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声音状态是评价合唱水平的标准
2015-04-29初冠楠高曌
初冠楠 高曌
【摘要】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的结晶,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合唱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群体意志的一项音乐活动。在我国,合唱事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对歌唱者的发声、呼吸、共鸣等一系列的系统训练,从而构建良好的声音状态,这也是我们合唱训练的主要目的及评价合唱水平的标准。
【关键词】合唱训练;声音状态;发声;呼吸;共鸣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的结晶,它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合唱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群体意志的一项音乐活动。合唱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构建良好的声音状态,其过程主要是对歌唱者的声音进行科学训练。具体是通过对歌唱时的发声、呼吸、共鸣等各方面的系统训练。
一、发声方面训练
在合唱的“发声”训练中,首先要求达到统一发音的标准。而统一的发音的标准又必须建立在每个合唱队员的自身发音状态良好的基础之上。
歌唱由气息控制、发声、咬字与吐字等几个环节组成。合唱训练的统一发声,就是要把个人的发音从合唱艺术的角度统一起来。不管每一个人是以什么样的音色和方法去演唱,但在合唱中就会要求全体人员统一起来,从集体发声的要求和方法出发,从而达到统一的合唱声音效果。
在发声训练中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呼吸、发声与咬、吐字的相互结合。优秀的合唱在于其是否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而呼吸、发声与咬、吐字的结合就是能否成为具有较高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合唱的基石。没有止确的呼吸就没有止确的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原动力,是具有良好音质和音色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的发声也是较好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技术手段。所以,合唱就像独唱一样,呼吸、发声与咬、吐字结合好了,才能谈到正确的歌唱。
在训练发声巾,要注意对运用歌唱器官的方法进行训练。歌唱器官由三部分构成: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这三部分需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在训练一开始就要求这三个部分的器官协调一致,以达到止确的歌唱。在训练发声的过程巾我们还应该注意身体及心理不要过于紧张,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上,保持止确的发声姿势及气息控制,以尽可能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
二、呼吸方面训练
正确的呼吸不仅是声乐技巧的基础,也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进行呼吸一定要做到“恰剑好处”,这样可使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也达到很好的表现。
发声是由呼吸产生的,有了呼吸才有发声。呼吸的方式大致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运用胸式呼吸时:吸气,胸部扩张,腹部收缩;呼气,胸部收缩,腹部还原。运用腹式呼吸时:吸气和呼气,腹部分别为扩张和收缩,而胸部动作不大,几乎是保持原有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习惯运用胸式呼吸的人较多,而我们在科学的训练发声时首先就要有科学的呼吸方法。什么是“科学的呼吸”?能让气吸的深一些、自然一些,同时能较好的对身体内横膈膜进行运用和控制,以达到良好的发声与呼吸效果就是“科学的呼吸”。而要做到科学的呼吸,就应该运用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混合呼吸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此外,对于歌唱时的呼吸,不应该刻意的去追求和规定,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一样自然和放松。歌唱时的呼吸与说话时的呼吸,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控制”。要控制吸的气。气吸的多了压力大,控制不好,就会冲击声带,增加紧张;气吸少了,没有足够的力量,发声时就会虚,支持力不饱满。所以,歌唱时的呼吸要控制好,把握到“恰到好处”。
在呼吸训练时,吸气,是呼气的前提和准备。吸气应采用口鼻同时进气,要自然、放松。而呼气是关键,可以采用“动与静”相结合的方法来训练。这就是呼一次停顿一下;再呼一次,再停顿一下。注意,巾问是不能吸气的。这时要求身体的腹部至腰部均要放松,吸人体内的气也要与横膈膜相互支持、相互控制。
在合唱中的发声训练中,要做到发声器官放松,发声状态良好,就需要呼吸训练相配合。呼吸训练有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发声状态就会正确了,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会好。所以正确地运用发声器官就等于是止确地运用呼吸。不管是唱高音、中音还是低音的时候,气息始终都要托住声音,支持住声音。气息和发音的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对抗”。“对抗”必须做得恰到好处,这就要靠呼吸训练才能完成。
在呼吸训练中,可以先通过哼鸣来进行练习。其要求是口腔闭合,但口腔内要张开,形成“闭口内开”,牙齿不能咬在一起,嘴唇轻合。这样发音,可以避免漏气。呼吸时可以快吸慢呼,也可以慢吸慢呼。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呼吸的力度来控制发音的力度,在发声练习的片段巾进行渐强或渐弱的训练。起声时可使用“中强”或“中弱”,结尾以弱音收尾。在发音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音量和力度的变化与控制,这种控制的训练实际上就是气息支持点的训练。
三、共鸣方面训练
良好的声音状态,除了要求有止确的发声与止确的呼吸外,就是要求有正确的共鸣。正确地运用身体中的共鸣器官产生共鸣,是发出良好声音的重要条件。而在合唱中的共鸣训练与独唱中的共鸣训练及运用是不同的,仍然要求具有统一性。
人的共鸣器官主要有头腔、口腔、鼻腔、额窦、胸腔等等。以软腭为界,可分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三个音区。这三个音区所产生的共鸣都与共鸣器官有紧密的联系。声音状态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三个音区统一起来。音区之间的过度不能明显,应该自然、协调,就像在同一个音区里发声一样。
在合唱的共鸣训练中,主要要求混合共鸣。就是将头腔与胸腔的共鸣结合起来。在训练和练习时应该要求轻声,同时在轻声训练和练习时,应保持精神集中、状态良好,小心地去体会共鸣时气息位置的变化,以达到良好的共鸣效果。
此外,还值得说明的是,个人的声音发声要以大家的声音发声为标准,并要融人进去。这点要求在合唱训练巾是非常重要的。
在共鸣训练中,不论是男声、女声,还是高声、低声都要强调头腔部位的共鸣练习。在头声共鸣的训练中,切记不能音量大、狠,应该小声、轻声地练习。感觉发声的音像飘起来似的,具有流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鼻腔的通畅,才能保证头腔有正确的共鸣状态。
在一个合唱巾,往往具有三个声区: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每个声区对于共鸣器官的运用都有所不同,但并不是只限于独立使用某一部分的共鸣器官,而是所有共鸣器官都要运用,并且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但是,值得强调的是每个声区都要先正确地解决“头腔共鸣”,这是关键。在解决头腔共鸣的训练巾,应该注意正确掌握母音变化的规律。母音变化可以使用“a”音带“o”音的状态和“a”音带“u”音的状态。其原因就是在于胸腔区是以“a”音为主并带有“o”音的状态,在进人头腔区时,“a”音就要变成带“u”音为主的状态了。要达到这个状态必须要经过一个系统的下行训练。
在头声区共鸣训练之后,就是胸声区和混声区的共鸣训练。在胸声区的共鸣训练时,要有个意念感觉,就是唱低音时要想到像在唱高音时的感觉。声音越往下,气息越往上,也就是说气息要托住声音,支持住声音,两者对抗。出来的声音要洪亮、结实。胸声区是运用于唱低音的。高音怎么唱,低音就怎么唱,这样的低音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混声区,指的就是口腔部分。这部分好比是胸声区到头声区的“走廊”,是个过渡的音区,是为向上进入头声区和向下进入胸声区的声音做准备的。混声区是对头声区和胸声区起调节作用的。
这里需要强阋的是头声区、混声区和胸声区均不能独立来看待,必须统一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产生很好的整体共鸣效果。
由于是合唱,所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发声训练、呼吸训练和共鸣训练都要求整齐、统一。这是构成良好声音状态的必要前提条件,再加上准确的咬字与吐字训练,就会达到较为优秀的合唱水平。
此外还要特别提出一点:合唱是一种艺术,自然就不能脱离艺术表现。歌唱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只局部地强调“以情带声”、“以字带声”,而是要求做到“声情并茂”,这对产生出良好的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训练;通过科学地、准确地合唱训练,把不自然的状态变为自然的状态,力求做到张口就要有位置、有状态,能自由地运用和控制发声、呼吸与共鸣,才能得到最佳的合唱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