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在线教育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

2015-04-29陈医生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5年22期
关键词:洋葱痛点用户

陈医生

一个公益项目引发的创业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10年,那时有个叫杨临风的年轻人正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里读计算机专业。或许是受到美式思维的影响,还在读大学的杨临风和他在杜克大学念书的好友朱若辰(主修生物学,辅修教育心理)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做点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从2008年起就开始研究“E-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的两人觉得他们或许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祖国农村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于是,他们共同发起了一个名叫“阳光书屋”的公益组织,致力于向K-12(编者注:教育类专用名词,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年龄段的农村学生推广数字化学习,并希望通过该组织提供的数字化的学习工具系统性地帮助农村学生提高学习体验和效果。

2011年初,“阳光书屋”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向农村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款数字化的学习软件。这款软件不仅要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把知识学懂,还要在教师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帮助到学生。本来,他们想捡个现成,找点市面上已有的相关软件。可是,选来选去却发现,这样的软件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动力,不可能会通过一个软件进行自主学习。面对自己的公益项目,他们决定自己开发这样一款软件。

针对用户需求的小而精

要自己开发产品,那就需要专业人才,一个开发团队必不可少。于是杨临风和朱若辰找来了另一个好友,创新工场第一个孵化项目“点心”的高级技术主管李诺,三个人一起成立了光合新知公司,正式着手开发被命名为《洋葱数学》的在线教育产品。

为什么只选了数学,而不是像一些在线教育公司一样做出一款大而全的产品?面对这样的疑问,杨临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知识学习中,最底层的逻辑都是相通的,但是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不太一样。如果产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觉得有趣并能够在没有老师介入的情况下“学懂”,就需要把学科体系挖掘得非常深入并讲出精髓,同时产品的学习主线也要围绕学科特点设计。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一旦成功就会成为产品壁垒,所以他们集中力量从单一学科切入。

有了明确的产品方向,接下来就要找准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痛点”。这个痛点在哪里呢?在查阅过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求学经历后,团队认为他们要攻克的痛点应该是很多学生“怎么学也学不懂”的问题。在K-12这一年龄阶段,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小学到初中知识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也可能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没有从知识的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和怎么思考,学生觉得枯燥。更有可能是学生不论是在课堂面对老师,还是在家面对家教,都会心情紧张,怕出错,没有信心……。

经过讨论,团队认为,想要较好地解决目标痛点,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点学生从完全没接触过,到精熟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需要哪些认知环节。只有围绕这些环节,并结合用户的年龄特点,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的学习流程和内容。例如针对一个章节的兴趣引入、基础概念和一类题型的思考方式,一种数学思想(比如“整体带入的思想”)、拓展的内容(比如“为什么负负得正”),这些环节都需要制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设计产品体验的时候,产品的目标也必须是做到“高效、有趣、有启发”:高效是知识吸收的高效;有趣是通过产品体验和课程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真正的美;有启发是每一个教育者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要让学生习惯问为什么,习惯系统和多角度的思考,最终能够达到认知的最高层级—创造。只有经过这样整体设计出的产品,并把所有木桶的短板都补齐,产品才能实现零到一的变化,学生才能够愿意自发地拿出业余时间在线学习,“根本停不下来”。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产品逻辑和视频课程前后各推翻了三次,团队终于构建出了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体系和内容,产品初步成型。

要能解决在线教育的核心问题

今年9月,《洋葱数学》开始进行市场推广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团队发现他们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移动端用户的次周留存率在40%左右,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10~20分钟。《洋葱数学》不仅成功进入App Store和小米应用商店的编辑推荐首页,还有大量用户给出了五星好评。而且,团队还与包括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等名校在内的众多中学进行了合作,用户分布学校达到一万所。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解决了“用户不信任”这个长久以来困扰在线教育领域的难题呢?

杨临风认为,他们之所以没有受到类似的问题困扰,产品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用户不信任在线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没有效果,没有效果既有可能是因为产品根本没有激发起用户的兴趣,也可能是由于课程质量不高,用户学无所获。如果用户在体验之后发现产品足够有趣,学过之后意犹未尽,而且确实能够受到启发,这样的产品一定能够黏住用户并形成巨大的口碑效应。正是由于《洋葱数学》专精一门,将学科体系挖掘得足够深入,才能被用户所接受。同时,团队在《洋葱数学》上线之后还发现,无论是用户黏性、评论还是口碑传播率,都证实了纯粹的在线教育在体验达到了一个阈值后,能够完全甩开“用户不信任”这样的“劣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持续巨大的投入,需要永远不满足地对“学习”这件事情本身的探究。

而且,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事,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参与。在这点上,《洋葱数学》也得到了足够多的认同。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有一千多所学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地使用《洋葱数学》,或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或作为课后复习的工具。团队为老师们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后台,能够追踪班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在未来,学习一定是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会有机地相结合在一起。《洋葱教育》在线上帮助老师们完成更多的“输入性”工作,从而让教育工作者们节约时间,做真正教育应该做的事情—在线下带领学生“输出”:解决问题、探究、讨论和协作,以及针对学生个体和地区的差异做有针对性的辅导。

未来,越来越靠近教育的本质

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已是一片红海,创业者和巨头的入局让不少在这一领域耕耘多年的老牌企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一个创立不到3年的创业型企业,杨临风和他的团队对《洋葱数学》又有哪些期望呢?

在杨临风看来,虽然在线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围绕单个学科的深度学习这样的垂直领域还很少有人去做。而且由于“深度”这个高要求,大部分人也不愿意去触碰相关内容的开发,这就给了《洋葱数学》机会。教育这个领域本身很复杂,每个垂直的细分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发挥空间,一款大而全的产品是不能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所以,杨临风相信,未来用户的在线教育是需要许多产品协作才能满足的,而不是一家独大。《洋葱数学》在未来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K-12线上深度学习领域的标杆,不断定义这个领域的产品,并且在取得市场成功的同时把产品打造得越来越靠近教育的本质。有一天从真正意义上让农村学生也能免费享受到科学有趣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简单传递资源给他们。

结束语

在什么都讲平台化、大而全的今天,《洋葱数学》却从另一个方面重新解构了在线教育。虽然从表面上看,《洋葱数学》似乎并没有那些大而全的在线教育平台有优势。但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它才更接近线下教育的本质,那就是传授者必须有足够精深的专业素养,说通俗点也就是数学只能数学老师教。而且,正由于其专精一门,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拿出更多有价值的干货。言之有物才能吸引人,才更有实用价值,也才不会出现“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或者“数学老师死得早”这样的尴尬事。

猜你喜欢

洋葱痛点用户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直击“走出去”痛点
切洋葱
解决痛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剥开心的洋葱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