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难民潮祸起“颜色革命”

2015-04-29田文林

山东画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颜色革命利比亚政权

田文林

当前,国际难民潮波澜汹涌。据国际难民署2015年6月报告,2011年到2014年,全球难民人数增加41%,接近6000万,中东则是难民“重灾区”。叙利亚、利比亚等国此前政局稳定,民众安居乐业,但“国破”导致“家亡”,没了国家遮风挡雨,普通民众几乎一夜间便流离失所。这些国家内部固然存在问题,但有道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正是外部势力借机推波助澜,竭力策动“颜色革命”,才使相关国家由治到乱,走向深渊。

“颜色革命”是西方大国实现霸权利益的柔性战略。与武力入侵和军事占领相比,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在关键节点策动“颜色革命”,成本收益明显“合算”。从思想上俘虏对手,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当前,西方大国着重打造“自由民主”的神话,将自己装扮成“人权卫士”和“自由民主”象征,借以将霸权行径美化为正义行动。那些不听号令的非西方国家,则被扣上“独裁”、“专制”的帽子,并在“制度不自信”之下,不由自主地按照西方设计的轨道进行政改,最终陷入制度迷茫和政治动荡。

2011年阿拉伯剧变就是“颜色革命”的最新案例。动荡开始后,西方媒体马上将其冠以“阿拉伯之春”,朝“民主化”方向引导。在突尼斯、埃及等国政权更替前后,“自由之家” “全国民主基金会” “国际共和研究所”等十几家美国“非政府组织”表现活跃。在阿拉伯世界抗议运动中,抗议者使用的简单短促的口号、紧握拳头的标示,以及抗议者面带微笑、向军警献花、与军警拥抱等貌似温柔的抗议方式等,与此前在塞尔维亚(2000年)、格鲁吉亚(2003年)、乌克兰(2004年)和吉尔吉斯斯坦(2005年)等国“颜色革命”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不明真相的民众跟着“起哄”,使策划者轻易煽动起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规模的抗议。因此,“颜色革命”也被称为“傻子革命 ”。然而,“颜色革命”貌似温柔和“非暴力”,但这种假想仅仅是为了瓦解专政机构斗志,一旦完成政权更替,“颜色革命”便会显露出血雨腥风的另一面:政局动荡反复、极端势力兴起、教派冲突加剧、安全形势恶化、国家日趋解体。

西方国家热衷“颜色革命”,直接动因是“顺昌逆亡”的地缘政治逻辑。在阿拉伯剧变中,西方大国有意针对筛选出来的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将其孤立的社会政治危机,升级为剧烈的地缘政治地震,以便重塑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地缘政治版图。从深层看,这种“政权更替嗜好”,还与当前金融垄断资本的“灾难资本主义”本性有关。在经济日趋金融化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大国实现经济繁荣(金融扩大再生产),需要持续增加货币资本投入。在国内储蓄不足情况下,国际资本便成为其争夺对象。由于国际资本出于保值增值动机,往往会流向安全环境更好的国家。因此,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势力要保持本国经济繁荣,前提就是制造危机、破坏他国的政治、经济和金融市场秩序。当一国陷入混乱无序,经济破产并亟需资金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它金主,就会以苛刻的条件进行贷款,借以奴役这些国家。这从侧面说明,金融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腐朽反对的发展阶段。

然而,依靠制造灾难和政权更替实现霸权利益,是非常危险的地缘政治游戏。金融资本的基本行为逻辑就是行为短期化,在这种思维主导下的西方对外政策,越来越缺少耐心和智慧,这种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做法,使世界变得更加混乱无序。中东大乱局表明,西方有本事放火,却没本事灭火。在利比亚,西方军事投入最大,指望战后攫取更多石油资源,不料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并成为极端恐怖势力的活动天堂,连美国驻利比亚大使也遇袭身亡;在叙利亚,西方竭力要推翻巴沙尔政权,不料使该国陷入长期内战,造成“伊斯兰国”壮大。即便如此,西方大国也没有从中汲取教训,改变“颜色革命”的坏习惯。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颜色革命”无疑是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普通民众是最大受害者。广大民众要想过上安宁稳定的好日子,首要任务就是警惕和防范“颜色革命”。对当权者来说,在事关政权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更应当勇于担当。在关键时刻妥协退让,只会使国家陷入灾难深渊,使人民根本利益遭受最大限度的损害。

猜你喜欢

颜色革命利比亚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