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青海省情教育读本》选摘
2015-04-29
第三讲 和谐家园
第三节雪域儿女——藏族
青海是藏族的主要分布区,约有122.38万人,大多数分布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黄南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牧业,分布在海东市各县区和西宁市的则以农业生产为主。藏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源流青海藏族是历史上的吐蕃族与其他民族融合发展而来的。7世纪初,吐蕃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吐蕃民族的正式形成。之后,吐蕃势力扩张至青海,663年击败鲜卑吐谷浑王国,其疆域与唐王朝毗邻,双方时战时和,势均力敌。唐安史之乱时,唐军东撤平叛,吐蕃趁势攻取河湟与河西地区,大批汉族成为了吐蕃属民,最终同化于吐蕃。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所属区域陷入分裂割据状态,青海地区则是藏族部落各自为政。11世纪初,吐蕃王室后裔唃啰建立了青唐政权,控制着青海东部地区。明代中后期,蒙古族迁入青海,分散的藏族各部多为蒙古族所控制。清朝雍正初年平定蒙古罗布藏丹津叛乱后,牧区藏族划归青海办事大臣统辖,东部农业区藏族则属于西宁府管理,并在藏族部落中推行干百户制度。青海藏族部落众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藏族部落制度及干百户制度均被废除。
语言青海藏族通用藏语。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青海藏族除玉树地区之外,均使用安多方言。随着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很多藏族都掌握了汉语,藏汉语并用,东部农业区部分藏族则主要或完全使用汉语文。
文字藏族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至2世纪的古象雄王国的象雄文。公元7世纪吐蕃大臣吞弥·桑布扎创制了藏文,得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向藏族社会推广。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一般由左向右横写,特殊需要时也可由上至下竖写。字体分为行书、楷书和草书,还有公文专用字体。
衣食住行青海藏族传统服装是藏袍。藏袍最明显的特征是长袖、大襟、宽腰、无兜,白天为衣,夜晚则为被,非常方便实用。根据质地的不同,藏袍分为羔皮藏袍、皮毛藏袍和布料藏袍三种。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装饰风格,男性大都在腰间佩有装饰考究的藏刀,无论男女,胸前都喜佩戴精美的银质护身符,内装有经文、佛像等。藏族妇女均蓄长发,农业区藏族男子不蓄长发,而牧业区的则有蓄发之俗。
农业区藏族服饰因受当地汉族服饰短小轻便、便于劳作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农业区藏族特点的服饰风格,成为多种文化和谐统一的一个缩影。但是,现在的农业区的藏族大多以现代服饰为主。
青海藏族传统的食物有糌粑、酥油、手抓羊肉等。传统的饮品有酥油茶、奶茶、青稞酒等。现在,无论是城市、农业区还是牧业区的藏族,饮食习惯已是“藏汉交融”了。
藏族禁食马、驴等奇蹄类动物,及狗、兔、獭、鱼等动物。
青海藏族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居住风格也有别。牧业区的藏族一般都住在用牛毛织成的四方形的黑色帐房内。为了便于游牧搬迁,帐房的结构通常很简单,把牛毛帐篷搭在支好的木架上,用木桩把帐篷四角的牛毛绳钉在地上即可。
河湟农业区的藏族是以自然村为单位聚居在一起,居室与当地汉族一样为夯土庄廓。唯一的区别是在房顶上、墙头、院内挂有嘛呢经幡和庄廓墙的四角放有白石头,居室风格也与当地汉族的一样。在玉树东南部的一些峡谷地带、风景优美的果洛玛柯河谷等地的小块农业区,还有一种石碉房(或石碉楼)。
风俗青海藏族家庭多数是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小家庭。男女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但婚嫁一般都要经过媒妁之言。农业区藏族的婚礼除保持了一些本民族传统之外,也吸收了汉族习俗,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青海地区的藏族,基本都有姓氏。取名时往往在名前冠以本家族的名称,家族的名称就是其姓氏。这些家族名称是古老的部落名称,其后裔承袭至今。传统的丧葬习俗一般有天葬、土葬、塔葬、水葬、火葬,但最普遍的是天葬和土葬。
藏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民族节日。青海藏族的节日主要分为民间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种。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是藏历新年、六月欢乐节、望果节等。宗教节日有娘乃节、东巴节、燃灯节、观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