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才的技校机电专业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5-04-29蔡静宜

成才之路 2015年25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开发技校

蔡静宜

摘 要:针对技校机电专业的特点开发合适的数学校本课程,使学生学有所得,适应新时期专业课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技校机电专业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技校;成才;数学;校本课程;机电专业;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1;G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5-0050-02

一、前言

“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技工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 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主动为专业课教学需要提供服务。因此,根据成才规律和专业特点、企业要求,开发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数学校本课程便成了当务之急。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现行的技工学校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密切,与职业实践活动脱节,其内容相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偏深、偏难、偏多。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课上听懂了,但课后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专业课有联系,在专业课学习中有作用,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数学课对于其学习机电专业课很重要,认为有必要在技校开设数学课程。而学生在选择课堂教学方式中,更喜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最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及运用技巧。但由于数学自身体系的抽象性,如果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归纳呆板,跟不上时代步伐,数学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单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以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实操能力的提升。而机电专业相关专业教师也普遍认为数学教学对机电专业课有一定的帮助,但与专业课有联系的数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三角函数、解方程组、直线与方程、空间几何体等知识点。因此,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机电专业特点,结合专业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教学,才能为专业课提供更多的帮助。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

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有待明确

开发技校机电专业数学校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合格人才,同时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办出技工学校特色。而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理解片面化、表面化,相当一部分教师要么不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要么将校本课程简单地理解为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材料、提供教学用书等单一的内容,要么理解为编订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等。而在开发校本课程中,部分教师是出于兴趣爱好投身校本课程开发,也有部分教师则是迫于学校压力或评定职称的需要而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因此,有时缺乏研究开发的激情。

2. 课程内容设置有待改善

近年来,技工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压缩为两年,企业定岗实习一年。文化基础课程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程被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其中数学课程被压缩为54课时~72课时。现行中职数学教材版本虽多,但教材编写缺乏专业针对性,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与实践技能,数学知识内容与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尚有差距,没有充分发挥为专业课服务的价值功能。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内容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内容准备,无法将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迁移到专业课的学习上,无法支撑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3. 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有待改进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传统教学的痕迹还是十分明显。有的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或虽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但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问答上,缺乏思维的深度,缺少含指引性问题的学习任务(或工作页)的设置,致使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而由于缺少企业实践的经验,教师创设工作环境,将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转化为学习任务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1. 结合专业特点明确课程定位,突出专业性

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定位上,数学课程应注重专业特色,跳出纯数学学科体系,重视学科整合,构建满足机电专业需要的数学课程体系,为后续机电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提供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彰显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特色。由于经过了企业调查、人才需求分析、全体数学教师和机电专业教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调研,我们已明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机械电气设备使用和维修、生产操作工、装卸机械驾驶等。因此,我们应当把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从事机电设备加工、装配、调试与维护、机械零件简单加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生产管理人员。

2. 结合专业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现行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存在与机电专业课的需求脱节的现象,而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机电专业课程的联系也不大,缺少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的专业很遥远,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专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顺序调整或内容增补,使调整后的数学内容能与机电专业课很好地衔接起来,同时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机电专业实践知识的内在联系,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关的专业案例可供使用,结合专业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机电一体化专业所从事的机电设备加工、装配、调试与维护、机械零件简单加工等岗位工作,要求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制图能力、具有一定的CAD/CAM软件应用能力、电工知识等,这就促使学生要提高数学素养,具备“应用方程组解决电路问题、应用指数与对数运算知识解决切削力和质量检测问题、应用三角函数解决零件加工等生产实践问题、应用正弦型曲线与电工学中的交流电的知识解决电路问题、应用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及其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利用直线与圆的知识解决机械零件加工问题”等相关数学能力。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数学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学科学习的延续和深化,更为“电工学”“维修电工”“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钳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内燃装卸机械构造与修理”“内燃装卸机械电气实训”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数学基础,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因此,在开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数学课程中应打破数学传统学科模式,将知识结构模块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的技能要求,遵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应用能力为本”课程改革思路,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为机电专业课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可构建代数部分、三角部分、几何部分、解析几何部分四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形成独立的单元。每个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每个教学设计都可设定具体明确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训练方式和手段等。

3. 结合课程特点调整教学方式,突出有效性

由于数学自身体系的抽象性,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以致丧失学习兴趣,形成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不连贯的现象,给专业课的学习造成障碍。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课程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情景教学内容,将相关的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设置一个具有与真实工作环境“形似”的问题情境,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环境下思考,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获得工作过程的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机电一体化数学课堂教学可主要以“机电专业问题为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数学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再应用”的模式来进行组织,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与“做”的互动。如几何部分的模块教学中,在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后,通过设计“丰田公司送来机械零件或汽车零部件零件图(篇幅所限,图略),要求学生作出零件三视图,并利用CAD/CAM软件画出零件图”这一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认识到视图在现实生活及汽车维修专业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进而补充视图的一些初步知识,以便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更灵活地应用到专业课学习及生产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物展示与演示法、讨论式教学等,结合多媒体教学,安排简洁直观的视频、动画与插图或简单易行的实验,突出数学与其专业密切相关性,增大课堂实践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务求使其专业学习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让学生早日成才。

4. 结合教学改革优化评价方式,突出全面性

由于数学课程注重实现数学为机电专业学习提供服务,设定评价方式时既应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意识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的评价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无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色。为了全面而准确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我们需要多方位、多元化、多角度地进行评价。因此,笔者认为可采取开卷、口试、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型作业、网上考试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结合分层次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训练项目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及考核成绩比例可参照如下。(1)平时表现成绩(占30%)。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总结性评价,包括考查学生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课堂德育表现等。(2)理论考试成绩(占35%)。这部分考核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专业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开卷或闭卷、限时完成。(3)能力训练项目考核成绩(占35%)。这部分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以考核学生团队协助精神、知识迁移能力,限时完成。评价尽量照顾学生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形式组合而成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分层次进行现场抽题考核。

五、结束语

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的局限性,本文仅以技校机电专业为例进行了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期待技校机电专业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策略能突出数学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使之适应现代企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合的才是合适的,因此,开发合适的数学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探索与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孝理.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7(01).

[2]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3]龚箭.中职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9).

[4]焦伟珍.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课程开发技校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