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出自现场
2015-04-29陈春艳
陈春艳
2014年是我下基层采访较多的一年。从大棚、农业合作社、经济园区、牛棚羊圈、厂矿社区,到蒙古包、幸福院、边防派出所等一个个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写出了许多稿子,也拍摄了一些图片。一路奔走,疲惫之后的收获,让人倍感充实,对“走转改”活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是好新闻出自现场。最初听老同志讲这句话时,不甚了了,在实践中终于领悟了其中要义。那些打动自己、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一定影响的稿子,都是深入现场采访得来的。跟随采访对象爬坡下坎,不仅仅是听他讲,还要看他怎么做。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心里,脑中就会浮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来,一下笔便跃然纸上。《沙沟里的桃王》写的是奈曼旗沙日浩来镇黑鱼泡子村的高怀德辞职下海大获成功,在大城市赚了钱后回乡搞设施大棚,带动了当地的很多农户增收致富,为该镇走设施农业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怀德想进一步扩大规模,资金方面还有些缺口,这是他的苦恼。2014年5月26日稿子见报,没几天,高怀德就打电话告诉我,自治区扶贫办的人拿着报纸专程去他那儿考察了,意欲给他及合作社以资金扶持。高怀德说他很意外,我更是没想到,一篇报道真的会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会给采访对象带来一场及時雨。
二是要在采访中学会发现与联想。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和当地人聊天时,他们说上世纪80年代全国劳动模范永青加布就住在不远的地方。领队一听,提议去看看,于是我们就去了藏查干嘎查。永青加布老两口现在年收入100多万元,已经不缺钱了,但他们依然起早贪黑地种地、放牧、经营矿山,当然也常和朋友们开车进城吃饭、游玩。作为一名劳动模范,能永远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保持勤劳质朴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体现的是普通牧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启发意义和引领作用,于是一篇稿子就有了。当时就有一个感觉:咦,这新闻来得还挺容易的!以前总是为写什么发愁,这时候才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只要观察、思考,认真去发现、去挖掘,新闻素材俯首即是。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赵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