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敏:眼睛是一面观照身体健康的镜子
2015-04-29王家铃周素琴戴元敏杨晓琪
王家铃 周素琴 戴元敏 杨晓琪
一双健康的眼睛是无比珍贵的,然而,某些遗传因素,再加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让很多人的双眼在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中,遭受到了疾病的侵袭:近视、远视、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各种视网膜病变,都能让生活蒙上尘霾。
“很多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还是一面折射身体健康的镜子。”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的李毓敏主任对记者说,“许多全身性的疾病,最终也会让眼睛的健康受到损害,比如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具有眼部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任其发生发展,大多数病人最终将失去光明。
李主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眼睛是一部记录人生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是镜头,视网膜是胶片,无论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都会让我们看到的世界黯然失色,模糊不清。角膜和晶状体疾病大部分可以通过角膜移植和人工晶体植入获得有效的治疗,但是视网膜就目前的医学水平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人体组织之一,
因而显得尤为珍贵。
经典案例:
47岁的庞先生从事红酒生意多年,因业务应酬需要加个人喜好,喝酒是常事,生活也极不规律。虽然早在十年前就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但仗着年轻,没有把治病当一回事,平时血糖控制也不佳,餐后血糖高达15mmol/L左右。四年前,他出现了“双眼模糊不清”的症状,在当地医院接受过左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但术后仍持续眼内出血,后又继发青光眼,于是,当地医院建议他转诊邵逸夫医院眼科李毓敏主任。
术前:
庞先生入院后,先到内分泌科控制血糖、调整肾功能,然后转入眼科。经检查后,确诊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复发性玻璃体积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此时的庞先生双眼视功能可谓极差,右眼基本丧失手术治疗的意义,左眼已经做过一次手术,手术难度也很大且风险极高。
方案:
经细致讨论综合分析后,李主任认为虽然病情严重复杂,但患者尚年轻,求医欲望强烈,医患之间也有较好的信任度,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尽最大努力。李主任最终决定给患者施行“左眼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微创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增殖膜剥除+硅油填充术”。
这项联合手术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白内障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水平。手术技术先进,但难度也很大,标准很高,还需要相应的手术设备全套支持。不过,李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术,使庞先生的手术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完成。
术后:
如今,庞先生手术后已近4年,左眼视力一直稳定在0.3左右。作为生活中唯一的依赖眼,庞先生幸可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及正常的社交需要,而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邵逸夫眼科的那次精密手术和李毓敏主任的妙手回春。
医学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递增速度也十分惊人,从30年前的0.67%飙升至如今的11.6%,翻了17倍,总患病人数超过了1.14亿人,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在糖尿病人群中达到了23%。
李主任告诉记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是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明显趋于年轻化,则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而言,合理的防治是关键。
李主任提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点在于早发现,早预防,由于血糖控制水平及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密切关系,因此控制血糖平稳及早期筛查成为重中之重。其一,患者应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认知及警惕;其二,当患者发现糖尿病后,应遵循内分泌科医师的建议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医嘱用药控制血糖平稳并监测血糖变化;其三,患者应及时就诊于眼科门诊散瞳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遵照眼科医生医嘱常规每年散瞳检查眼底病变,根据病变的相关程度积极配合药物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必要时实施手术治疗,尽可能将病情控制在早期,防止进一步恶化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早治疗对保存糖尿病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配合治疗是保持糖尿病患者的“镜子”明亮的擦镜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