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着力推进丝绸产业发展
2015-12-31李芳通讯员李阳
本刊记者_李芳 通讯员_李阳
南充着力推进丝绸产业发展
本刊记者_李芳 通讯员_李阳
日前,在中国丝绸协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上,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充分肯定了南充丝绸产业的发展。“今年恰逢南充授牌中国绸都十周年,十年来在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南充丝绸发生了深刻变化,绸缎生产位居全国之首,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南充丝绸具有悠久发展历史,桑蚕产业也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南充市丝纺服装行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方式,弘扬丝绸文化,收到可喜成效。目前,南充“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炼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不断巩固完善。记者从南充茧丝办了解到,2014年以来,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了产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升,产业发展呈现增势趋稳、逐渐向好的良好势头。1~9月,全市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长8.1%。
把好源头第一关
桑蚕生产是丝绸行业的基础,事关后续产品的质量档次。为了打破蚕茧量少、质次这一“瓶颈”,南充市充分借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城乡发展两大平台,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和“东桑西移”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倾力发展壮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狠抓劣质桑树嫁接改造,集中连片发展标准化密植桑园;运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养蚕大户,并创造出了闻名全省的栽桑养蚕“南部先锋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巩固发展桑树木总量99万亩,良桑率达75%,拥有省级蚕桑基地县6个,蚕桑基地乡镇50个,养蚕大户4000余户。2014年,全年发蚕种60万张,收购鲜茧893.2万公斤,实现蚕农茧款收入近3亿元,同比增长2.93%。
依格尔印花新品。
加大技术创新
说起南充丝绸,技术革新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效应。据了解,南充市拥有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个。国家干茧公正检验南充实验室、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实施与机械功能研究室、国家茧丝质检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先后落户南充。这些技术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思路。近年来,南充全行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达10.5亿元,新增无梭箭杆织机200余台,并从意大利、法国等国进口电子提花机、平网印花机和数码印花机等先进设备。大力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相继研发了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丝绸面料、高档丝毛混纺提花绸、高档纺绒真丝绸、高档重磅真丝绸和真丝绸抗皱整理、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等20多个高端丝织新品和新技术,这些新产品受到富安娜等知名品牌的青睐。
推动产业集聚
南充市现有高坪区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和嘉陵区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两个园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南充市丝绸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据悉,通过实施深度开放合作战略,南充市培育和引进了深圳新维、深圳富安娜、宇宙家纺、南部嘉佳、广东名瑞等30余户丝纺服装产业龙头型、基地型和关联、配套型企业集聚落户,并促成了南充顺成纺织与浙江金富春的合作联姻,形成了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炼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和具有南充鲜明特色的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也正是看中了南充丝绸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去年5月,中国中丝集团与南充正式签订总投资达25亿元的中国西部茧丝战略储备中心及产业链联盟投资合作协议,力争5年内拉动全行业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弘扬丝绸文化
南充是一个被丝绸文化包围的城市。在南充,拥有绸都大道、丝绸文化公园、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精品馆、 绸都小镇、 丝绸仿古一条街、蚕桑文化博物馆、丝绸文化展示馆、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大批丝绸文化硬件设施,在彰显“中国绸都”文化的同时,更有力地促进了丝绸文化、丝绸旅游、丝绸经济的互渗互融。南充依格尔公司打造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一期也已对外开放,让游客近距离观看织造壮锦、蜀锦、宋锦、云锦等丝绸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丝绸源远流长的文化。
多年来,为推动南充丝绸文化发展,南充还成立了丝绸文化研讨会,建设了西部绸都网,编排了大型歌舞《嘉水绸韵》,出版了南充丝绸公司编写的《茧丝绸发展战略》,马道蓉、唐华伦、谢勇主编的《蚕桑词典》,杨正堂编写的《蚕丝纵横谈》,李伟总编的《天上取样人间织》的丝绸文集,六合集团编写的《六合集团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