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雷默音乐体验的四大尺度

2015-04-29于丽

北方音乐 2015年3期

于丽

【摘要】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音乐教育哲学的重要工作在于澄清音乐体验的重要尺度,这些尺度分为音乐体验的感觉尺度、音乐体验的创造尺度、音乐体验的意义尺度、音乐体验的情景尺度。

【关键词】感觉尺度;创造尺度;意义尺度;情景尺度

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出版多部著作和教材,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重大音乐教育项目,并参与《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等重要政策制度的制订和修改,“为美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影响r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

雷默认为音乐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巾,逐渐获得一种物质性。这种物质性由声音所构成,不能够被触摸,只能够依靠聆听者体验和审美感知。音乐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和前置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的,是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生活世界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的产物。“音乐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让所有表现形式的音乐体验尽可能广泛地达到所有的人,并且对每一个人都尽可能丰富地培养这种体验。”为此,音乐教育哲学的重要工作在于澄清音乐体验的重要尺度,这些尺度分为音乐体验的感觉尺度、音乐体验的创造尺度、音乐体验的意义尺度、音乐体验的情景尺度。

一、音乐体验的感觉尺度

音乐是情感体验的凝结和深化。音乐在众多重要典礼(婚礼、丧礼)和重大活动(宗教场所、奥运会)巾能够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在电影、电视剧、舞蹈、戏剧中,音乐能够有效的将听觉和视觉完美结合,构筑作品的总体基调,渲染背景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心理,结构贯穿的连接作用。雷默批判在西方知识史中长期存在的理性高于情感,并且理性与情感不可兼容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情感和理性同身体功能相联系,是相互联系的。情感和感觉是有区别的。情感是指较为宽泛的觉察。感觉是实际具体地对于细节的认知。

情感是可以用语言进行命名,感觉确实非语言的存在。音乐作为声音的对应存在,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客体,并且能在作曲者、表演者、聆听者形成各自的情感共鸣。学生进入音乐角色(作曲者、表演者、听众、教师、评论者、历史学家、理论家)是最为直接的体验路径。在适应和转变音乐角色的过程巾,学生充分体会音乐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雷默将语言的形成和音乐感觉的形成做了比对,认同它们具有相类似的提炼路径,作为音乐家创作和欣赏者聆听的音乐感觉,需要经历澄清、组织、开阔、深化、集中、提炼、敏锐化、条理化、内在化的思维过程,才得以完整和充分的形成。音乐的感觉尺度标识着音乐教育不需要借助于符号等巾介来表达,可以通过直接性的体验性的感觉尺度来获得内心认知。从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出发,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学生作为见证人一般,积极参与的进行音乐体验,完成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音乐经验提炼过程。

二、音乐体验的创造尺度

霍华德·加德纳和杜夫海纳等认同有创造能力的人是世界上杰出的、闻名的,改变所在领域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例如莫扎特、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创造力属于少数人。对此,雷默持批判态度,并认为创造力的观点可以进行论域转化:“何为创造力的问题,作为何时为创造力的问题来看,比较好,比较有效。这就把焦点从确立绝对标准,转移到捕述人民正在有创造力时的行为方式上了。”通过将创造力转移为从事什么行为是有创造力的思考方式,扩大创造力的适用范围,认为有创造力的人在某个时问段都是有创造力的。

三、音乐体验的意义尺度

音乐和语言之问存在巨大的鸿沟,两者拥有完全意义传输方式。语言通过符号为巾介来进行创作和解码;音乐通过艺术的审美体验来直接进行意义分享。信息传播的过程巾,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问不是单向的简单传输,在其中涉及到对信息的解码以及信息误读的可能性。音乐的创作过程是探索声音形成的可感性和试探性,这一过程是反复的交织主体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并且,音乐的体验分享不能够被捕述为传播,因为传播潜在蕴涵单向的、僵同的意义传递。

雷默认为不能仪仪通过理性来认知世界,反对将智力与概念化等同,并见不能以语言概念化的艺术置于次要地位。从音乐意义出发,音乐教育包括二种使命:1.提供进行艺术创作和改进的机会。2.提供反应和反馈音乐意义的机会。3.体验多元化音乐的机会。音乐不是柏拉图式的理性概念性知识,而是业里士多德的感性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知识可以通过知其所以然来巩同和深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体参与音乐所体验的独特的开放式的音乐意义。

四、音乐体验的情景尺度

音乐的体验尺度分为二个层面:普遍尺度、情景尺度和个性尺度。普通尺度是超越具体的文化差异,寻找世界各种文化和历史上各种文化的共同特性。文化是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特殊性表达方式和共同信念的集合。个性尺度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感性认知。这二个尺度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音乐体验的完整性。情景尺度中的音乐,延伸为以下含义:音乐是文化的建构形态,音乐的形成、发展和更新与文化蕴涵的历史、传统、信仰等密切相关。文化模糊和软化内在音乐体验和描述性音乐体验的界限。音乐是文化审视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巩同文化的稳定性和推动文化的变革性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存在内在争议,即情境主义和普世主义的争论。情境主义而来为特定文化巾音乐是特定文化所独有的,其它文化的人无法充分体验和审美。普世主义认为音乐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能够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被所有人真止体验。雷默认为音乐教育应当在两者之问寻求平衡点,找到音乐的意义内在于人性,是每个个体的内在需要;同时,音乐的表现是内在于特定文化之中的,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体验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