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撕逼乐视,除了热闹还看什么?
2015-04-29不二
不二
九牛一毛,满嘴跑火车上的表面风光
小米和乐视分别作为手机和在线视频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此番你一句我一句面红耳赤的撕逼大战中博得了不少关注。然而在这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时代,最折腾的或许并不是最厉害的。
前不久,雷军在微博上称:“根据最近30天电视品牌数量排行榜数据显示,小米电视超越国内外所有品牌,成为出货量第一的智能电视品牌。”实际上的销量是多少呢?21 852台。没对比就没差距,看看TCL和创维两家传统电视厂商的销售数据吧—2015年4月份创维的智能电视机总销量是27.5万台,TCL的智能电视总销量是59.33万台。也就是说小米电视整整一个月的销量竟然和TCL一天的销量差不多。想必这些数据妥妥的让打肿脸充胖子的雷军“如愿以偿”的被打肿脸。
关于乐视,比小米也好不到哪里去。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乐视和小米的电视激活量分别为150万和30万,要知道海信的激活量为800万台,TCL和创维的激活量也有600万台。
相比前两年,小米电视开启的抢购盛况,如今小米和乐视等一众互联网公司在电视市场有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以至于小米电视开放了购买,也无济于事。因此,在小米和乐视如泼妇骂街一般在互联网上吵闹的同时,是他们基于不堪现状的一个宣传造势,企图用这种方式博得关注,然而真以为仅凭嘴上之力,就能穿石?
现实和理想,中间隔着南墙
小米和乐视卖不动?说出来着实令人诧异,他们毕竟是互联网上有头有脸的大公司。然而事出必有因,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小米和乐视敌不过传统电视厂商也有理可循。
小米和乐视公司以互联网起家,并扎根生长,他们有很多传统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和传统家电厂商相比,小米和乐视在渠道与售后方面存在极大差距。在智能家居的概念还没完全普及,没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前,消费者更喜欢在线下渠道购买家庭三大件。调查显示,百分之七十的用户更愿意在商场和专卖店等线下渠道购买电视,反之百分之三十的用户愿意在天猫和京东等线上平台购买电视。而去年一份数据还显示传统渠道的电视销量占比86%,线上渠道的电视销量仅占比14%。
而售后同样是消费者所顾虑的一大问题,不易搬动性和易碎性让其售后和运输成为一件棘手的事儿。因此,消费者更多选择线下渠道购买电视,一是怕长途运输中电视会损坏,二是对线下售后的肯定。当然,小米和乐视不是没想到这些问题,小米今年针对小米电视推出一系列售后服务,比如质量问题可七日内换机,具体由小米公司或小米公司指定的服务商提供上门服务。实际上这些看似诚意十足的售后服务却如隔靴挠痒一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因为小米没有作出具体的承诺性措施,比如用户在报修之后,多久能上门服务?和传统电视厂商在本地设有售后服务部相比,谁的售后服务更快?售后服务好比侠客比武,讲究先发制人,后发就只能挨打。就目前看来,小米和乐视都是后发那个人。
多说无益,失败已是定局?
在这次口水战中,乐视指责小米电视“零内容”却号称行业第一,免费内容很多是片花。不可否认这戳中了小米的痛点,但乐视又好得到哪里去吗?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销量不济,乐视电视也被指责是贴牌产品。
小米和乐视都是抱着一颗颠覆的心进入智能电视市场,如今却有一种开到荼蘼的感觉。可以预见的是小米和乐视电视都在市场边缘摇摇晃晃,离失败并不远。然而针对这些问题,是打打口水仗,借势营销一把就可以挽救的吗?非也。小米和乐视想咸鱼翻身或许还得从质量和差异化服务走起。
当下,智能电视其实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有特别突出的创新功能和差别体验,大多智能电视所主打的无非就是超窄边框、4K、大屏以及海量影视资源等。然而问题在于,在小米电视上能观看到的如爱奇艺的视频资源,在TCL、海信和康佳电视上也能看到,同理乐视电视也面临同样问题。在这样一种“你有我也有”的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现状下,小米和乐视既没有自己的工厂,也没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生产电视需要找代工厂,产品品控低下。和传统电视厂商相比,给予消费者在购买上的诱惑和冲动都较低。因此,在内容拉不出太大差距的现状下,小米和乐视可以选择从硬件质量着手,提高产品品控,再谈其他也不迟。
而参考海信电视的成功,不难发现其拥有一套自己的生态链。小米和乐视也企图用互联网的方法来打造自己的生态链,但在智能电视这事上,除了数据和内容,他们的渠道和服务都没跟上。尤其是在服务这一板块上,除了线下服务,智能电视的拓展性服务很少,比如电视游戏、购物、教育和社交等方面,这些都是目前智能电视市场极为缺少的,如果小米和乐视能利用好,不仅利于自身的发展,对整个智能电视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飞跃。
最后,小米和乐视电视都是采用的单一产品战略,在产品线上存在一定劣势。在销量不济的现状下,他们应做的是把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树立好,打造一款爆款产品,进而带动后续产品。这样,如果在将来,小米和乐视有幸成为智能电视行业的翘楚,再来口水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