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观点新闻赢得更多关注
2015-04-29彭世松
《现代汉语词典》对观点的解释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观点新闻,指的是某人表达观点的新闻,就是某人对事物发表的看法、评论、意见、建议,或者表达的态度、倾向、主张等的新闻。许多时候,当事人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表达出的观点,很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
近些年来,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新闻大战如火如荼。因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特点,他们参会履职时发表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往往成为记者追逐的热点新闻,是各类媒体着力打造的新闻产品,也使得这类观点新闻受到越来越多媒体的重视,得到受众的普遍关注。根据观察,除全国两会或省级两会,对市县两级的两会以及两会之外的日常履职情况,媒体很少关注,一些人甚至认为政协委员每年就是开一次会而已。事实上,随着中国协商民主的不断发展,政协委员的履职频度大为增加,这为各类媒体发现和传播观点新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刊载于《湘声报》的两篇报道:《如此开发地热资源,环境能否承载?》(2013年6月15日一版,2013年度湖南新闻奖专业报新闻奖一等奖)、《“权威”排污数据,委员现场逐一戳穿》(2009年5月22日一版,第十九届全国政协好新闻消息类二等奖,当届消息类一等奖空缺)分别还原了湖南省政协委员调研视察时发生的一个小片段。两稿现场感强,政协委员敢于、善于表达意见,均原汁原味地予以客观呈现。报道不回避问题、不弱化矛盾,真实地将其中的“火药味”展现了出来。现结合这两则获奖的新闻作品,谈谈观点新闻的价值以及如何传播好观点新闻。
一、政协委员履职是观点新闻的沃土,基于调查研究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二十四条要求,各级政协委员应“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因此,政协委员是各阶层的代表人士,是相应界别的社会贤达和精英代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往往是某个地域或领域有影响力的人。
曾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说,自古以来,很多有识之士为国家大事建言立论,写下了若干著名的“疏”“表”“策”“论”,有的在当朝当代发挥作用,有的对后人后世产生影响,有不少至今仍被人们所引用。“我们的专题调研,也应当在建言立论上有所作为。”这是李瑞环对政协委员提出的要求。表达意见和建议就是政协委员建言立论的一个主要形式。而这种表达往往都是针对当下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看法与态度,并代表着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的普遍看法与态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报道遵循的原则之一,这些来自政协委员履职的表达、且代表人民群众的声音,为媒体传递观点新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就像前述提到的两篇获奖新闻作品中,政协委员们对地热资源过度开发的追问、对所谓权威排污数据的质疑,既来自他们的专业分析和研判,也代表着周边居民乃至整个社会的意见表达。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借助这些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和履职平台的社会贤达发声,更能厘清和触及问题本质,推动解决问题。于公众而言,大家对此显然是乐见其成的;于社会而言,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二、协商民主的发展营造了更广泛的观点表达空间,媒体应着力开掘观点新闻的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丰富的协商方式,多样的协商渠道,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将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实现。
“表达”是观点的实现方式,它意味着通过口头、书写或印刷以及其他手段传递信息和交流信息,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来实现,例如公共论坛的演讲、报刊杂志以及其他印刷品,广播电台、电视、网络以及其他通讯工具。表达是实现人民自治的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即通过表达活动,国民参与并实现政治决定。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的表达空间越来越大,表达的多元化而非“大一统”也得到广泛认同。代表不同人群、阶层、团体利益的各类诉求也越来越多,也势必产生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表达。基于此,“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成为普遍共识。协商民主的发展营造了广泛的观点表达空间,观点新闻应成为媒体更加重视的一种新闻类型。
就前述两篇新闻作品而言,它们在反映政协委员履职过程的同时,清晰地展现了协商民主的实质,其中就包涵着广阔的表达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商量是建立在各自表达基础之上的,进而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会产生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因此,媒体应积极展现新闻发生的过程,讲述故事和观点,传递其中的社会价值。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媒体应用心打造观点新闻产品
随着网络、手机的普遍应用,建立在它们基础上的传播路径,如微博、微信、移动端等成为人们掌握信息、传播观点的首选,其传播速度和影响程度往往强于传统媒体。《2013中国人权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民的言论自由,互联网成为公民表达意见和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微博客用户数量为2.49亿人。
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言论空间。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网络新闻、博客/个人空间、社交网站、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发表言论。《2013中国人权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每天发布和转发微博信息达2.5亿条,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这也成为传统媒体不断加强新媒体建设的原因。
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新闻媒体应积极反映和传播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观点表达,特别是网络、移动媒介的影响日剧,传统媒体如果不提供更多的表达空间,将进一步弱化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由于传统媒体多年形成的审查机制,对一些观点有先天的“抗体”,担心“出格”“过火”,不愿或害怕刊发某些观点新闻。这确实是当下一些媒体人的心态。然而,“大道不通小道通”,如果各类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严重错误的观点,在网络虚拟世界传播和蔓延,将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传播好观点新闻既是时代所需,也是时代之责。
观点新闻要善于把关,也要敢于把关。这是互联网时代媒体人应有的政治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既不为错误的观点传播提供机会和平台,更不能需要传播观点而无动于衷、无所作为。近些年来,《环球时报》的社评影响广泛,《人民日报》专设评论版,许多媒体开设微信、客户端,都十分重视刊发观点新闻。国家互联网办公室也将扶持和推出自己的大V和话语领袖。舆论引导力,许多时候表现的是观点或看法的引导力,擅于报道观点新闻就是发挥舆论引导力的一种途径。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观点表达时代应善于作为,更应大有作为。
作者简介:彭世松,湘声报社社委、采编中心主任
编辑:赵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