫色或铁锈色至近黑色坏死斑点。斑点迅速扩大,演变成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1~5毫米,周围水浸状。症斑中心组织干枯脱落,形成不规整的穿孔。一片病叶上发生病斑多少不等,中脉两侧和叶尖部位发生斑点较多,病斑密集或融合。发病严重的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脱落。感病的品种,发生几个病斑即引起病叶变黄脱落,耐病的品种,发生多个病斑才落叶。缺氮的植株,或发生病害又遭受药害的树,最容易发生早期落叶。

2.2 果实

病原细菌侵染果实经气孔、皮孔侵入。在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果面出现水浸状浓绿色小点或斑块,小的如小米粒大,大的如黄豆粒大,轮廓不整。有的病果上,斑点中心隆起。水浸状斑点中心坏死,渐形成深褐至近黑色斑,其周围仍呈水浸状。发病严重的果实,病斑密集,或融合连片,覆盖大半果面。以后病斑中心凹陷,表面星状开裂,深数毫米,病组织不腐烂。病斑密集的重病果,随着果实增大,果面深裂。幼果期发病,病部常流胶。

2.3 枝梢

春季和夏季枝梢发病,形成外观明显不同的两种类型溃疡,称为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

(1)春季溃疡。春季展叶以后,二年生枝,即上年长成的枝梢,在节的部位、叶痕四周发生病变。起初,发病部位隆起,后中部渐凹陷,表面呈褐或暗褐色,边缘带紫色,形成溃疡。溃疡表皮开裂,在天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脓滴。春季在上年枝上发生的这种类型的溃疡,称为春季溃疡,多发生枝梢的上半部,如发生在枝梢顶部,则顶端枯死,称为黑头。

(2)夏季溃疡。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梢上。7—8月,在桃叶发病的同时,嫩梢节间发病。病部水浸状,色暗,或呈淡紫色,渐转暗褐至紫黑色,轮廓呈梭形。病变局限于树皮表层,大多不致扩展到环绕枝梢一周。夏季寄主抵抗力强,限制病菌活动,溃疡渐停止扩展,边缘或表面开裂。

此病最明显的特征是桃叶发生多角形深褐病斑,病叶穿孔,从叶尖开始变黄脱落。果实受害,发生大小不等的深褐至近黑色凹陷病斑,表面星状开裂。将叶、果症状联系起来观察,不难识别和做出诊断。

3 发生规律

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降雨、特别是连续降雨的关系十分密切。

经气孔侵入的细菌在树叶组织中增殖,并能通过气孔涌出。桃叶含水饱和时,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渗出到细胞间隙,有利于细菌增殖。有时在叶面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叶片组织中增殖的细菌即通过气孔涌出。因此,春季出现不多的春季溃疡,即可能引起穿孔病广泛流行。

细菌性穿孔病侵染时期很长,在桃树生长季均可能发生侵染。黄单胞菌属细菌容易侵害幼嫩组织,植物组织老熟后受害程度即减轻。桃果硬核期以后,感病性降低。2005年在平谷观察,5月13日,在镇罗营镇大庙峪14号品种桃树枝梢上见到春季溃疡。6月12日,桃、杏幼果上开始发生水浸状斑点。7月10日,桃果、桃叶大量发病,同时,嫩梢上有夏季溃疡出现。7月23日,发病达高潮,病果上形成黑斑,果面龟裂。8月14日,重病树开始大量落叶,病果症状进一步加重。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降雨的关系密切,落花后数周,在幼果期,频繁降雨,阴雨连绵,有利于此病流行。夏季暴风雨后叶痕侵染增多,下年发病加重。

树势对发病轻重有明显影响,弱树,缺肥树,发病较重。

分生组织带菌。用病树的芽嫁接育苗,将传播病害。

关于核果类细菌性穿孔病的侵染和越冬问题,国外仍在继续进行研究。最近南非学者报告,在李树上,病叶组织中的病原细菌能经过叶脉、叶柄进入小枝的维管组织,并上下移动,发生系统侵染,到第2年引起枝梢形成春季溃疡。桃树上有没有这种情形,未见报道。

4 防治方法

4.1选用抗病品种

由于桃树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而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存在相当难度,要把选用抗病品种作为最重要的防治途径。

4.2 剪除病枝

结合修剪,剪除带病斑的枝条。

4.3 加强土壤管理和树体管理,提高桃树抗病力

合理施肥,促使桃树生长健壮,提高果实品质。控制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枝叶过旺生长。

要特别注意通过地面管理和整形修剪改变桃园过度郁密的状况,增进株间和树冠内通风透光,防止长时间阴湿,病害加重。

行间生草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生草果园须加强管理,控制生草高度,以免影响风光。

4.4 套袋

提倡果实套袋,减少用药次数。

4.5 药剂防治

感病的品种,有病的果园,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于控制此病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

防治细菌性穿孔病,既需要在果树休眠期喷药,又需要在果树生长期喷药,将两个阶段的防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休眠期喷药

早春桃芽膨大前喷施铜制剂,抑制越冬病菌活动。参考美国东南部桃产区的做法,喷施7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生长期喷药

生长期喷药保护叶和果是药剂防治的关键。当前在桃树生长期可用的杀菌剂种类不多。早年曾使用硫酸锌石灰液,安全,但效果不好。2005年试用锌铜石灰液,存在不安全因素。美国东南部使用氢氧化铜,生长期降低使用浓度,但仍不安全。他们主要依靠使用土霉素,认为离开土霉素,桃生产将无法进行。我国也曾提出过使用抗菌素,即使用链霉素。使用土霉素或链霉素,有效,安全,但广泛使用,将有诱导人畜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之虞,对生态环境不安全,在欧洲是禁用的。2006—2008年,选用有机铜喹啉铜制剂(浙江海正化工公司产品)和噻菌铜制剂(浙江龙湾化工厂产品)进行试验,效果良好,都很安全。考虑兼顾同期发生的其他真菌病害,确定选用33.5%喹啉铜胶悬剂(商品名必绿2号,浙江海正化工公司产品),稀释2 000倍液,从花萼脱落后开始,每间隔半月左右喷施1次,喷施3~4次,套袋园喷到果实套袋前,不套袋园喷施5~6次。2007年在兴隆庄原先病重的果园使用,防治效果达99%,全村增收1 000万元,现已推广。也可使用20%龙克菌悬浮剂(有效成份噻菌铜)500倍液,两者防治效果都好,对桃树安全。

(作者联系电话:13501017163)

猜你喜欢

病果枝梢套袋
套袋与不套袋对‘宫崎短枝’苹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He knows he has wings
凯特杧果肉溃败与钙营养关系分析
游离钙离子在‘砀山酥’梨“铁头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本是同根生
乡夏晨曲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套袋
鸟飞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