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2015-04-29郝杰
郝杰
时至年初,有两条消息给国人和行业提气,一是李克强总理去年内五次出访,已经斩获1400亿美元大单。其中,铁路单和能源单唱主角。总理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制造的“超级推销员”。二是在进入新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对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国家税务总局随即发布通知,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7%。
无论是高铁出口,还是纺织品出口,从这两则消息中我们看出了国家的导向。中国的总理为何有这么大的能耐呢?其背后正是中国制造给了总理这样的底气。
人们或许还记得,10年前,中国领导人为了取消纺织品贸易的壁垒,与美国、欧洲领导人进行过多轮谈判,最终实现了全面取消纺织品配额,实现了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日前还回忆过这段历史,他曾告诫欧洲同行,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人为阻挡是无益的。
在过去30多年,纺织业的崛起可以说是为中国经济腾飞立下了首功。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缺少资本,也没有技术,惟一有的就是劳动力。这构成了纺织业竞争力的原点。廉价就是我们的优势,这不是由我们的意愿决定的,这是由我们的能力决定的。翻看此次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清单,碳纤维、碳纤维制品位列其中,这足以说明,中国的高性能纤维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还在批量出口。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如今,在纺织品之后,高铁和核电也成了出口的明星产品。它们与中国制造的拳头产品——纺织品相比较而言,不仅单项产品金额巨大,而且更能直观地体现出高科技含量,中国制造正在升级。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制造也蕴含着产能过剩,但过剩产能不等于落后产能,在当前“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大战略中寻找机会,将是中国与进口国双赢的事情。
多年来,中国制造多是与衬衫、裤子相联系,随着资本的扩大和技术的积累,中国制造也在慢慢形成新优势。价廉仍然是我们的优势,但产品已经鸟枪换炮,高铁、核电、碳纤维已经成为新优势的代表。这些产品属于新兴产业,代表着一国工业的实力,中国制造正在扬眉吐气。
中国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王天凯出任新一届国际纺联主席就充分体现了世界纺织界对中国的一致认可。中国纺织品已经无需国家领导亲自推销,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铁等后续产品是总理推销的重中之重,只不过中国制造给总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项。在高铁之外,中国制造推介名单中还有了支线飞机、4G设备、风能和水电等,这些领域无不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事实上,当外界愈来愈多地讨论中国的高铁时,中国制造已经以全新形象示人,我们有高质量的纺织品,也有高性能的高铁。高铁的出口也一定能够带动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我们的制造也并非完美,还有着很多不足,纺织业的成长其实是得益于市场化的洗礼,行业需要良好的竞争环境。只要市场开放、公平,一切不足的提升都只是时间问题。新的一年,总会有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