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思维”而入 品其“内蕴”而深
2015-04-29郭庆英
郭庆英
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数学无处不在。它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数据问题,是科技技术发展的基础学科,对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起独特作用。教学要适当从固有的思维中跳跃出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去教学生“打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学之根本。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呢?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也一直积极探究数学教学之法。记得前苏联国家元首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重点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以兴趣为起点,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往往兴趣至上,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取舍。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而无数的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适当地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是非常有用的。在教学中,笔者也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孔子曾曰:“学而不思则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思考,才会有所获。思考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思维的探究性。探究性是数学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一些教师却根本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课堂仍旧是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仍旧是落后的填鸭式教学,作为教师,没有给学生营造动脑思考、主动探究的情景。这从根本上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比如学习“认识分数”的时候,我就将一些有意思的小卡片呈现出来,以上的小卡片中,两个圈圈内的红心圆各自如何表示呢,我提示要多看看虚线将整体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们在探究中认识到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针对小学生来说,通过对图片的形式展现教学活动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出下面每个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 ■ ■
随后,引导学生猜想下面分数的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并且通过板书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叙述对于分数的认识,如下:
(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1/3 一个圆 3 1
3/8 1米 8 3
2/3 1把铅笔 3 2
4/5 1盒粉笔 5 4
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分数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本人也是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以激发兴趣为首要环节,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二、以导入为抓手,启迪思维的发散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所知运用到生活场景中,对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有着积极意义。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数学思维最终的落脚点也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情境中,如此才有现实意义。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元素,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学习“认识方程”这个知识点时,用生活中的例子拿出来举例,“同学们,我们经常要去超市购物,我们一般都是将东西放到购物车或者购物篮中,最后一起结算。”如上面这个图中:
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总价,所以学生很快得到:x+38=86
一套衣服的总价-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所以学生计算得出:86-x=38
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这类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原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我随后又引导学生们回家可以跟随父母去一次菜场买菜,把买的每一种菜多少钱可以记录下来,通过记录,将“认识方程”的知识点加以巩固。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导入生活,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后,我又展示了天平平衡的例子,让学生们进一步形象化地认识方程的含义。
通过呈现这个天平的例子,学生们顿时觉得很形象,很快用方程列出图片中的方程等式。随后我又进一步运用类似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特征,通过多个案例的引入,学生认识到方程中必须具有未知数,所以当我呈现以下关于是否是方程的等式时,学生很快就能准确分辨出来。
x-3=6;
5+65=100;6a=24;y+24;x-14>72;……
学生对于这样的等式能够迅速判断出,这是源于思维具有发散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引导。
三、以思考为指引,促进思维的探究性
创新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复杂但又充满规律的学科,为思维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小学数学同样也包括很多新颖的学习学法、解题方法,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素材,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数学运算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有着强制性的运算法则,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必须遵循计算的逻辑性,比如遇到括弧,要先计算括弧里面的算式,此外,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等等。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计算法则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四、以操作为切入,增强思维的求异性
我们工作以后可能忘记了上学时所学的知识要点,但数学方法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所以针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是为学生埋下了素养的种子,等学生长大,思维就开始萌芽、发芽、绽放。小学数学有两个重点:一是数学知识,一是数学方法。由于教材对完美演绎形式的追求,往往掩盖了内在的思想和方法,所以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理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充分呈现互动和操作的课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知识点,其实体验数学活动回避教师的讲解来的更加高效,学生通过体验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兴趣,循着教师的思路和提示,总结出一些数学理论。
比如在《平行和相交》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们结合给出的多媒体图片,鼓励学生上台用鼠标点击来呈现出平行和相交的区别,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平行、相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鼓励学生们积极画图纸,设计一些房屋、农场等等,随后再进行总结,自己绘制的图中哪些是平行、哪些是相交的体现,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激情。
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利用超级画板这个直观演示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忆观看以往平面图形推导过程演示,“迁移类比”出圆的面积也可能要“转化”(化曲为直)。
随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圆平均分成4份,再拼成如下图:
在转化的过程中通过超级画板演示拼摆图形,通过学生不断的观察、想象,不仅获得了观察的经验,而且渗透了又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获得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经验,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
数学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不像语文等人文学科那样具体、饱满、直观。数学语言往往严谨、深刻,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抽象概括中开拓思维能力,通过体验活动来总结数学规律,思维的开拓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数学课堂成效显著。此时有学生提到:“分成四份太少了,可以更细些!”教师再用超级画板平均分成8份,慢慢拼在一起,如下图:
生:上下两条边还是比较弯曲,还可以再分小些。
(教师再用超级画板平均分成16份,慢慢拼在一起如下图:)
生:还可以继续分小来,会更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继续操作演示:平均分成32等份剪拼起来如图)
师:这是平行四边形了吗?
生:还不是很像,上下还有点弯,倒是像个长方形了呢!因为左右两边更直了。
师:还能细分下去吗?想象一下,如果老师继续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结果会怎样呢?(越来越像长方形)
师:请同学们静静地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断等分下去,最后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呢?
随后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进行展示,印证了学生之前的猜想。
五、以促学为中心,鼓励思维的创造性
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中心论”,他特别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和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学为中心”思想最初的来源。所谓“学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也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在“学为中心”这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更加多元化,对于估计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学为中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针对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其评价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就是最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教师永远是教师,学生永远是学生,两者的立场不同,评价的角度也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倡导多主体评价,比如学生自己可以自评,小组可以组评,老师最后进行师评,三者的分数有机结合,形成最后的评价分数。以促学为中心,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鼓励、鞭策、引导、支持、批评等方面,综合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比如,在教学中笔者曾设计了一个“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表”(如下表),该评价表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态度情感、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与此同时,该评价表还兼顾了多视角、多主体评价,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小组、老师,展开自评、组评和师评。通过该表的填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一个全方位、多主体的评价,避免了主观臆断,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牵涉到教学中方方面面的工作。作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要学会在数学教育的土壤上洒下阳光雨露,培育学生的思维之树茁壮成长,引导学生由“求鱼”变为“学渔”,从而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真正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