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菊花盆景艺术的挖掘与传播

2015-04-29王倩郭立马超

大观 2015年12期

王倩 郭立 马超

摘要:菊花在我国花文化中享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菊花文化的研究以及当代菊花文化在开封的发展,进而对花艺博览会中的获奖作品的研究,得出菊花盆景艺术的挖掘方向及其传播影响。

关键词:菊文化;盆景菊;艺术传播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花文化高度重视的国家,她的发展与我们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花文化自出现就深受绘画、文学、园林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其中菊花文化尤为显著。菊,形态优美、色彩绚丽、幽雅高洁。中国的文人墨客、雅士名流对菊花独有称赞,认为菊,生于春,长于夏而秀于秋。它,不与群芳争列,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不趋炎势的品格。因此,菊花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并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有“芳熏百草,色艳群英”的美誉。

一、菊文化在中原的发展

菊花的品性深受我国历代人民的喜爱,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菊花文化。

据文献记载,菊花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期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中,菊花不断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文化中,培养了人们高尚的情操与和民族节气。中国菊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菊花的品种、造型、还是菊花图案,都在传统审美观点和思维方式的推动下,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发展变化,并以可触知的形态展现着其中带来的思想文化内涵。

谈及菊花,不得不令人想到河南开封,这座静静矗立在豫东平原上的八朝古都,历经了两千七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城市孕育了数不清的文人骚客、将相王侯。历史的涤荡,历史馈赠于开封的珍宝数不胜数。开封是著名的菊花之乡,并把其定为市花,因此菊花在开封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城市的装扮需要它,不仅如此,开封人民的生活也离不开它,服饰与家具的装饰纹样,连食用菊也逐渐进入到了百姓家。在菊花种质不断丰富的同时,菊花加工产品也是层出不穷,未来的菊花产业不容小觑。

新中国成立后,菊文化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为弘扬中国菊文化、提高菊花栽培技艺、推动中国菊花事业的发展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全国各地都多次举办菊展,同时为“十一”长假和重阳佳节创造旅游资源,也为很多培育生产菊花的商家带来了经济效益。河南 “菊城”开封,每年都会在各个公园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菊展,吸引游人前来观赏。开封菊花文化节始办于1983年,于2013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节会,菊花文化节已经成为构建和传播开封城市形象的符号,依托于开封浓厚的大宋文化,将开封城市形象铸就更好的平台。金秋十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踏至,慕名来一睹它的风采。

二、菊花盆景与《清明上河图》的完美结合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此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画家共绘了八百多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的人物,七十多匹牲畜,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此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现在,将用盆景菊来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全貌,或者说是把这幅画卷融入到盆景中去,自然是件不易之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以及财力、人力。创作之初,繁杂问题接踵而至,盆景菊的栽培、修剪等,寒来暑往,三年的时间,菊花版《清明上河图》于2010年中国第十届菊花展览会上面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幅充满魅力的“画卷”代表着中原文化,诉说着开封,它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赋予其中,让盆景菊承载更多历史文化内涵。

菊花版《清明上河图》全长24米、宽2.4米,最高处为1.8米。作品融合盆景、菊花、雕塑、建筑、园林景观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里面的植物全部用盆景艺菊来表现,人物、房屋、船等亦以原图1:5的比例展现。其中,盆景菊、悬崖菊等菊花用量大小达到数百棵,盛开时花朵近数十万朵;人物800左右,房屋近300间、车、马、轿、船数十只,以全新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图中处于全胜时代的宋都汴梁的种种世俗风情。

三、菊花版《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发展

在2014年的国庆节,菊花版《清明上河图》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分会推选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菊花国际专项竞赛,全新版的大型艺菊盆景《清明上河图》经过几年的沉淀与思考,争取达到一菊一景,步移景异,因此一亮相便在国内外专家及参观游客中引起了轰动,组委会评审团这样评价菊花版《清明上河图》,“创意新颖,造型独特,制作精细,集园艺栽培,特色盆景,雕塑建筑之大成,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高超的菊花栽培和造景技艺,唯有颁发“唯一特等奖”方能表达我们的激动之情。” 此番高度的肯定,让我们中原文化及河南菊花走向了世界。

菊花版《清明上河图》不仅促进了菊文化自身艺术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也大大激发了河南人民对菊花的热爱,增强了人们繁荣文化产业的意识。

总之,无论菊花展还是园艺博览会,都是在菊花品种不断演变发展、栽培技艺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以盆景菊为欣赏对象的行为模式,为菊的精神文化内容注入了“意境”、“韵味”的欣赏价值。人们通过这种行为模式,进而从菊花的物态形式上升到精神层次的感悟与哲学思考,从而丰富和提升了中国菊文化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积极弘扬菊文化对于提高中国菊花产业的竞争力尤为重要。如果能将丰富的菊文化进行充分而系统的整理和再创造,发扬其精华,以适应时代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需求,进而影响全球舆论和公众看法,就完全有可能使得中国菊花赢得国内外消费者欢心,从而刺激中国盆景菊产业的发展。菊花盆景以独特魅力使其在百花中独领风骚,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将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园艺舞台上,为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增添一笔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