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结束形式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2015-04-29姜清波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哈尔启迪形式

姜清波

生命启迪教育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渗透生命启迪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逐层渗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好的课堂结尾一般都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思想的效果。本文大胆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结束形式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探寻出新的教学思路,升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一、发散形式结束,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填鸭”授课,“灌输”收尾,学生永远只能停留在被动吸收知识的阶段。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学习主题,提炼出某一方面的思想,启发学生发散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升华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以发散形式结束教学,科学渗透生命启迪教育。例如,在教授长春版小学语文《平分生命》这一课时,笔者以发散形式结束课文学习,有效地渗透生命启迪教育。《平分生命》这是一篇感人的儿童生活故事,主要感人之处在于小男孩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是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他依然坚定地为妹妹输血,表现出他勇于付出生命的一面,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妹妹无限爱怜的一面。

在课堂准备结束时,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渗透生命启迪教育,教师提问:请发散思维,融入角色思考,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是否能够毫无惧怕地为妹妹输血,挽救妹妹的生命?请联系《病房里的故事》,说说在生命面前,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主动融入角色,换位思考,自己在生命面前是脆弱的还是坚强的?“我”是否能做出同样的举动?由《病房里的故事》,“我”又得到了什么启发?对生命持以怎么样的认识等。

二、讨论形式结束,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讨论不仅能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于教学结束时。但在小学语文教学结束时,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必须是对主题学习的升华或者延伸,以起到概括、总结、拓展的教学效果。为了在以讨论形式结束的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还必须要引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主题与生命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从最初的认识生命过渡到升华对生命的认识,从而起到更好的渗透效果。

例如,在教授长春版小学语文《哈尔威船长》这一课时,笔者以讨论形式结束课文学习,有效地渗透生命启迪教育。师:除了哈尔威船长,船上60名人员全部获救。由此,你认为,在生命遇到危险面前,我们要怎么样做?我们该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启迪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获救,维持生命)哈尔威船长与船共存亡,你认为值得还是不值得?他这是不珍惜生命的行为吗?(启迪学生从生命安全角度讨论哈尔威船长,从而深化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教学结束时的讨论再次引爆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在讨论时不断受到启迪,进而从多维角度认识生命。

三、延伸形式结束,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教师可以在结尾时以问题调动学生深层次追求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以延伸形式结束语文课堂学习,科学渗透生命启迪教育。

例如在教授长春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笔者以问题为线索,带动学生延伸学习,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学会自救。《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在语文课堂学习时,我们不仅要为之感动,更要从中学习到深层次的内容,即如何应对地震,如何在地震中逃生等。在本节课的课堂结尾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故事中的感人情节催人泪下,让我们感受到无私的父爱,可是感动的同时,我们要深入思考和学习: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你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吗?在课堂结束时,教师主要是利用问题刺激学生深入学习,丰富对地震的认识,从而探寻出更多有关地震正确逃生的办法。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搜集而来的信息,现场引导学生模拟地震逃生,激发出学生求生的渴望,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结束形式中,渗透生命启迪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结束形式收尾,将其与生命启迪教育有效融合,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猜你喜欢

哈尔启迪形式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
自然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