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2015-04-29范秀敏
范秀敏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反映公众舆论、引导其价值取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舆论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西青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宣传、公安等部门和各街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舆情传播规律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通过建立四项机制,积极应对新的舆论环境,用好话语权、争取主动权,全面提升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媒体协作机制。一是认真研究媒体。将媒体知识纳入各级中心组学习计划,从理论角度研究自媒体规律,从实用角度研究网络新名词、掌握新知识。定期与人民日报、新华社驻津记者站以及北方网座谈,请他们指点迷津、传经送宝,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关系。二是学会善待媒体。自觉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媒体提供信息源、政策扶持和后勤保障等服务,为媒体采访西青、宣传西青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三是善于借助媒体。积极搭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协作平台,先后组织了“华北五省市党报党刊走进西青”、“京津冀媒体看西青”等活动,2014年以来,在国内主流网站刊发了扩大我区影响力的稿件1000余篇。与新华网建立了全市首个区县党政客户端——“天津西青”,集信息发布、便民服务、舆论引导于一体,顺应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西青魅力。目前下载量已突破5万次,位居全国近400个党政客户端的第四位,形成了平面媒体、PC网络和移动网络三位一体的宣传报道格局。
2建立监测研判机制。一是全网监测,实时监控。成立了区委宣传部网信科,购置了网络舆情自动收集预警系统,对国内有知名度的210多家重点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同时,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网络巡查队伍。如中北镇舆情信息室自2011年成立,2014年,又与舆情早报网合作,通过电脑和手机应用平台24小时对镇域内舆情事件进行监控,目前从网上收集舆情132件,妥善解决32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100件咨询类问题全部及时回复,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二是分析研判,确定等级。建立舆情收集、整理、跟踪和研判流程,根据舆情对象是否涉及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等进行仔细研判,分析发展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做好风险评估,确定舆情危机等级。三是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对重大舆情或可能产生网络炒作的舆情,以《网络舆情快报》、《网络舆情专报》的形式及时报送区主要领导,以《舆情预警单》的形式发至相关单位,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反馈调查核实情况并提出对策措施。2014年以来,共收集涉区舆情63条,向区领导报送快报36期、专报4期,向有关部门下发预警单35期,编写新闻口径20篇。
3建立科学应对机制。一是制定舆情引导预案。依照舆情源头的性质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列为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将群众反映的一般性民计民生问题,列为一般网络舆情事件。对于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要求1小时内报告,1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置意见;对于一般网络舆情事件,要求2小时内报告,2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置意见。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主流引导。发挥各种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同时利用北方网、西青政务网、天津发布、“天津西青”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涉及我区的网络舆情权威信息,澄清网上谣言,引导网上舆论。2014年7月,中北镇个别人员针对拆迁补偿等问题通过网络、微信造谣,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通过微信盲目转发,造成不良影响。镇电视台“核心价值观大家谈”栏目及时地走进农村、社区、企业进行采访、辟谣,净化了社会环境。三是组织网评员进行网络引导。目前,全区已经建立起1000余人的网络评论员队伍,遇有舆情事件时及时组织网络评论和跟帖引导,全年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北方网等网站和论坛、贴吧中发布新闻2000余篇,有效避免了媒体炒作。
4建立能力提升机制。一是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教育。分期分批对全区处级干部、宣传干部、村级干部、网络评论员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舆情危机的处置与应对”、“全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政务微博运营之道”和第二十五期全国新闻发言人暨政务微博等专题培训,切实增强党员干部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二是开展网络评论实战大练兵活动。组织全区网络评论员针对我区出现的城管执法、反腐倡廉、司法公正、征地拆迁、农村平改、环境污染、村级组织换届等七大类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评论实战演练,不断提高网络监测、舆情研判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能力,使全区网络舆情引导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建立健全网络评论员奖励制度。加强对网络论坛回复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网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当前西青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西青区在网络舆情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管运行机制,但在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上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面对新媒体时代,不论是在思想认识、制度机制、队伍素质方面,还是在应对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1对新媒体时代舆情特点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组以中北镇2014年9月1日至9月7日监测到的舆情信息为例,中北镇在七天内采集到的舆情信息共2028条,其中负面信息126条。从一周的统计数据来看:网站发布的新闻49条,占到新闻总量的39%,微博、论坛和微信等互动平台发布的新闻77条,占到新闻总量的61%,而平面媒体发布的数量为零。不难看出,以新闻网页、微博、微信和论坛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布新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一个地区舆情发布的主要来源;而以纸媒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信息发布逐渐成为一种弱势。镇内居民更多的选择网络媒介来反映各种诉求。从全区来看,建立了西青政务网、西青招商网、西青旅游网等政府类网站20多个,天津西青、新西青·新青年等新浪、腾讯政务微博16个,西青文联等政府类微信公众号10余个。但是,与先进地区的新媒体建设相比,我们对新媒体的发展利用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政务类网站、微博、微信号的数量、影响力和知名度较小。由此,全区各部门各街镇虽然已经意识到新媒体时代舆情的重要社会影响,但对网络舆情的认知还不够深刻,没有主动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各单位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发展不平衡,缺乏统筹协调。当前,区委宣传部门和公安机关充当着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主力军的角色,各街镇、各部门虽然设立了网络评论员,但是缺乏专业培训,应对机制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预警合力。如目前只有中北镇、精武镇、大寺镇等部分街镇较为成熟,能够与舆情早报网、北方网等网站合作,加强舆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其他街镇和委局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无法保证舆情引导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处置,不能把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网络舆情队伍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除宣传部和公安机关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是专人专管外,其他各单位、各街镇配备的网络巡查员大多数是兼职,缺少舆情引导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有的即使配备专职人员,但由于管理薄弱,缺乏培训,对网络舆情敏感性不强,特别是对一些突发舆情的应急处置经验不足,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三、对策建议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环节和部门,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施策,形成一套上下联动、左右协作、操作性强、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体系。
1进一步更新思想理念,准确定位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正确认识新媒体舆论的作用,树立“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意识,以坦然、宽容、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舆论,使其成为我们联系群众、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服务民众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执政水平;另一方面要聘请高水平媒体专家,针对区、街镇和委办局主要领导开展系列专题讲座,通过一批典型案例和现场演练,进一步加强对新网络媒体的认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
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舍得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把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牢牢把握对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推进对虚拟社会的管理。
2进一步健全巡查机制,强化网络舆情预警预测。一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室。各街镇及有关部门要借鉴中北镇做法,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室,确定专职网络巡查员,规范工作流程,每天专门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报送,特别要密切关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集中反映网民观点、意见的载体,发现可能引起网络传播炒作的苗头隐患要及时上报公安、宣传部门,为及时有效的应对做好准备。二是借助技术系统提升巡查的效率。要主动适应网络舆情信息量大、随意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通过购置专用硬件设备或者购买大网站监控服务等途径,实现对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等信息载体的24小时全域覆盖,对网络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进行识别,对热门主题进行跟踪,做出趋势分析,提前预警,为领导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并做出正确应对处置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开展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工作。对可能引发网络舆情风险的重大案件、事件或其他问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超前谋划,做好舆情风险的预测预判工作,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早进行隐患苗头干预,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3进一步健全引导机制,牢牢把握网络舆情引导主动权。在当前形势下,对待网络舆情不应寄希望于“谣言止于智者”,而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去回应、去澄清事实。一是积极借力新媒体推动政务信息公开。要管理好、用好原有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与时俱进吸纳新出现的新媒体热门应用形式,开通微信公众帐号,及时推进政务公开,利用其发布、更新网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特定政务信息,使之成为群众获取权威信息的唯一来源。同时,要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功能,把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帐号建成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第一时间予以答复,减少疑惑,增加信任;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让公众尽快了解真相,避免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二是建立网上评论员制度。要在区委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一支专业的网评队伍,密切关注各主要门户网站、论坛和群组涉及我区的一些热点、焦点话题,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及时跟进参与评论,发表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言论,增强正面引导舆论,引导网民辨明是非,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快速形成正面宣传、有效引导的工作局面。三是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要充分利用新闻网站、论坛、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理直气壮唱响网上宣传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把握时、度、效,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对接网民心理与需求,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好地宣传党的工作、传达党的声音、扩大党的影响,搭建便民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提高新媒体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
4进一步健全处置机制,有效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一是建立网络舆情联席会商制度。在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内,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近期涉及全区的网络舆情,研究回复、应对措施,就做好下一阶段的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各街镇、各单位要加强与公安、宣传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通报涉及本单位的炒作热点问题,提早防范控制。二是完善网络舆情等级划分机制。在现有网络舆情处置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网络舆情传播的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舆情事件分为不同等级,分别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回应原则、工作措施及工作流程等内容,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果断、妥当。三是加大对违法网络舆情的查处打击力度。正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很多人不负责任地发表不实言论、攻击他人,使得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失去了责任和道德的约束,进而会对法制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因此,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恶意进行网上串联煽动的,要第一时间封堵删除、落地查人,防止形成现实危害;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打击,毫不手软,坚决维护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5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水平。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首先要提高使用者的新媒体素养,了解新媒体应用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了解舆情。一是有效整合资源,成立专群结合的工作队伍。要建立一支以宣传部门和公安机关为主力军,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为补充的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队伍,把政治坚定、熟悉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干部充实到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岗位,提高舆情应对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各街镇以及卫生、教育、房管、交通、食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应设立专职的网络舆情监控、评论、引导人员,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能立即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引导、点评,有效引领社会舆论,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二是加强培训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把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召开学习讨论会、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学者讲课等多种形式,对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提高互联网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培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和技巧,鼓励他们善于运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在平等互动中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作者单位:中共西青区中北镇委员会
责任编辑:王克明