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管理思想的当下力量
2015-04-29何力
何力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是一个阶梯的过程。它首先是作为一个技术工具的面貌出现,进而对技术以外的经济、社会和生活产生影响,到最后,它可能成为一个文化,或者说,它终于在工业革命的文化、社会生态和产业结构的形态之后,创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从生产组织方式到企业组织方式乃至于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完全的颠覆或者变革。
但是这样的颠覆和变革,显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它是分阶段的。它最开始影响和颠覆的,一定是那些传统效率比较低的领域。这些领域通过好的信息技术,实现了效率比较大的改善和提升。所以,它对事物的影响也是渐进式的。
现在,我们看到互联网对整个内容市场,甚至包括法律服务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很多人看到的是,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律师了,好像传统的这些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要看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惠带来了市场空间的巨大扩张,看到人们创造内容和消费内容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看到人们基于互联网法律服务需求和供给的急剧扩大。在中国报纸、杂志、电视的年代,或许只有一两亿人是用户,而今天可能七、八亿人是用户。
当然,我们有的时候容易被一个趋势裹挟,就忘记了还有另外的东西并没有被替代掉。传统有效率的东西,一定是最后被冲击或者是替代的,不是说它不会被影响,而是在今天,它依然行之有效。假如我是一个信贷员,如果跟一个人面谈可以给银行带来5个亿的存款,我当然愿意驱车跟他面谈30分钟,而不仅仅是跟他在微信上交流。如果说只是在我的银行卡里存五千块钱,那则最好通过网银,连柜台都不用去,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其实柳总那天跟年轻人的沟通中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平衡”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智慧。在今天,在移动互联的风都刮起来的时候,我们去讨论一下“平衡”,讨论一下万有引力的作用,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所以,我觉得《柳问》在这个问题上,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就像《中庸》中有过这么一句话,“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做企业虽然有些人会做的广大,有些人会做的精微,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一个平衡。
柳总的管理思想,核心还是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看联想走到今天,包括柳总自己的管理三要素里面,都是把人的因素放到了最核心的地位。特别是柳总自己也说,管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界定、理解管理,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还需不需要管理”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文化永远会存在,文化的力量也永远会影响着我们。 (根据论坛嘉宾演讲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