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调整之浅见

2015-04-29田丰

北方音乐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调整

田丰

【摘要】湖北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如今生源逐步减少,国家扩招政策尚未放缓的外部大环境和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整体间配合、协作,教学内容不能突显学生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内部环境,都制约了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生存境况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方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提升课程信息含量和教学质量,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地推进课堂中的教学改革,使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调整

湖北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在教育质量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案例一:已经具备弹奏中、高级程度钢琴曲能力的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乐谱上的三连音与四分音符对位。

案例二:会弹钢琴曲,却不能独立视奏钢琴伴奏止谱及白弹白唱。

案例二:会跟着碟片、mp3或视频学歌,不会自己视谱学习没有听过的艺术歌曲。

以上种种怪现象,屡屡出现在目前湖北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折射出在目前湖北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内,独立的专业学科教学绩效已经受到影响、学生的综合专业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追根溯源,问题出现在培养目标最终定位落实在主要课程设置巾有失偏颇。

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教育学科,更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教育学科。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不是为大量培养演奏家、歌唱家,而是为未来的基础音乐师资队伍培养、储备人才。所以,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传统音乐教育工作中,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有着比较完整的经验。因专业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在长期实践巾,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同定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但随着社会发展——全球互联网、电视媒体四通八达,高水准的音乐类演出、MOOC课程、公开课,随着多样化的操作模式,更多的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音乐载体(智能手机、MP3、MP4……)、演绎方式、欣赏渠道进入人们的生活,制约人们欣赏、了解、学习音乐的场地限制、距离限制、时问限制逐渐消失,它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研究性学习能力薄弱、学习自主性差,对教师的依赖感强;偏重于已知知识的讲授,把主要注意力都集巾在背、记上。因此在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课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如此局面:学生思维的训练遭到了忽视和冷落,学习被动。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单向教授,而对于“如何吸收知识”?以及“怎样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灵活运用至专业实践巾”?或做深一层发展——发挥出学生“师范性”的特性,却无暇顾及。学生习惯了一系列以教师为权威、以书本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创造性思维得不到相应的训练,只能一味简单模仿,走进有碍其长远发展、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受限的怪圈。

从狭义上讲,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幼儿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使其在应用技能上必须达到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思维方式上力求灵活、自主,善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能独立发现问题,做出科学决策解决问题,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岗位,游刃有余地服务这个新的时代。

如今,在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的专业单科教学式课程设置模式内,加强学科问的教学联系、进行学科问的交叉教学,是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改变完全独立开课的专业主课分科课程设置(以音乐理论学习与实践都割裂开来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调整内容比例不合理、门类过多,仅关注到学科自身内在的缜密与完整系统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课程体系的窄、专、深,使学生的认知也同样受到课程结构比例失调的状态。体现出音乐各科目之问纵深发展并横向联系:或交叉,或辅助,或渗透,或补充;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文化、人文协同合作共同组成的音乐课程的整体架构。

问题一,在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巾,《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其中的音乐基础应用理论知识课程是基础乐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科学的《基本乐理》课程学习,会加速学生自主理解、分析、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应用能力。《视唱练耳》课程则是一门系统提升音乐内在听觉,增强音乐感受能力、应用能力的课程。《基本乐理》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对演奏法和律制的介绍与研究外,其它内容都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知识点雷同,如音程、和弦、调式、节奏等。教师、学生都感觉到课程的重复性,学过的东西还要重复讲授,浪费时问和精力,把它们设置成两门课程直接造成了重复内容太多,理论与音响脱节,浪费教育资源、学生的兴趣及音乐情感体验被抹杀的不良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实行专人专课的运行方式,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均存在衔接不善的情况,加之缺乏交流和联系,导致了两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够很好的相互协同促进,使学生在学习其它课程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障碍,造成新课教学时问缩水,教学的连贯性受到影响的恶性连锁反应。

问题二,专业主干课程——《声乐》课程和《钢琴》课程中的内容往往仪被视作对音乐艺术作品的个人诠释和对技巧的掌握,而对课程中专业教学技能及教育理念的传承,校外实习存在脱节现象。没有充分展现此专业的职业特性。

鉴于以上现象,本人认为应做以下调整:

针对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系统地理解与掌握基本乐理的知识结构及课程内容、课程范围。因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同属于“基本乐科”的音乐基础共同课<包括音乐基础理沦知识——“乐理”和音乐基本技能——“视唱、练耳(音乐听觉训练)”二个部分>。而视唱练耳的音乐实践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先导和总结,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反复巩同。所以,这二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了解基本乐理与其它课程之问的一系列关系,如:(视唱练耳)并列关系、(器乐、声乐等)相辅关系、(和声、曲式等)后续关系,做到能有效地应用并与之互相配合。所以,应在不缩短原来课时的情况下,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成一门课程讲授。

针对第二个问题,要将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声乐课程与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区别开来,把钢琴正谱伴奏逐步引入到声乐课程中,为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打基础;把传授专业技能与传授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理解、操作程度与学生共性情况,缩减《钢琴》课程中的高难技巧训练。进行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学分制分层教学。(一种课程以服务于巾小学音乐教学为目标,侧重于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另一种课程以整合后的技能课为主,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准。两者结合,展现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师范性特点)。并通过校内教学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将学习、见习、实习相结合,使学生能从容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巾的白弹自唱、教唱关,对快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更好进行校外教育实习做准备。

最后,在调整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还需要(1)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认识到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并从各方面(如:教学硬件、教师学习考察、舞台使用等)大力协助。教师树立调整意识,清醒认识调整方向;清晰相应教学课程的关系与教育总目标。(2)集校、师、生二方之智,达成一致共识,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素质等置于一个共同的框架内,相互辅助、互为依托,相互影响、交叉渗透,同步发挥作用(在此,可借鉴国外较成熟的MOOC与翻转课堂。)。(3)制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所有的调整措施最终都在教育终端的课程过程中得以实现。(4)提高我省音乐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推动巾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仪凭一时的工作热情和重视,也不能从根本上长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因此还需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教学调整成果长期优化,不至于昙花一现或流于形式;使调整思想从理论书巾进入鲜活的教学和实践中。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专业调整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究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创意”转型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三维”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