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唐·吉诃德
2015-04-29海阳
海阳
那天,路过无偿献血站点,看见一对学生情侣犹豫不前。姑娘对小伙说:“不要去。”小伙没有直接表达态度,却踌躇不前。他看上去是个善良的人,似乎是那种看到乞丐从不判断其真假,分分钟慷慨解囊的傻小子。
姑娘拉着小伙要走,小伙却犹犹豫豫地走上前去准备填表格。姑娘理所当然地很生气,却依旧无可奈何地望着自己的男朋友。
“不要去。”姑娘再次说道,“不要相信这些。”仿佛自己的男朋友填的不是表格,而是加入某种封建迷信活动前的宣誓。
我明白姑娘的意思,同样也很能理解这个傻小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慈善”成了一个富有争议的词,不少人都将其看成“伪善”的潜台词。从赈灾演出到明星捐款,跟“慈善”沾边的,时时都有负面新闻。郭美美事件放响质疑“慈善”的头一炮,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慈善的目的性。
除去不良新闻与负面报道,单就“慈善”这一行为来看,其本质也是值得玩味的事情。在餐厅吃饭时,正巧遇见几个募捐的志愿者,当下不知真假,坐在一旁的朋友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不需要,”他说,“我不需要付钱为自己买道德优越感。”一句话,几乎总结性地表达了对慈善行为有所质疑的心态。
可即便是这样,有些事情也始终有人保持着最初的信念。
《唐·吉诃德》里曾说过:“我知道鲁莽和怯懦都是過失,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折中。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鲁莽,不要勇敢不足而怯懦。”
我觉得,这是面对当下富有争议的慈善行为依旧心存信念一路撞上南墙的人的最佳写照。
2008年的3月8日,一通电话打进我的直播间里。
尹文娇,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一个拼着性命也要做母亲的女人。早在怀孕前她便得知自己不适合孕育生命,但依旧坚持当母亲。剖腹产后一个小时,她便出现急性术后出血症,流血十多个小时不止。经会诊,尹文娇患的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大量的输血无济于事,唯一办法是注射“人血纤维蛋白原”。但是,这是一种十分紧缺的药物,长春市妇产医院的医生已经找遍长春市、沈阳市的各大医院,一克也没有找到。
求助电话打进直播间后,我当即中断正常节目,在第一时间播发了寻药信息。与此同时,台里的总监率领各队人马出门四下寻找药源。
仅过了一分钟,电台的接线生便开始忙个不停。
“我是出租车司机,现在正在肿瘤医院附近。我马上到医院里面去找药!”
“我也是一名血液病患者。我知道,医大二院血液科应该有这种药品,我现在就去帮着找!”
“我们家里有多种血型,如果需要,我们随时去献血!”
20分钟后,消息传来:在医大一院找到三支,在肿瘤医院找到了3.5克药物。
副台长坐镇直播间指挥后援车队送药。就在总监、副总监奔向自己的私家车时,却发现电台大门口停了七八十辆准备送药的私家车和出租车。
几经周折,尹文娇的病情逐渐稳定,台里却察觉到她巨额的医疗费问题。正准备组织捐款时,电台大门口早已被自愿前来捐款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事件告一段落后,捐款名册上几乎空白,很少有人留下姓名。
没人质疑,无人在意,事后唯一的关心点,只是一句“母子平安”。
后来,因此事成立了“龙广爱心基金”,用于救助本省特困危重母婴、本省发生的特大紧急危重事项以及经基金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的其他救助项目。
我一直相信,善良,是人的一种本能。不论它遭遇到何种污蔑,经历过何种污水洗礼,它依旧是高尚的东西。
这是一种唐·吉诃德式的天真与信任感。
在各种虚假、伪善充斥其中的社会里,大家都争做聪明人,总有单纯的傻子来充当正义使者。没错,我们就是来“送死”的,这一切与道德优越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