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2015-04-29乌旗

新闻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

乌旗

记者,一个人人称羡的职业,曾被人称为“无冕之王”。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新闻记者的队伍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群众对个别记者的种种不良行为反映强烈。通过“走、转、改”下基层活动,笔者对记者这一特殊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吾之心得笔书于下,以求教于各方家。

一、记者须具备不怕苦累的职业道德素养

如实进行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定要采用优秀的方式报道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事件,而这种优秀的报道方式又必定与受众的心理需求相适应,从而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事件并不会凭空出现在记者眼前,而是需要记者到新闻现场去亲身感受和体会。

记者们大多有下基层的工作经历。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地局住分散,决定了基层采访是一件艰苦卓绝的差事。这种客观环境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具有不怕苦与累的精神,勇于亲自深入到采访一线,深入到新闻事件现场,深入到采访对象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新闻事实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才能牢固把握采访事件的本质属性而倾听到被采访者内心的真实声音。梁衡曾说:“对新闻来说,采访到一个好题材,稿件就成功了一多半……”①可见,新闻作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亲身实践的忘我精神。否则,在采写过程中便没有激情与灵感,也不会采写出本质的、真实的、使人感动的新闻作品。实践证明,那些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新闻记者亲临现场、往返奔波、反复推敲之后结出的硕果。

深入采访一线的新闻记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艰苦、意外与惊喜、感动与震撼,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记者生命中永不磨灭的印迹,这不仅仅是记者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更是对记者心灵的净化和对崇高生命的感悟。这些经历是名利、金钱、地位所无可取代的,它们最终会变为连记者也意识不到的、潜在的精神财富而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成为新闻稿件的灵魂而终身受用不尽。

由上可见,不怕苦累是记者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的重要精神素养。在新形势下,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干部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新闻工作者也要走转改,密切和群众的联系,为深度报道夯实基础。除此之外,记者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感染读者并产生共鸣的新闻稿件,这需要长期的练习、实践和积累。

二、记者须有抗拒利益诱惑的职业道德素养

记者肩负着积极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热情讴歌真善美、勇于揭露假恶丑的光荣使命。有些记者却滥用国家赋予的特殊“权利”,通过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节,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达到其不正当的目的与需要。臭名昭著的“繁峙矿难记者受贿事件”“湖南‘吴老虎事件”至今历历在目,致使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诚信和社会形象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病垢。

当代社会,记者为利益诱惑所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记者没有收到被采访对象的好处,便挟私报复,故意歪曲事实,抹黑被采访对象。其二,记者收受好处后为有权有势者歌功颂德。其三,为得到更多的绩效工资而剪剪贴贴、转来抄去、添油加醋、肆意炒作。其四,因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而无中生有、胡乱编造。细分析之,这些为利益诱惑所动的记者都共同违背了新闻传媒最重要之特点,即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属性和原则,这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受众的要求,更是新闻传媒取信于民的生命线。中共中央原宣传部长陆定一曾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②

新闻记者必须是一个诚实而正直的人,要具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境界,要有司马迁“奋笔直书”的气概。记者只有“洁身自好”,才能用生命捍卫新闻的真实客观性。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对新闻真实客观性的绝对尊重,永远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底线。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不正当利益的诱惑。当然,客观地讲,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难免会渗透其主观色彩,但恰恰是这些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主观色彩,更好地彰显出新闻记者的社会良知与道德情感。

三、记者须尊重被采访对象的处境与感受

新闻记者在追求新闻事件客观真实性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被采访对象的处境与感受。有些记者为了博得受众的眼球,不惜将新闻事件的真相层层剥离,致使当事人受到深深的心灵伤害。

这类报道多数集中在民生新闻方面。近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现象体现在传达社情民意,为老百姓说话,给人民大众排忧解难等方面,但也出现负面报道比例增大的现象。某电视台曾采访过一位被歹徒侮辱的少女,为了赚取收视率,电视台记者甚至要求少女讲述被侮辱的过程。“弱势群体”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上最无奈、最无助的人群,而他们往往又迫切需要通过民生新闻的报道而获得新的生活。但是,有许多民生新闻过于“热情”,以至于严重地伤害到弱势群体的尊严。从一些司空见惯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记者一味地挖掘新闻素材而往往没有考虑到被采访对象的处境与感受,使得他们受到的伤害与社会的漠视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安徽电视台的宋博雅所说:“我们要关心弱者,鞭挞丑恶。有时候,我们大声谴责,呼唤正义。但是有时候,我们要细声呢语,收集善良。如果我们始终是一个腔调去做新闻,那最后只能是无路可走。”③

因而,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除了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需要保持一个自然人的道德良知。为了达到新闻效应而不惜伤害当事人,将血淋淋的事实真相抛掷到世人眼前的新闻工作者,往往为受众所不齿。记者在采访时必须要保持中立的身份角色,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问题时,必须征求被访者的意见。新闻记者不能干预事件的进程,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一旦出现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伤害的情况,必须及时与当事人沟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但如何将报道新闻与尊重他人感受相结合,还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逐步细化。这个问题应引起业界深刻反思。

结语

事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闻事业对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将与日俱增。新闻记者既要做正能量的弘扬者,又要做恶势力的揭露人;既要下達国家及地方的大政方针,又要上传广大民众的利益需求。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改变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方向,抵制金钱与利益的诱惑,坚决同扰乱新闻界秩序的“报虫”作斗争。对此,每个当代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争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注释:

① 梁衡.传媒新论[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8.49-51.

②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9.

② 宋博雅.帮忙要有温度——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浅谈[J].新闻世界,2010(7).95.

(作者单位: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赵萱瑞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