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乳喂养在美国

2015-04-29美好妈妈

父母必读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同室哺育产假

美好妈妈

近年来,提倡母乳喂养的风气在美国越来越盛,美国小儿科学会强烈建议妈妈们至少要喂足6个月的全母乳。我在美国生了两个宝贝,在美国听到的、看到的、亲身经历到的一切,让我尤其体会到了美国对母乳喂养各方面非常务实的支持和鼓励。

友善的母乳哺育环境

让哺乳随时随处,不尴尬,更自在

美国社会对于哺育的概念和态度都很正面。一些大城市,常能看到当街哺乳的妈妈,哺乳在她们看来是那么轻松自在,既不尴尬,也没什么见不得人,出台的法规会保护母乳妈妈的权益, 即使需要在公共场所露出乳房都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抱着善意的态度,虽然也引起过一些争议, 但这是联邦法赋予了她们权益,所有的母亲都应该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她们想要的方式来哺育下一代!

所居住的城市母乳哺育的环境很友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公共场所哺乳时,一般人既不会盯着看,也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而是以鼓励的目光为你打气,把它当成一件像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来看待。

上周周末逛农夫市场,迎面而来的妈妈,胸前抱着个小婴儿。擦身而过时,我才发现她是边走边喂奶,真的好厉害。平日里也常看到有些妈妈在露天哺乳,她们中有些会轻盖着一块布,有些连布也懒得盖了,在她们看来哺乳是天经地义之事,不需要遮遮掩掩的。亚洲妈妈在这方面更含蓄一些。我带老二出门在外哺乳时一般会用哺乳遮巾,有了它走到哪儿都是哺乳室。因此我喂老二时好像没有像喂老大时那样常常困在家里,即使是亲喂,也可以轻松地四处走,该喂奶了随遇而安就好。

母乳喂养的福利和政策很实际

各种保险+税收政策,给母乳妈妈最实际的支持

支持母乳喂养,不仅要改变公众的态度,还要提供相关的福利政策,让妈妈们在哺乳的道路上更有动力。

各州规定不同,工作年数越长,全薪可能性越大

美国的产假的规定不同的州也都有差别。一般来说自然产是6周,剖宫产是8周。以我的情况为例,如果想要申请12周的产假,先要申请短期残疾保险,缩写为STD。短期残疾保险是我通过单位购买的一种保险。不管是休6周还是8周,产假的第一周必须先挪用自己的年假,如果碰巧用完了年假,那第一周保险金是不支付的。之后的5周或7周属于保险理赔的范围。生完老二,我的前8周产假是带薪的,而且是全薪。带不带薪主要是根据工作的年数来决定。工作得越久,全薪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工作年头短,保险只能支付一定的百分比。STD产假的好处是不需要交收入税的。8周过后因我符合联邦的“家庭与医疗假”(FMLA)的准假资格,又获得了额外4周的职务保护无薪休假,被称作bonding time,也就是亲子时间,而母乳哺育正是与新生儿培养感情的最好方法。

免费领取吸奶器,哺乳咨询、亲喂用品等费用都有保险和免税等政策

美国的妈妈在福利方面很幸运。已通过的新医疗法案,为提倡与推广母乳,将母乳哺育列入医改项目。哺乳妇女应该享受的福利包括:保险必须提供免费的吸奶器,申请方式也很简单,当时是在预产期的一个月内联系保险公司,拿到供货商的联系方式,在各自的网站上综合比较确定我需要的品牌和型号,按照供货商要求提供的保险信息和个人信息,并附上医生开的处方签,供货商对信息全部核查且保险批准以后就会寄出。

中间出了一点小插曲,我选的是双边电动吸奶器,比较热门,说好在我生产之前的2个星期就应出现在家门口,因为一时缺货,通知要再多等几日。就在我举棋不定是否要换个牌子,却因为突发性的妊娠高血压被送去了医院。老二提前出生了,把我弄了个措手不及,只好从医院租了一个回来。本以为这样的情况只能自己掏腰包,没想到租的费用保险是承担的。

更好的是,每生一个宝宝都可以重新申请吸奶器。等有了二宝,还可以重新申请。以前母乳咨询师外出到产妇家教怎么喂奶,一个小时至少也要付一百美金。在这个法案下咨询专业哺乳顾问的费用保险也是包括的。另外从省税的角度讲,所有喂母奶的相关支出,如挤奶器、溢乳垫、哺乳內衣等,每年有一千美金的免税额,在达到符合抵扣的一定条件后是可以用来抵税的。

产品推荐:

飞利浦新安怡自然原生单边电动吸乳器,让哺乳更舒适自然,乳汁更多

专利花瓣按摩垫温和刺激乳汁分泌:

独特设计的花瓣按摩垫能够模拟婴儿的自然吮吸,轻柔按摩乳晕,刺激泌乳。它具有柔软的质地,让吸乳过程更加舒适。

更舒适的吸乳姿势:

与一般吸乳器不同,减少背部酸痛,可以让妈妈保持轻松而自然的吸乳姿势,无需身体前倾即可确保乳汁流入奶瓶,不会溢漏。

轻柔刺激奶振+三种吸力模式:

在打开后,电动吸乳器自动进入轻柔刺激模式,帮助刺激排乳。妈妈可以设定三种吸乳设置中的一种,选择最舒适有效的吸乳方式。

社会对母乳喂养的支持也特别及时和贴心

除了国家、单位和医院的支持以外,社会对母乳喂养的支持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有母乳社工提供的家访,义工妈妈会提供相关的咨询,还可以参加一些母乳妈妈定期的聚会和母乳协会提供的24小时的热线解答问题。

单位小环境的支持也很给力

温馨舒适的母乳室+合理宽松的哺乳时间,工作与泵奶两不误

这里的妈妈上班期间跑去喂孩子的情况比较少见,孩子白天在托儿所里也是喝事先挤好的奶。做个背奶妈妈不容易,既要兼顾事业又要成功哺乳,光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单位的认同也是支持她们能够哺乳下去的关键。

美国虽然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哺乳假,与国内规定的每天2小时的哺乳时间不同的是,单位一般都会给来上班但仍然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留出挤奶的时间。这是受联邦和州的法规保护的。依据法律,多过50人的雇主必须给有挤奶需要的员工提供合理的休息时间,否则员工可以向劳工部投诉。即便是少于50人的雇主,母乳妈妈仍有休息和挤奶的权利,除非小公司有特殊情况而申请了豁免权。虽说合理的时间因人而异,原则上每次挤奶的时间约15分钟。法规规定了雇主除了提供挤乳时间外,还需提供私密的空间供哺乳员工使用,但这个空间不能是厕所。类似法规通常保障母乳妈妈哺乳宝宝到1岁,我所在的州,则是保障到宝宝2岁。

生完老二回去上班,向我的主管提出挤奶的请求,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说是咨询过人力资源部的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又问她,每天在班上会准许几次挤奶?她说只要有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当时我所在楼层的挤奶妈妈休息室(moms room)还没完全建好,她说让我先临时过渡几天,让我用空的办公室或批准我在家办公几天。我选择了后者。

5天之后休息室完工,很有诚意的小小空间清爽而又明亮。一拉开门,里面的感应器会把灯打开,有一张坐起来很舒服的椅子,还备有电冰箱、干净的洗手台和不算小的垃圾桶。我使用后离开,灯会自动熄灭,等候下一位妈妈的光临。休息室给我的背奶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挤奶的时间一般是一天3次,基本上是利用午休时间,还有一天共3次,一次15分钟的员工休息时间。我基本能够做到工作和挤奶两不误。万一遇到手边的工作太多而抽不出时间,也会让同事搭把手,这样可以腾出时间安心挤奶。

推动母婴同室,医院支持很专业

从刺激泌乳到与宝宝彼此适应作息,母婴同室的好处真多

美国医院倡导母婴同室,宝宝一离开母体就一直跟在妈妈身边,医院里的育婴室反倒更像是个摆设。这里的观念是新生儿非常需要母亲,生产后的几小时是建立母乳喂养的黄金时期,只有宝宝一直依偎在妈妈身上,妈妈的母乳产量才会提升。国内的观念认为产妇要多休息,婴儿不是在婴儿室,就是只有吃奶的时候才抱来身边。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一开始泌乳量不多,以为自己没奶就放弃。其实不是不够,而是没有母婴同室,大脑没收到持续分泌乳汁的刺激。

无论是生老大还是生老二,我选择的都是母婴同室。医院实行的是母婴不分离的政策,记得我刚从恢复室出来,麻药劲儿还没过,护士给宝宝在育婴室里洗完澡、打完针后,就把她推到了房间,送到我的胸口前照顾,不会把妈妈和宝宝分开的。对宝宝该有的医疗程序也都是在我的病房内完成,包括小儿科医生检验、抽血,新生儿听力检查,等等。其余的时间,宝宝由我跟丈夫一同照顾。在医院里住了4天,我已经对宝宝的吃奶频率和睡眠状况有了了解,回家后可以更好地配合她的作息。

这里的母乳哺育观念是每位妈妈都能从亲喂开始,病房外有一面墙每天都有记录亲喂宝宝的百分比。产后医院比较注重肌肤的接触,也就是给宝宝脱光光,皮肤挨着皮肤让宝宝吃奶。据说这样可以享受跟母亲的肌肤之亲。这样的哺乳方法先是吓了我一跳,后来才发现,当宝宝滑溜溜地贴在身上的时候,是有奶涨的感觉的。

这时候的宝宝即使没有外人帮助也会自己寻乳。有些最初只想喂配方奶的妈妈,在执行肌肤之亲的过程中,宝宝不小心找到她的奶头,然后开始吸起来,妈妈就此被感动了,有了想哺乳的念头,并最终让自己的母乳喂养走上了正轨。

猜你喜欢

同室哺育产假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哺育
巴西:120天带薪假
休了一年产假 杨幂正在“满血复活”
女职工流产能享受产假吗?
用英雄精神哺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