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热点 共谋青海发展
2015-04-29崔雅丽
崔雅丽
1月21日,全省两会胜利召开。会上,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全省各族各界的声音,“新常态”“青海蓝”“物价上涨”“学前教育”“城镇化”等词汇不绝于耳,关注民生的代表委员越来越多,听到的提案和建议中更多地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百姓息息相关,与全省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字字相连。
新常态下新发展
201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生产总值2301亿元,增长9.2%,增速位居全国第10位;地方财政收入252亿元,增长12.3%,总财力达到15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3元、增长12.7%,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8%,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报告中,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体现着一年以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汗水与艰辛,一件件承诺的兑现体现着青海在主动适应新常态中,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前进的大步伐。
历时五年的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和西宁新站建成投运,我省跨进高铁时代。西格铁路关角隧道铺轨开通,实现了青藏线大提速。以通玉树高速化公路基本建成为标志,全省高速化公路突破2000公里。德令哈机场通航,花土沟机场校飞,民航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4年,青海也进入了高铁时代,去新疆不再遥远,将来更是高铁通四方,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种全新的高铁生活方式。昔日的乡,今天的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如今高铁直达,人气旺盛,买卖兴隆。新型城镇化让从事旅游接待生意的马启胜找到了商机。为迎接2015年的来青游客,马启胜在家乡又投资了300万元,新建了富有高原特色的农家乐,同时可为400名游客提供吃、住、娱乐服务。
新丝绸之路、兰西经济带、东部城市群建设……4年,我省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已有78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闫宝亮代表在参加西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省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兰新高铁、德令哈机场、冷湖机场、西宁至玉树的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运行,令人振奋,也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让人兴奋的事儿还远不止这些,西宁至韩国、泰国的国际直飞航班于2014年底开通,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和西宁新站建成投运,历时7年的青藏铁路新关角山隧道双线正洞全线贯通,不仅实现了青藏大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大美青海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的发展速度让人振奋。
代表委员也是蛮拼的
在今年的青海“两会”上,中小学校应开设安全教育课,小微企业怎样加快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等各项关于民生、教育、经济和生态的提案数量增多,其中,关于城市绿色照明工程中,委员们也“各出奇招”,建言在全社会推广应用LED节能照明系统。代表委员们的提案经过了深思熟虑,带着百姓的殷殷期待,不仅是为了参加这一场真知灼见的“思想盛宴”,更难能可贵的是传递民意背后的努力。在海南州代表分组讨论时,人大代表董锦花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不恰镇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带着1275户居民的期待,董锦花表示是第一次参加两会,不能辜负了大家。经过300多公里的路程,风尘仆仆的董锦花代表刚到西宁,来不及休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两会工作中去。
在今年的青海“两会”上,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出现在代表、委员们提交的文本上。从三江源移民社区管理,到加强学前教育,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到西宁交通拥堵现状,再到防治环境污染……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紧扣民生期待,在讨论现场,代表委员直面各类难题,商讨破解之道。西宁市委常委、大通县委书记宋晨曦说到,建设美丽新大通,就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新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代表们诉说民生、心系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物价增长,无不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处处体现着新常态下,我们将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加大力度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真情实感。这些话题本身就有民意基础,经过代表、委员们的调研、提炼,就自然引发更广泛的讨论、研究。这样的“两会”,必然会开得生动、丰富而有成效。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
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参加玉树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民生水平,加强城乡管理,实现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共赢。
2014年11月,青海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能源,循环经济迎来新的机遇,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拥有大小湖泊4077个,被称为“千湖之县”。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这里的湖泊急剧减少,到2004年时,90%以上的湖泊干涸甚至消失,原本连为一体的扎陵湖、鄂陵湖之间出现断流。这样的境况不禁让人叹息。
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采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工增雨等20余个项目,恢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从2006年起,省上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进行GDP考核,而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纳入考核内容。今天,千湖美景归来。省人大代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县长周吉感慨道,“这些年来,我最自信的就是我们的生态,我们的千湖巨变,我要邀请你们去看看,看看我们的干湖巨变,看看我们小时候的美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生态建设方面提出健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政策和产业准入目录。制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县域生态保护红线落地试点,强化生态保护属地责任……,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省委省政府维护“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源”作出的努力,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在青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青海,只有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百姓富与‘生态美才能同频共振。对青海而言,生态环保不仅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经济问题、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杨汝坤一语中的。在今年的两会上,生态保护第一,无疑也成为了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在采访中还有代表表示,“新常态”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及有效利用,降低能耗,更多地是惠及民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生态第一,立省之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传递了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也吹响了青海的生态保护的号角。
节俭务实的“两会状态”
“在两会分组讨论的现场,气氛很活跃,每个人都积极建言献策,一听就知道是认真学习过、准备了的状态。”
记者两会期间采访的代表委员中,几位代表委员这样表示。还有代表笑称,在省两会期间,思维开阔、效率大增,讨论时气氛很热烈,大家都踊跃参加,积极性很高。这种“享受”工作的状态就是“两会状态”。
今年两会期间,西宁的委员不提供用餐和住宿,开车来的委员也较上一年减少了30%,而且政协会议当天,委员们都乘坐大巴车来参会,还有部分委员选择步行参会,把低碳出行落到实处。今年的两会更加体现了节俭、低碳的风气,会议的发言简短了,材料印刷得少了,就餐吃的都是家常菜。西宁宾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的代表委员的就餐标准比去年降低了不少。往年政协会议开幕式当晚都会安排一场晚宴,今年宴会取消了,就餐吃的就是普通的自助餐。想来也是,全省两会不仅是各位代表委员真知灼见、建言献策的思想汇集点,也是传递基层声音的“民意盛宴”。带着百姓殷殷期待而来,身负重托的代表委员们,不拿出特别的状态来,怎么能行?
“两会状态”不止于此。今年的全省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说短话、说管用的话多了:“加强大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破解‘三个小孩一张床,一群孩子挤一屋的难题”,“同仁县学前教育薄弱,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建议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大家收起了往日“肯定、表扬、汇报”的三段论,少了官样文章,多了直奔主题。
全省两会会期不过短短数天,但“两会状态”要长久保持下去,去除虚浮的表面,放大实干的作风,以新状态做好新一年的各项工作,走好发展这步棋。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矢志不移。去年两会提出“三个升级版”的发展之策已然在青海大步推进。在两会肯定成绩的同时,还清醒的看到即将到来的2015年,又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我们坚持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根本要求,继续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全省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共赢的和谐局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